上回我們講到,法蘭克王國分成了東法蘭克王國、西法蘭克王國、中法蘭克王國(凡爾登條約),然后東西法蘭克王國的國王不地道,趁著中法蘭克王國家大人死了,強迫簽訂了《墨爾森條約》,瓜分了部分中法蘭克王國地盤,然后德意志的領土徹底形成了(雛形)。 《墨爾森條約》簽訂之后,西法蘭克王國(法蘭西)吞并普羅旺斯,東法蘭克王國(德意志)吞并洛林。 寫到這讀者肯定會疑惑:都德的《最后一課》寫得言之鑿鑿,洛林是普法戰(zhàn)爭中割給德國的啊。其實,洛林最早是德國人的地盤,法國人1766年才得到(不過之前就已經(jīng)開始勢力滲透了),1871年,普魯士人“正義”地收回了洛林。不過我們先入為主地認為,洛林自古以來就是法國領土。扯遠了,我們繼續(xù)德國歷史。 東法蘭克王國成立以后,第一個國王“捕鳥者”海因里希一世(大多數(shù)書譯亨利一世,真的很混淆,英格蘭法蘭西蘇格蘭都有亨利一世,像復讀機一樣。說起復讀機,就要提到明年年初。。。中美合資。。。文化。。。支持),“捕鳥者”這個外號則根本沒有意義(因為他得知當選了公爵的時候正在捕鳥。。。),至于一個小小的公爵怎么就當上了國王呢?這個就可以寫長篇小說了,大家可以去網(wǎng)上看看。 亨利一世:我說另請高明吧,我實在也不是謙虛,我一個普通的薩克森公爵怎么就當上了國王了?但是康拉德同志說,zy都已經(jīng)研究決定了。這樣子我就當了國王,當國王這17年(919-936)我也沒干什么別的,大概兩件事:1.團結(jié)各公國;2.養(yǎng)育了我兒子。 海因里希一世(亨利一世) 那么,亨利一世兒子是誰呢?就是奧托一世。936年(五代十國的時候),奧托一世上位,他對內(nèi)平定諸多叛亂,對外屢屢和教皇互懟(梁子就算結(jié)下了)。奧托靠個人的奮斗,用自己的宗教能力名自己為“羅馬人的皇帝”,開了“神圣羅馬帝國”之先河(直到拿破侖廢了這個稱號),“神羅”其實名不副實,既非羅馬(東羅馬帝國還活著呢),也不神圣(世俗的一筆),更不是帝國(公爵們表示不服)。但是奧托一世就是這么虛榮,一點脾氣都沒有。 奧托大帝,欽定了教皇(自己欽定的),此后,王權即凌駕于教權。 奧托死后,分別是幾個國王繼位(比如康拉德二世海因里希二三世,我發(fā)現(xiàn)德國歷史幾乎一直處于五代十國的階段,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皇帝,一個時期有很多不同的國王)。公元1056年(北宋仁宗年間),我最喜歡的海因里希四世繼位(亨利四世),海因里希四世繼位的時候并不好,因為教皇又開始把教權收回來了(奧托一世的時候就不爽你了,早就看你不順眼了)。海因里希四世脾氣也很硬(才26歲),你來我往,火花四射,海因里希四世讓教皇下臺(下臺吧!下臺吧!在時代的洪流中毀滅吧!),教皇格里高利七世(53歲,中年油膩男)反手就是開除亨利教籍。諸侯順勢就起來反對亨利,風起云涌之時,亨利的大臣勸亨利認錯,但是亨利不干(換你也不干。認錯是不可能認錯的,這輩子都不可能認錯的。)。于是,1077年,海因里希四世在一片大雪中前往卡洛莎城堡向教皇認罪(真香?。贩Q“卡洛莎之行”(亨利四世:教皇陛下,我已經(jīng)認識了罪過,懇求您的寬恕。) 我亨利四世,今天就是凍死,死外邊,從這里跳下去,不會給你教皇說一句對不起!教皇我錯了。 不過之后,亨利四世能屈能伸,平定了叛亂之后進軍羅馬,格里高利七世逃亡。但是這個恩怨并沒有結(jié)束,反而更深。直到100+年后,才告一段落。 圖中白衣者即為亨利四世 這期公眾號到此結(jié)束,時間終于進入了12世紀,歷史會越來越有趣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