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分類 傳感器定義:傳感器是一種以一定的精確度把被測量轉換為與之有確定關系的便于應用的某種物理量的測量器件或裝置。 儀表的分類方法很多,根據(jù)不同的原則可以分為許多類: (1)檢測儀表的分類 根據(jù)其檢測被測量的不同分為:溫度檢測儀表、壓力檢測儀表、流量檢測儀表、物位檢測儀表、分析儀表。 (2)顯示儀表的分類 根據(jù)記錄、指示、模擬和數(shù)字等功能的不同分為:記錄儀表、指示儀表、模擬儀表、數(shù)顯儀表。 (3)在自控儀表的校準、維修、安裝過程中,有些儀表稱為一次儀表,有些儀表稱為二次儀表。 一次儀表是指安裝在現(xiàn)場且直接與工藝介質相接觸的儀表,如壓變,溫變等。熱電阻、熱電偶一般不稱其為儀表,而稱為感溫元件。實際應用中我們把安裝在現(xiàn)場的儀表(個別除外,如電動閥門定位器)統(tǒng)稱為一次儀表。 二次儀表是指儀表示值信號不直接來自工藝介質的各類儀表的總稱,其信號通常來自一次儀表的傳送信號。二次儀表通常安裝在值班室內的儀表盤上。 儀表分類只是為儀表維修、維護、安裝及管理上方便,如何進行分類及稱謂還要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 計量檢定 計量檢定是指為評定計量器具的計量性能,確定其是否合格所進行的全部工作,包括檢驗和加封蓋印等。它是進行量值傳遞的重要形式,是保證量值準確一致的重要措施。 計量檢定按照管理環(huán)節(jié)的不同,可以分以下五種:周期檢定、出廠檢定、修后檢定、進口檢定、仲裁檢定。 計量器具按照管理性質的不同,可以分為強制檢定和非強制檢定,兩者又統(tǒng)稱為計量法制檢定。 儀表性能指標 檢測儀表中常用的基本性能包括測量范圍及量程、基本誤差、精度等級、靈敏度、分辨率、漂移、可靠性以及抗干擾性能指標等。 (1)測量范圍:是指該儀表按規(guī)定的精度進行測量的被測變量的范圍。 (2)量程:量程=測量上限值-測量下限值。 (3)零點遷移:是指零點的變化,而量程遷移是指量程的變化。 (4)靈敏度:反應儀表對被測參數(shù)變化的靈敏程度,常以在被測參數(shù)改變時,經(jīng)過足夠時間儀表指示值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后,儀表輸出變化量與引起此變化的輸入量之比作為靈敏度。 (5)分辨率:又稱靈敏限,它是儀表輸出能響應和分辨的最小輸入量,是靈敏度的一種反應。 (6)誤差的分類 ①絕對誤差:某被測量的儀表顯示值與約定真值之間的差值。 ②相對誤差:絕對誤差與約定真值的百分比。 ③引用誤差:絕對誤差與儀表滿量程的百分比。 ④最大引用誤差:最大絕對誤差與量程的百分比。 ⑤回程誤差:相同條件下,被測量不變,計量器具正反行程不同時其示值之差。 ⑥精度:是衡量儀表測量數(shù)值精確度的重要指標,用最大引用誤差去掉“±”和“%”表示,其序列為0.005、0.02、0.05、0.1、0.2、1.0、1.5、2.5等。 誤差分析基礎 誤差可分為系統(tǒng)誤差、隨機誤差和粗大誤差等。 (1)準確度:測量中系統(tǒng)誤差的反映,表征測量結果偏離真實值的程度。 通常認為,測量準確度是一個定性的概念,不宜將其定量化。例如,不宜說準確度為0.25%、16mg或±16mg等。在實際工作中,測量準確度可以用測量結果對約定真值的偏移來估計。 (2)精密度:測量中隨機誤差的反映,是指在規(guī)定條件下獲得的各個獨立觀測值之間的一致程度。 其他常用知識 (1)壓力單位換算: 1巴(bar)=105帕(Pa)1達因/厘米2(dyn/cm2)=0.1帕(Pa) 1托(Torr)=133.322帕(Pa)1毫米汞柱(mmHg)=133.322帕(Pa) 1毫米水柱(mmH2O)=9.80665帕(Pa)1工程大氣壓=98.0665千帕(kPa) 1千帕(kPa)=0.145磅力/英寸2(psi)=0.0102千克力/厘米2(kgf/cm2)=0.0098大氣壓(atm) 1磅力/英寸2(psi)=6.895千帕(kPa)=0.0703千克力/厘米2(kg/cm2)=0.0689巴(bar)=0.068大氣壓(atm) 1物理大氣壓(atm)=101.325千帕(kPa)=14.696磅/英寸2(psi)=1.0333巴(bar) 簡化公式:1MPa≈1bar≈101kPa≈145psi≈10atm≈10kgf/cm2 (2)標準狀態(tài):氣體的體積是隨溫度和壓力而變化的,因此在測量天然氣體積流量時,必須指定某一溫度和壓力作為計量的標準溫度和壓力,稱之為“基準狀態(tài)”和“標準狀態(tài)”,我國SY104-83(天然氣流量與標準孔板計量方法)中規(guī)定:20℃,1個標準大氣壓(101.325KPa)作為我國的天然氣計量的標準狀態(tà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