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天龍八部》的回目在金庸小說中文學性和藝術性最高的話,那么《鹿鼎記》的回目無疑是最為艱澀難懂的了。據作者自己在第一回結尾的“注”中所言,《鹿鼎記》的回目,全部是從其先祖查慎行的《敬業(yè)堂詩集》中摘錄的聯(lián)句。以同小說毫無關聯(lián)的詩句來作為回目,這是非常大膽和有難度的。也許,金老有著一點為自己祖先宣傳的私心;也許,有的回目稍顯牽強不夠貼切;但是他的這份才氣和功力,實是學究天人,令人仰止! 然而,對于讀者而言,要弄懂這些回目的意思,欣賞回目的藝術,則是一件艱巨的任務。筆者沒有讀過查慎行的詩集,詩句的原意實在沒有辦法索解,至于其中的用典更是茫然無措。只能根據字面的意思,結合小說內容,來盡可能地解釋清楚明白。不到之處,敬請方家指點。 第一回 第一回是全書的楔子,這一回講到顧炎武和黃宗羲兩人來到好友呂留良家,講述了莊家修《明史》所引發(fā)的文字獄案,眾多的文人乃至工匠都遭到牽連,丟掉的性命;而修史的莊廷鑨等愛國志士則受到了顧炎武,黃宗羲和呂留良的一致贊賞和懷念?;啬吭谶@一回的結尾有著作者自己的注解: 本回回目中,“鉤黨”是“牽連陷害”,“縱橫鉤黨清流禍”的意思是:對許多有名的讀書人株連迫害。“峭茜”是高峻鮮明,形容人格高尚、風采俊朗,“峭茜風期月旦評”的意思是:賢豪風骨之士,當會得到見識高超之人的稱譽。 第二回 這一回寫到主人公韋小寶的出場,在揚州的麗春院中和茅十八相遇相識,一見如故,回目意思側重于后一句。作者原注:“最好交情見面初”是“一見如故”的意思,并不是說初見面交情最好,后來就漸漸不好了。 絕世的好事總是在傳聞之中,最好的交情總是在見面的開始。這兩句對仗工整,后一句初看之下,不禁讓人聯(lián)想起“人生若只如初見”的詩句來,但它實際上是“一見如故”的意思。 第三回 第四回 第五回 第六回 第七回 韋小寶在獄中將鰲拜殺死,此時正值天地會青木堂的人物也潛入皇宮之中向鰲拜尋仇。他們將韋小寶擒拿到天地會中,并商議由誰來做新一任香主。 故事的主題應該落在回目的前一句上,這里是說天地會人物們本擬要殺了鰲拜,卻被韋小寶搶了先,勝敗原來總是有天數(shù)。 第八回 這一回,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正式出場。作者通過韋小寶的眼睛,描繪了陳總舵主的風采。得知韋小寶手刃大權臣鰲拜,陳近南將其提拔為青木堂堂主。 回目直譯而來的意思是,偶然間遇到了優(yōu)秀的人物,就好像兩個人約定好了一樣;盛大的名氣卻恐怕往往來得沒有由頭。這里故事取的應是前一句的意思,講韋小寶邂逅陳近南。 第九回 天地會的徐天川和沐王府的白寒松,白寒楓二人在北京相遇;雙方本來都是反清的義士,卻因為所擁戴的明朝王室成員不同的“政治立場”而起了矛盾,結果徐天川受傷,而白寒松身死。 回目的意思是,琢磨就是熱切希望成全美玉,(彈琴)激烈何必一定要把琴彈碎。這里指代徐天川和白氏兄弟都有共同的驅除韃虜?shù)哪繕耍瑓s為了小分歧而弄得兩敗俱傷。 第十回 韋小寶接到康親王的邀請,來到其王府之中與來北京的吳應熊會面??涤H王府中的神照挑釁吳應熊身邊的侍從齊云凱結果吃了大虧;而齊云凱則夾雜在眾人當中,卻暗中去偷康親王府里的《四十二章經》。 盡有狂言,顯然指代的是神照;高會,高檔的宴會;廁,這里是“夾雜”的意思;諸公,眾人。作者原注:本回回目“每從高會廁諸公”的“廁”字,是“混雜在一起”的意思。《史記·樂毅傳》:“廁之賓客之中。” 第十一回 第十二回 第十三回 第十四回 陳近南和沐劍聲會面,雙方所代表的天地會和沐王府雖然在擁立皇帝一事上難以一致,總是有唐桂之爭,但都以殺死吳三桂,推翻清廷為己任。陳沐二人想起已經滅亡的明王朝,悲痛不已,擊掌三聲,決定聯(lián)手。 回目的意思是,放逐怎么肯消除亡國的憤恨?過年的時候更加勾起楚國人的哀思。這里隱約埋下屈原被放逐而沉江的典故,以楚國人的亡國之痛來形容天地會和沐王府人物對于明朝的故國之情。 第十五回 這一節(jié)故事中,韋小寶擔心自己被太后所恨,隨時都有性命之危,于是在康熙面前講述了自己進宮的原委和所聽到的海大富與太后之間的談話??滴踹@才得知韋小寶并非真正的太監(jiān),而自己的父皇順治皇帝并沒有死,而是在五臺山出家。 回目意思似乎主要落在后面這一句,說的是順治皇帝將江山輕易讓出給了兒子,自己卻出外游歷。 第十六回 韋小寶奉康熙之命前往五臺山去找順治皇帝,路途上和沐王府的人相遇,一起趕路。大雨之中,來到一座無人的大宅內躲雨,巧遇來尋找韋小寶的神龍教的人物。正當韋小寶為神龍教人物所得之時,宅子中出現(xiàn)了“女鬼”,將所有人都嚇到了。 回目的意思落在后一句:珮,玉佩;泣,哭泣;烏,烏鴉;這句話是形容“女鬼”在雨夜中哭泣的凄厲聲音像是烏鴉在啼叫。 第十七回 韋小寶和雙兒一起來到了五臺山的清涼寺,以布施和做法事為由想到寺中找出已經出家的順治皇帝,卻遭到方丈澄光的拒絕。與此同時,西藏的喇嘛巴顏帶著眾人到來,以小喇嘛被清涼寺拘留為借口想要搜寺。一時之間,澄光頗為為難,而一場廝殺在所難免。 回目側重在前一句。法門,這里應該以“佛門”來理解,指代清涼寺;叩,敲擊;無方便,意思是不能達成。筆者認為,這句話連起來所說的,就是韋小寶和巴顏兩撥人都難以敲開清涼寺的大門(去找順治皇帝)。作者原注:本回回目一聯(lián)是佛家語?!胺奖恪笔恰皺嘁朔椒ā敝?。釋迦牟尼說法,以聞者不解,多用“譬如”開導之。 第十八回 巴顏手下的喇嘛正要沖進清涼寺的小屋之中找人,立即被“莽和尚”行顛用金剛杵打死幾個,這位臂力奇強的高大僧人,揮動寶杵保衛(wèi)師兄行癡(順治)。 而此后雙兒點倒一眾惡人,韋小寶與行癡進行了一番交談,告訴了他自己的來由以及皇后殺死董鄂妃的事實。此后韋小寶和雙兒下山,遇到了胖頭陀。后者逼問韋小寶各部《四十二章經》的下落,韋小寶則竭力糊弄,將一個篆刻的石碣上的文字來搪塞,胖頭陀卻信以為真。 這一回的回目是《鹿鼎記》中為數(shù)不多的上下二句都符合故事情節(jié)的回目。帝釋,意為皇帝化身的和尚;敲,這里是象征的說法,有為難,戲耍的意思在其中。 第十九回 正當韋小寶在少林十八羅漢的護衛(wèi)之下回到了京城之時,卻又被方怡騙到了神龍島上。之后韋小寶遭到毒蛇的咬傷,隨即被陸高軒救起。后者則竭盡心力要韋小寶翻譯出石碣上的“蝌蚪文”,而韋小寶完全是杜撰出來的,怎么可能翻譯得下來?無奈之下,陸先生只得自己編了一篇對神龍教主歌功頌德的文章。 回目的意思是,聚集九州的鐵來鑄成一個字,用百兩黃金的高價立下木頭招攬群魔。初讀之下實在是無法同故事情節(jié)相聯(lián)系,筆者認為這是形容為了討好神龍教主大家都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 作者如下的原注似乎更能讓讀者理解。 注:唐末羅紹威取魏博鎮(zhèn),將其五千精兵盡數(shù)殺死,事后深為懊悔,自知是極大錯誤,說:“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也。”王莽時錢幣以銅鐵鑄作刀形,刀上文字鍍以黃金,稱為“錯刀”。羅紹威以錯刀之“錯”喻錯誤之“錯”,此錯之大,聚天下之鐵,也難以鑄成。戰(zhàn)國時秦國商鞍變法,法令初頌時恐人民不遵,立三丈之木于南門,宣稱若能搬出北門者賞五十金,眾皆不信。有一人試行搬木,商鞍果然依令照賞,于是人人皆信其法。商鞍立法嚴峻,民不敢違。 第二十回 第二十一回 韋小寶離開神龍島,回到北京,告知了康熙去五臺山一行的所見??滴醯弥约旱母富蔬€活著,驚喜交集,讓韋小寶也去清涼寺當和尚,照顧老皇帝。 金剪無聲,韋小寶在同建寧公主的大鬧中燒掉了頭發(fā),康熙剪了一位太監(jiān)的辮子給韋小寶裝上,讓他當了和尚之后就卸掉。 第二十二回 韋小寶奉康熙之命來到少林寺剃度出家,成為了康熙的替身,法名“晦明”。他在寺門邂逅了前來滋擾生事的阿珂師姐妹,被其沉魚落雁的美貌所傾倒,于是想盡辦法要去死纏爛打。 老衲,老和尚;移漏,“漏”應該是古人計時的裝置,移漏應該就是移步的意思,這句話是說般若堂的首座澄觀和尚出來為韋小寶想克制二女的招數(shù)的方法。 第二十三回 葛爾丹等人乘著阿珂,阿琪師姐妹受欺負來到少林寺生事。后來楊溢之出現(xiàn),為韋小寶極力辯護,最終讓葛爾丹等人鎩羽而歸。后來康熙又送來密旨,以圖畫的形式要求韋小寶去清涼寺護衛(wèi)父皇。 癖,癖好。回目意思落在后一句,是說韋小寶和圖一起去五臺山再走一遭。 第二十四回 韋小寶來到五臺山清涼寺,發(fā)現(xiàn)康熙也來到了這里。年少的天子重新見到自己的父皇,泣不成聲,然而順治皇帝決意要繼續(xù)出家,不肯還俗,康熙無奈,只得讓韋小寶留下來照應。 回目意思側重在前一句。涸,干涸;劫,佛家語,古印度傳說世界經歷若干萬年毀滅一次,重新再開始,這樣一個周期叫做一“劫”。千劫是極為漫長的光陰。這里是形容康熙和順治之間的父子親情極深。作者原注為:本回回目均為佛家語,“劫”是極長的時間單位。佛家認為,人生所以苦海無邊,在于愛心和慈念難斷。 第二十五回 上一回的末尾,白衣尼九難橫空出世,行刺康熙未遂,卻劫持下了韋小寶。原來,這位白衣尼正是明朝的九公主。她先是隨韋小寶來到清朝宮廷中,查清了假太后毛東珠的來歷;后又到了崇禎的墓前大哭一場。 烏,烏鴉。這兩句詩的意思頗為難解,整體而言,應是就九難的亡國之痛而言。作者原注:“帝子”是皇帝的女兒,通常指公主。《楚辭·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钡圩邮菆虻呐畠?。馬懷素《送金城公主適西番詩》:“帝子今何在?重姻適異方?!?/SPAN> 第二十六回 九難帶著韋小寶和阿珂去找阿琪,在路上遇到了兩伙喇嘛同她們?yōu)殡y。韋小寶施展巧計,將這些喇嘛盡數(shù)殺傷。 回目的意思落在后一句,這一回故事的最后,金庸先生這樣寫道:“此時太陽西沉,映得半邊天色血也似紅,心想這夕陽所照之處,千關萬山,盡屬胡虜,若要復國,不知又將殺傷多少人命,堆下多少白骨,不知該是不該?” 第二十七回 韋小寶同眾多的江湖豪客一起,參加了“殺龜大會”,大家推舉各省的盟主來集合力量誅除吳三桂。此后,韋小寶又相繼邂逅天地會人物和清廷侍衛(wèi),并極盡戲耍之能事,串通這些人將自己的情敵鄭克塽大大折辱了一番。 回目上一句是指吳三桂在云南殺了不少人,滇,云南的簡稱。筆者本以為下一句取后面幾個字,是指韋小寶耍潑皮無賴。但作者原注是:回目中“棘門此外盡兒戲”一句,原為漢文帝稱贊周亞夫語,指其軍令森嚴,其他將軍所不及,原詩詠吳三桂殘暴虐民而治軍有方?!凹T”即“戟門”,亦可指宮門,本書借用以喻眾御前侍衛(wèi)出宮胡鬧。 第二十八回 這次吳立身等人又來幫助韋小寶,他們設下圈套,誣陷鄭克塽欺侮一位鄉(xiāng)下女子,對其打擊報復。此后楊溢之則裝扮成“蠻子”,要來殺阿珂和鄭克塽,韋小寶則心里暗暗好笑,大呼過癮。 這個回目意思落在第一句,是說鄭克塽到處“沾花惹草”,頗為多情。 第二十九回 這一回寫到韋小寶被康熙差遣護送公主遠嫁云南。然而,一路上,韋小寶被刁蠻的公主想盡辦法折磨虐待,兩人還因為常常肌膚相接而走入不軌,這樣一路來到云南。 回目的這兩句實寫夜晚的微風香氣襲人,月亮靜謐雅潔,其實是在烘托韋小寶和建寧公主的不倫戀情。幔,帷幔;瞰,從高處往下看。 第三十回 韋小寶將建寧公主送到云南,也得到了吳三桂的熱情接待。而在云南之時,韋小寶得到吳三桂想要聯(lián)合其余藩王,以及蒙古和羅剎一起造反的消息,于是順藤摸瓜,一路探查虛實。 回目的意思落在前一句,鎮(zhèn)將南朝,指的就是在云南鎮(zhèn)守的藩王吳三桂;跋扈,專橫暴戾,欺上壓下,這里形容吳三桂暗地里想要造反。 第三十一回 吳應熊四處尋找蒙古使者罕帖摩而不見,疑心他被關在了公主的房中,于是假借滅火的由頭去公主房中搜查,卻被刁鉆的公主打暈閹割。此后九難派遣阿珂去行刺吳三桂失敗,韋小寶前去救援,見到的卻是小郡主沐劍屏。 回目的意思可以理解為吳三桂的叛軍還沒有啟動,云南的形勢就已經非常緊張嚴峻了。作者原注:羅甸在貴州省中部,吳三桂駐有重兵。 第三十二回 韋小寶來到三圣庵中,邂逅了陳圓圓,聽她彈奏吳梅村填詞的《圓圓曲》,將自己昔年的往事娓娓道來。此后九難,李自成和吳三桂也一一現(xiàn)身,幾位明末清初的重要歷史人物在這個小廟中演繹了一場精彩的對手戲。 回目描摹的就是陳圓圓在韋小寶面前唱歌的情形。 第三十三回 在回京城的途中,韋小寶一行人邂逅了“百勝刀王”胡逸之,并聽他講述了如何在數(shù)十年前見了陳圓圓一面之后,就甘當園丁伙夫去陪伴她。而眾人之中,也只有對阿珂極為癡迷的韋小寶和他言談極為投機。 回目的意思就是,胡逸之和韋小寶都風流得很,癡情之極,不用互相笑話。痼疾,經久難治的病,這里指對美女的深刻眷戀。 第三十四回 韋小寶集齊了所有《四十二章經》中的地圖碎片,雙兒則花了多日的時間將這些碎片拼湊完整,于是,兩人得知了寶藏埋藏的地點。 本回的回目取的應該是前一句中“一紙興亡”這個詞的意思,是說這張藏寶圖關系著天下的興亡。(不僅是寶藏的埋藏地,也是清朝的龍脈所在) 第三十五回 這一回寫到韋小寶作為清朝的都統(tǒng)前去剿滅神龍島,卻不幸為神龍教的洪教主等人擒獲。他逃了出來,和雙兒一起往北遠遁,尋找鹿鼎山。 回目的前一句是說韋小寶和雙兒趕了很多的路,四處尋找鹿鼎山的所在;后一句則是指他們在下著大雪的東北騎鹿遨游。 第三十六回 韋小寶和雙兒來到鹿鼎山下,意外地結交了在那兒的羅剎公主蘇菲亞。二人隨她遠赴莫斯科,并幫助她成功復辟帝位。 回目所說的就是韋小寶隨蘇菲亞來到萬里之外的莫斯科,由于地處嚴寒的北方,所以用上了“朔云邊雪”。 第三十七回 康熙已經懷疑到吳三桂要造反,于是下詔書要削藩。做好一切準備,調兵遣將,迎接挑戰(zhàn)。 轅門,官署的外門;平蠻,筆者原以為這里指代剿滅吳三桂,整句話應該就是皇帝在朝中計議如何鎮(zhèn)壓吳三桂的造法。作者原注:晉時平蠻郡在今云南曲靖一帶。《諭蜀文》的典故,是漢武帝通西南夷時,派司馬相如先赴巴蜀宣諭,要西南各地官民遵從朝旨。 第三十八回 韋小寶同吳應熊打賭賽馬,為了贏下比賽,他讓馬伕給吳的馬喂巴豆來暗算對手。不料正是這時吳三桂造反,吳應熊騎馬逃離京城,因為馬吃了巴豆虛脫跑不快,被韋小寶擒拿。 回目的意思落在前一句,吳應熊的馬不中用,就好像野馬到處亂竄一樣。 第三十九回 韋小寶作為欽差大臣來到揚州,當?shù)氐墓賳T紛紛迎接討好,知府吳之榮等人帶他到禪智寺賞芍藥花,聽小曲??身f小寶全身沒有一根雅骨頭,覺得這些東西非常無聊,說出的話也粗俗不堪,讓在場的官員十分尷尬。 這個回目中的“先生”似是指代揚州官員,“小子”當指韋小寶這個無賴小兒。意思是別人當做風雅的好事物,韋小寶卻絲毫不懂得欣賞。櫛,梳子。 第四十回 吳之榮拿著查慎行和顧炎武等人的詩集給韋小寶看,揭發(fā)他們題反詩,想以此來升官發(fā)財。沒想到韋小寶敬重顧炎武等人,不聽吳之榮的讒言,讓后者悻悻而回。 回目之中,隱含了“守株待兔”和“緣木求魚”兩個成語,諷刺吳之榮不知道上級的脾氣喜好,想要投機反而碰了釘子。 第四十一回 歸辛樹一家被誤導,認為吳六奇替滿清朝廷賣命是賣國行為,將他殺死。韋小寶同天地會群雄見到吳六奇首級極為悲痛,要為他報仇。后來陳近南趕到,問清了事情的原委,歸辛樹一家人才知道吳六奇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假意做官,暗中準備起義,他們后悔卻已經來不及了。 這兩句詩較為晦澀,難以索解,筆者原以為主要的意思應該落在最后的三個字“悔已遲”上。作者原注則是:本回回目中,“漁陽鼓動”是安祿山造反的典故,喻吳三桂起兵;“督亢圖窮”是荊軻刺泰王的典故,本書借用,指歸辛樹等誤刺吳六奇,后悔不及,又要去行刺康熙,其實只字面相合,含義并不貼切。 第四十二回 這一回寫到歸辛樹一家三人進京城想要殺康熙,韋小寶在危機之中用畫圖的方式給康熙傳訊,要保護他的安全。 回目的意思應該側重在前一句,是說歸家人想要刺殺宮闕之中的皇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四十三回 在泄露了歸辛樹刺殺康熙的秘密之后,韋小寶又將康熙要炮轟天地會住所的消息告訴了天地會群雄,讓眾人免于一難。 回目的意思頗具象征意義,是說韋小寶既對康熙忠心耿耿,又對天地會的兄弟們很講義氣。作者原注:本回回目中,“紅云傍日”指陪伴帝皇,“心隨碧草”指有遠行之念。 第四十四回 這回寫到韋小寶又遇到了神龍教主等人來找他進行報復,然而陰差陽錯之下,神龍教中一眾頭領和教主夫人紛紛倒戈,發(fā)生了一場內訌,洪教主最終被殺,韋小寶逃過一劫。而此后韋小寶等人來到通吃島,見證了鄭克塽暗算陳近南,將其殺死。這一幕,讓多少讀者痛心疾首。 回目的前一句似乎總結的是神龍教中頭領在被逼無奈之下跟洪教主拼命,而后一句應該是就陳近南的悲情謝世而言。 第四十五回 韋小寶和七位老婆在通吃島上將鄭克塽和馮錫范放走之后,發(fā)現(xiàn)他們自己的大船也被船夫開走了。無奈之下,只得呆在島上生活。后來康熙差遣使者和仆役來到島上,封韋小寶為“一等通吃侯”,讓他天天在島上釣魚,實際上是將他軟禁在島上。 回目隱含著“臨淵羨魚,不如歸而結網”這句俗語,指的就是韋小寶在島上釣魚一事。 第四十六回 不久之后,施瑯平定臺灣,奉康熙的命令駕著大船來通吃島看望韋小寶。此后,韋小寶又接到康熙召回的旨意,原來羅剎和清朝之間關系緊張,戰(zhàn)事一觸即發(fā),康熙希望懂得羅剎話的韋小寶作為使者去往邊境。 回目的前一句指的當是施瑯的到來,后一句則是說羅剎和清朝的戰(zhàn)事,頗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 第四十七回 康熙命令韋小寶帶兵去北方抵擋羅剎軍隊的進攻,后者用盡機巧,連戰(zhàn)連捷,凱旋而歸。 回目正是就大軍出征,金戈鐵馬的戰(zhàn)事而言。 第四十八回 打完仗之后,韋小寶和羅剎的使者商議劃定兩國的邊界。雙方本來爭辯得面紅耳赤,這時韋小寶又耍花招,將對方制服,并順利談攏。 作者原注:“都護”是漢朝統(tǒng)治西域諸國的軍政總督,“玉門關”是漢時通西域的要道,“玉門關不設”意謂疆域擴大,原來的關門已不成為邊防要地?!般~柱界重標”指東漢馬援征服交趾(安南)后,開拓疆土,立銅柱重行標界,意謂另定有利于中國的國界。 第四十九回 幾年之后,韋小寶再一次遇到馮錫范鄭克塽師徒二人,雙方一個是皇帝身邊的大紅人,意氣風發(fā);另一個卻是投降的藩王,幾年間似乎老了二三十歲。韋小寶對鄭克塽不依不撓,討要他在海島上逼迫對方許下的借債。 回目應該就是就韋小寶和鄭克塽兩人而言,一相比較,天壤之別。 第五十回 韋小寶這些年一直陪伴康熙,為其效了無數(shù)犬馬之勞,已然位極人臣。然而,他既不想當官,又不愿造反,于是辭別了康熙,帶著七個老婆告老還鄉(xiāng)。這個充滿了爭議的主人公,卻無疑是人生最大的贏家。他做官則做到了權傾朝野的鹿鼎公,賺錢則賺成了富甲天下的大富豪,享譽則四海之內都感嘆他殺鰲拜入天地會,娶妻則娶了七位沉魚落雁的美女,名利權色都獲得了大豐收,更為難得的是,他還可以急流勇退,得以善終。這樣的人,不得不讓人佩服! 回目的大意,應該是說韋小寶在廟堂之高時可以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春風得意;而處江湖之遠時也可以安享美好生活,樂天知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