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代數(shù)方法與未修正測量結果相加, 以補償系統(tǒng)誤差的值。修正值與系統(tǒng)誤差相等, 符號相反。 為補償系統(tǒng)誤差而與未修正測量結果相乘的數(shù)字因子。 1) 直接從檢定或校準證書中獲取修正值或修正因子。如紫外輻照計、Χ、γ劑量儀等在其檢定或校準證書中能直接查到相應的修正因子。 2) 根據(jù)檢定/校準結果間接獲取修正值或修正因子。 (1) 對單一量程或僅使用單一量程的計量器具 (如單標線吸管、容量瓶、電熱恒溫培養(yǎng)箱等) , 可根據(jù)檢定/校準證書中檢定/校準點示值與對應的標準量值, 計算出該計量器具的修正值。 (2) 對使用多個量程的計量器具 (如分度吸管、滴定管、粉塵采樣器、風速儀等) , 若檢定/校準證書中各檢定/校準點的結果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 可以各檢定/校準點的標準值為縱座標、對應的儀器示值為橫座標, 通過線性回歸的方法計算出該計量器具的修正因子;若檢定/校準證書中各檢定/校準點的結果線性關系不佳, 可先計算各校準點的修正值, 然后以各檢定/校準點的示值為橫座標、對應的修正值為縱座標繪制修正值曲線, 使用時可根據(jù)測量結果在該曲線上查得對應的修正值。 計量器具經過檢定/校準后一般都產生修正值或修正因子, 但在實際工作中, 沒有必要對每一件計量器具的測量結果均要作相應的修正, 只要修正值或修正因子對檢測結果準確度不會產生明顯影響, 就可以忽略不計。具體可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是否需要應用修正值或修正因子。 (1) 當計量器具測量結果與檢測結果的運算無關, 且對應的檢測方法對其準確度也沒有明確要求時, 只要其檢定或校準結果符合相關計量規(guī)程要求, 就不必再應用修正值或修正因子。如用于測量檢測過程環(huán)境條件的溫濕度計、吸取檢測試劑的分度吸管等就不需應用修正值或修正因子。 (2) 當計量器具測量結果雖與檢測結果的運算無關, 但對應的檢測方法對其準確度卻有明確要求時, 不僅需要其檢定或校準結果符合相關計量規(guī)程要求, 還需應用相應的修正值或修正因子。如用于細菌培養(yǎng)的恒溫電熱培養(yǎng)箱、分光光度分析的分光光度計的波長等必須應用相應的修正值或修正因子。 (3) 當計量器具測量結果參與檢測結果的運算、或直接讀取檢測結果時, 不僅需要其檢定或校準結果符合相關計量規(guī)程要求, 還必需應用相應的修正值或修正因子。如用于粉塵測量的粉塵采樣器、甲醛測定的甲醛測定儀等必須應用相應的修正值或修正因子。 (4) 當檢測結果以非數(shù)值 (如陰性、陽性、檢測、未檢測等) 形式報告時, 檢測所使用的計量器具只要其檢定或校準結果符合相關計量規(guī)程要求, 就不需再應用修正值或修正因子。 (1) 當計量器具的準確度等級等于或略高于檢測方法所要求的準確度等級時, 不僅需要其檢定或校準結果符合相關計量規(guī)程要求, 還必需應用相應的修正值或修正因子。 (2) 當計量器具的準確度等級遠高于 (大于10級以上) 檢測方法所要求的準確度等級時, 只要其檢定或校準結果符合相關計量規(guī)程要求, 就不必再應用修正值或修正因子。如檢測方法要求用1/1000的天平稱量, 實際使用1/10000的天平稱量時, 就不需再對稱量結果應用修正值或修正因子進行修正。 (1) 當修正值或修正因子數(shù)值不足于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即應用修正值或修正因子對檢測結果最后一位有效位數(shù)數(shù)值不會產生影響時, 只要該計量器具檢定或校準結果符合相關計量規(guī)程要求, 就不必再應用修正值或修正因子。 (2) 當修正值或修正因子數(shù)值足于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即應用修正值或修正因子后引起檢測結果最后一位有效位數(shù)數(shù)值發(fā)生改變時, 不僅需要該計量器具檢定/校準結果符合相關計量規(guī)程要求, 必須使用相應的修正值或修正因子, 同時要考慮修正值或修正因子的不確定度。 (1) 當儀器設備測量結果與檢測結果的運算無關, 且對應的檢測方法對其準確度也沒有明確要求時, 只要其檢定或校準結果符合相關計量規(guī)程要求, 就不必再應用修正值或修正因子。 (2) 當儀器設備檢測結果以非數(shù)值 (如陰性、陽性、檢測、未檢測等) 形式報告時, 檢測所使用的儀器設備只要其檢定或校準結果符合相關計量規(guī)程要求, 就不需再應用修正值或修正因子。 (3) 當儀器設備的準確度等級遠高于 (大于10級以上) 檢測方法所要求的準確度等級時, 只要其檢定或校準結果符合相關計量規(guī)程要求, 就不必再應用修正值或修正因子。 為確保有修正值或修正因子的及時更新和合理應用, 建議實驗室做好如下幾方面的工作。 1) 制訂修正因子管理程序, 明確修正值或修正因子管理的責職權限, 對修正因子的獲取、更新、應用作出總體規(guī)定和要求。 2) 在各類檢測作業(yè)指導書上明確規(guī)定相關計量器具修正值或修正因子的應用要求, 即哪些計量器具需要應用修正值或修正因子, 修正值或修正因子的數(shù)值在什么范圍時可忽略不計。 3) 在各種原始檢測記錄格式中設置修正值或修正因子、檢測結果修正的記錄欄目, 確保修正值或修正因子的應用不被遺漏。 4) 在計量器具檢定/校準時, 除應明確相應的檢定/校準依據(jù)外, 還應結合實際檢測工作所需的量程范圍明確具體的檢定/校準點, 以便根據(jù)檢定/校準結果計算相應的修正值或修正因子。僅使用單一量程時, 校準點為實際使用的量程;使用多個量程時, 應在所需的量程范圍內, 至少檢定/校準高、中、低三個校準點。 5) 取得檢定/校準證書后, 必須指定人員根據(jù)實際檢測工作要求對證書進行確定, 確定其是否符合實際檢測工作的要求, 并計算相應的修正值或修正因子。檢定/校準證書、核查記錄的副本 (復印件) 應交相關的使用部門或人員。 6) 應結合日常質量監(jiān)督、檢驗報告質量抽查、管理體系內部審核, 對修正值或修正因子的更新和應用情況進行不間斷的檢查督促, 及時發(fā)現(xiàn)、糾正存在的問題。 樂春雷老師請您思考: 某個檢測實驗室,外送校準一根溫度計,校準證書在100℃給出的修正值是-2℃,實驗室在用該溫度計測試某種液體的溫度時,顯示的是100℃,請問該液體的實際溫度是多少?歡留言說出您的答案。 上篇思考題答案: 將均勻性研究的總平均值作為指示值,可用總平均 值的偏差來估計指示值的期望區(qū)間。均值的偏差還可用于建立控制圖警示限。用2倍 或3倍標準偏差建立警示限和控制限(也描述為控制上限和控制下限。 |
|
來自: 迷糊128 > 《質量控制與質量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