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題將圍繞lncRNA的常見技術與原理,主要介紹RT-PCR/qPCR/RT-qPCR/QD-FISH原位雜交技術/cDNA 末端快速擴增/RNA pull down/RIP技術/ChIRP等技術及原理,還介紹了相關研究思路。 快來和小編一起開啟學習模式吧~ 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由一條RNA單鏈轉錄為互補DNA(cDNA)稱作“逆轉錄”,由依賴RNA的DNA聚合酶(逆轉錄酶)來完成。隨后,DNA的另一條鏈通過脫氧核苷酸引物和依賴DNA的DNA聚合酶完成,隨每個循環(huán)倍增,即通常的PCR。原先的RNA模板被RNA酶H降解,留下互補DNA。 RT-PCR的指數(shù)擴增是一種很靈敏的技術,可以檢測很低拷貝數(shù)的RNA。RT-PCR廣泛應用于遺傳病的診斷,并且可以用于定量監(jiān)測某種RNA的含量。 RT-PCR的關鍵步驟是在RNA的反轉錄,要求RNA模版為完整的且不含DNA、蛋白質(zhì)等雜質(zhì)。常用的反轉錄酶有兩種,即鳥類成髓細胞性白細胞病毒(avian myeloblastosis virus,AMV)反轉錄酶和莫羅尼鼠類白血病病毒(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MMLV)反轉錄酶。 Real-time-PCR和 qPCR(Quantitative Real-time-PCR)是一碼事,都是實時定量PCR,指的是PCR過程中每個循環(huán)都有數(shù)據(jù)的實時記錄,因此可以對起始模板數(shù)量進行精確的分析。 RT-q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實時熒光定量PCR 就是在PCR反應體系中加入熒光基團,利用熒光信號積累實時監(jiān)測整個PCR擴增反應中每個循環(huán)擴增產(chǎn)物量的變化,最后通過Ct值和標準曲線的分析對起始模版進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一般分為兩類,一類為染料類,包括如SYBR Green I、Eva Green等,通過熒光染料來指示產(chǎn)物的增加;一類為探針類,包括TaqMan探針和分子信標探針等,利用與靶序列特異雜交的探針來指示擴增產(chǎn)物的增加。 SYBR Green I是一種結合于雙鏈DNA小溝中的染料。與雙鏈DNA結合后,其熒光大大增強,這一性質(zhì)使其用于擴增產(chǎn)物的檢測非常理想。SYBRGreen I的最大吸收波長約為497nm ,最大發(fā)射波長約為520nm。在PCR反應體系中,體系中的SYBR Green熒光染料摻入DNA雙鏈后發(fā)射出熒光,并且熒光的強度與體系中雙鏈的濃度成正比,從而保證了熒光信號的增加與PCR產(chǎn)物的增加完全同步,熒光的強度就代表了體系中雙鏈產(chǎn)物的濃度。 優(yōu)點:成本低,不需要探針;準備時間和實驗時間短,操作簡單;可以制作熔解曲線來確定PCR產(chǎn)物是否特異、有無引物二聚體。 缺點:無法多重檢測,只能檢測一個目標基因;無模板特異性,只能給出總信號,對引物的特異性要求較高;靈敏度低,目的片段需在5000拷貝以上。 應用:一般應用于相對定量分析。最適合初步篩查,即先用SYBR Green方法篩查,得到初步結果后再用TaqMan精確定量 原理為PCR擴增時加入一對引物的同時加入一個特異性的熒光探針,該探針為一寡核苷酸:5’端標記一個報告熒光基團,3’端標記一個淬滅熒光基團。探針完整時,報告基團發(fā)射的熒光信號被淬滅基團吸收,不會檢測到熒光;PCR擴增時,Taq酶的5'-3'外切酶活性將探針酶切降解,使報告熒光基團和淬滅熒光基團分離,從而熒光監(jiān)測系統(tǒng)可接收到熒光信號。每擴增一條DNA鏈,就有一個熒光分子形成,也同樣實現(xiàn)了熒光信號的累積與PCR產(chǎn)物形成完全同步。 優(yōu)點:特異性高,探針提供了額外的特異性;準確性高,可給出特異模板的熒光信號;可應用于多重定量。 缺點:成本較高,合成探針費用較貴,等待時間長。 應用:一般應用于絕對定量分析,MGB探針等可應用于SNP的檢測。 基本原理:被檢測的染色體或DNA纖維切片上的靶DNA與所用的核酸探針是同源互補的,二者經(jīng)變性-退火-復性,即可形成靶DNA與核酸探針的雜交體。將核酸探針的某一種核苷酸標記上報告分子如生物素、地高辛,可利用該報告分子與熒光素標記的特異親和素之間的免疫化學反應,經(jīng)熒光檢測體系在鏡下對待測DNA進行定性、定量或相對定位分析。 優(yōu)勢:①安全、快速、靈敏度高;②探針能較長時間保存;③多色標記,簡單直觀;④可用于中期染色體及間期細胞的分析;⑤可應用于新鮮、冷凍或石蠟包埋標本以及穿刺物和脫落細胞等多種物質(zhì)的檢測。 應用:① 已知基因或序列的染色體定位;② 未克隆基因或遺傳標記及染色體畸變的研究。 cDNA 末端快速擴增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參考文獻: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pdf】 RACE技術是一種基于mRNA反轉錄和 PCR技術建立起來的、以部分的已知區(qū)域序列為起點,擴增基因轉錄本的未知區(qū)域,從而獲得mRNA(cDNA)完整序列的方法。簡單的說就是一種從低豐度轉錄本中快速增長cDNA5’和cDNA3’末端,進而獲得獲得全長cDNA簡單而有效的方法,該方法具有快捷、方便、高效等優(yōu)點,可同時獲得多個轉錄本。因此近年來RACE技術已逐漸取代了經(jīng)典的cDNA文庫篩選技術,成為克隆全長cDNA序列的常用手段。 RACE 是采用PCR 技術由已知的部分cDNA 順序來擴增出完整cDNA5’和3’末端,是一種簡便而有效的方法, 又被稱為錨定 PCR (anchoredPCR)和單邊PCR(one2side PCR)。 利用mRNA的3'末端的poly(A)尾巴作為一個引物結合位點,以連有SMART寡核營酸序列通用接頭引物的Oligo(dT)30MN作為鎖定引物反轉錄合成標準第一鏈cDNA.然后用一個基因特異引物GSP1(gene specific primer,GSP)作為上游引物,用一個含有部分接頭序列的通用引物UPM(universal primer,UPM)作為下游引物,以cDNA第一鏈為模板,進行PCR循環(huán),把目的基因3' 末端的DNA片段擴增出來。
先利用mRNA的3'末端的poly(A)尾巴作為一個引物結合位點,以Oligo(dT)30MN作為鎖定引物在反轉錄酶MMLV作用下,反轉錄合成標準第一鏈cDNA.利用該反轉錄酶具有的末端轉移酶活性,在反轉錄達到第一鏈的5'末端時自動加上3-5個(dC)殘基,退火后(dC)殘基與含有SMART寡核苷酸序列Oliogo(dG)通用接頭引物配對后,轉換為以SMART序列為模板繼續(xù)延伸而連上通用接頭(見Figure 2 )。然后用一個含有部分接頭序列的通用引物UPM(universal primer,UPM)作為上游引物,用一個基因特異引物2(GSP 2 genespecific primer,GSP)作為下游引物,以SMART第一鏈cDNA為模板,進行PCR循環(huán),把目的基因5'末端的cDNA片段擴增出來。最終,從2個有相互重疊序列的3'/ 5'-RACE產(chǎn)物中獲得全長cDNA,或者通過分析RACE產(chǎn)物的3'和5'端序列,合成相應引物擴增出全長cDNA。
RNA pull down(鑒定與目的lncRNA結合的蛋白配體) 技術是檢測 RNA 結合蛋白與其靶 RNA 之間相互作用的重要實驗手段。利用體外轉錄法標記生物素 RNA 探針,然后與胞漿蛋白提取液孵育,形成 RNA-蛋白質(zhì)復合物。該復合物可與鏈霉親和素標記的磁珠結合,從而與孵育液中的其他成分分離。復合物洗脫后,通過 Western Blot 實驗檢測特定的 RNA 結合蛋白是否與 RNA 相互作用。
賽默飛世爾推出的Pierce Magnetic RNA-Protein Pull-Down Kit試劑盒原理圖 試劑盒利用T4 RNA連接酶將單個脫硫生物素化的胞苷二磷酸連接到單鏈RNA的3’端。3’端的末端標記不干擾RNA結構,因此,比標記核苷酸的隨機摻入更加理想。每個標記反應適合50 pmol RNA;不過,如有必要的話,標記反應也可擴展(從1 pmol到1 nmol)。標記反應需要20倍過量的脫硫生物素化核苷酸。對于不太復雜的RNA,孵育時間可為37°C 30分鐘,若是更長或更復雜的RNA,時間也延長到4-16°C過夜。通過改變RNA與核苷酸的比例,延長孵育時間,或在標記反應中添加DMSO,可優(yōu)化復雜RNA的標記效率。 RBP的富集過程經(jīng)過優(yōu)化,相當簡單。首先將RNA與鏈霉親和素磁珠結合。之后在蛋白質(zhì)-RNA結合緩沖液中平衡RNA結合的磁珠,再加入蛋白裂解液。隨后添加適當?shù)木彌_液、渦旋振蕩,并在磁力架上分離,洗滌磁珠。最后樣品可通過非變性的生物素洗脫緩沖液或SDS-PAGE上樣緩沖液洗脫,用于下游分析(如Western blotting和質(zhì)譜(MS))。 RIP技術(RNA Binding Protein Immunoprecipitation,RNA結合蛋白免疫沉淀)是研究細胞內(nèi)RNA與蛋白結合情況的技術。運用針對目標蛋白的抗體把相應的RNA-蛋白復合物沉淀下來,然后經(jīng)過分離純化就可以對結合在復合物上的RNA進行分析;即用抗體或表位標記物捕獲細胞核內(nèi)或細胞質(zhì)中內(nèi)源性的RNA結合蛋白,防止非特異性的RNA的結合(RIP反應體系中的試劑和抗體絕對不能含有RNA酶,抗體需經(jīng)RIP實驗驗證等等),免疫沉淀把RNA結合蛋白及其結合的RNA一起分離出來,結合的RNA序列通過microarray(RIP-Chip),定量RT-PCR或 高通量測序(RIP-Seq)方法來鑒定。是了解轉錄后調(diào)控網(wǎng)絡動態(tài)過程的有力工具,能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miRNA的調(diào)節(jié)靶點。 CHIRP-Seq 是一種檢測與 RNA 綁定的 DNA 和蛋白的高通量測序方法。采用生物素和鏈霉親和素探針把目標 RNA 拉下來后,則與其共同作用的 DNA 染色體片段就會附在磁珠上,最后把染色體片段做高通量測序,就會得到該RNA能夠結合在基因組的哪些區(qū)域;如果結合物是蛋白質(zhì),可以將蛋白質(zhì)打斷成肽段進行質(zhì)譜鑒定。 ChIRP( Chromatin Isolation by RNA Purification ),針對每個特定的lncRNA分子序列,按照100nt的步長設計長度為20個堿基長度的特異性反義核酸序列,并對所有序列進行編號,以奇數(shù)為一組,偶數(shù)為一組,合成末端修飾Biotin-TEG基團的lncRNA ChIRP probe。lncRNA ChIRP probe與交聯(lián)的lncRNA分子復合物進行特異性雜交結合,通過末端修飾Biotin-TEG化學基團,利用鏈霉親和素偶聯(lián)的磁珠進行結合,純化出目標lncRNA所結合的染色質(zhì)復合體,最后從復合體中純化出RNA、DNA和蛋白質(zhì)用于后續(xù)的分析,以發(fā)現(xiàn)目標lncRNA的分子作用機制?!緟⒖嘉墨I:chirp.pdf】
利用 RT-PCR 或者 RT-qPCR 檢測 lncRNA 在不同細胞或者組織中的表達水平。 (1)通過 QD-FISH 原位雜交技術定位;或者通過細胞核質(zhì)分離試劑盒得到 RNA,qRT-PCR 檢測其分布; (2)全長序列試驗方法:通過 5′RACE 獲取 lncRNA5′ 全長, 3′RACE 獲取 lncRNA3′ 全長,最終得到 lncRNA 完整的全長序列。 lncRNA 較長,承載的信息量多,更容易形成高級結構,其功能具有多樣化和特異性強的特點。類似于 miRNA,探討 lncRNA 功能可用 gain/loss of function 策略,過表達或沉默 lncRNA 后觀察表型。即研究 lncRNA 功能獲得后或者功能缺失后對細胞增殖、凋亡、侵襲、轉移與克隆形成,以及病毒的轉錄復制等的影響。 (1)功能獲得性研究 構建 lncRNA 過表達質(zhì)?;蛘呗《尽⑾俨《景b載體。原則上是將全長 lncRNA 定向克隆到表達載體上實現(xiàn) lncRNA 的過表達。然而有些 lncRNA 很大或全長尚未分離,這時將視 lncRNA 在基因組上的定位采取不同的研究策略。在構建 lncRNA 表達質(zhì)粒時,需關注 lncRNA 是否在蛋白編碼基因的啟動子區(qū)域或 3′-UTR 區(qū)域,勿遺漏重要區(qū)段。 (2)功能缺失性研究 可用 siRNA、shRNA、反義核酸、CRISPR/Cas9 等方法沉默 lncRNA,經(jīng) qRT-PCR 或 FISH 等驗證后觀察其對疾病相關基因表達和對細胞表型等的影響。 lncRNA 可與蛋白質(zhì)、DNA 和 RNA 相互作用,但是目前最常用的還是利用體外轉錄、RNA pull down、RNA-RIP(RNA Binding Prote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RP-seq(Chromatin isolation by RNA Purification)、MS 等技術手段。 將 lncRNA 表達與其他領域相結合,解釋其調(diào)控機理。(1)DNA 甲基化和乙酰化:可通過檢測相應基因甲基化、乙?;町惻c lncRNA 結合分析。(2)轉錄因子:研究 lncRNA 與轉錄因子的調(diào)控機制。 有條件的實驗室,可以繼續(xù)在體內(nèi)或者臨床樣本水平進行驗證。 lncRNA的作用機制不清楚,lncRNA 的功能非常難研究。當前很多通過研究 miRNA 與 lncRNA 的調(diào)控關系來揭示非編碼 RNA 的功能,最熱門的要數(shù) ceRNA 調(diào)控網(wǎng)絡。相關的可利用資源包括: (1)starBase 平臺構建了最全面的 CLIP-Seq 實驗支持的 miRNA 和 lncRNA 的調(diào)控關系網(wǎng)絡,包括構建了 ceRNA 調(diào)控網(wǎng)絡 。 (2)DIANA-LncBase 數(shù)據(jù)庫 只是構建了基于單個 CLIP-Seq 數(shù)據(jù)的 miRNA 和 lncRNA 調(diào)控關系。 參考文獻 1. Arab, K., Park, Y. J., Lindroth, A. M., Sch?fer, A., Oakes, C., & Weichenhan, D., et al. (2014). Long noncoding rna tarid directs demethylation and activation of the tumor suppressor tcf21 via gadd45a.Molecular Cell, 55(4), 604. 2. Thum, T., & Condorelli, G. (2015). Long noncoding RNAs and micrornas in cardiovascular pathophysiology. Circulation Research, 116(4), 751. 3. Wang, L., Zhao, Y., Bao, X., Zhu, X., Kwok, Y. K., & Sun, K., et al. (2015). Lncrna dum interacts with dnmts to regulate dppa2 expression during myogenic differentiation and muscle regeneration. Cell Research,25(3), 335. 4. James, W., Lylia, O., & Lefevre, P. F. (2013). A nf-κb-dependent dual promoter-enhancer initiates the lipopolysaccharide-mediated 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of the chicken lysozyme in macrophages. Plos One, 8(3), e59389. 5. Gong, C., & Maquat, L. E. (2011). lncRNAs transactivate STAU1-mediated mRNA decay by duplexing with 3[prime] UTRs via Alu elements. Nature, 470(7333), 284-288. 6. Modarresi, F., Faghihi, M. A., Patel, N. S., Sahagan, B. G., Wahlestedt, C., & Lopeztoledano, M. A. (2011). Knockdown of bace1-as nonprotein-coding transcript modulates beta-amyloid-related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2011,(2011-7-9), 2011(3), 929042. 7. Orom, U. A., & Shiekhattar, R. (2013). Long noncoding RNAs usher in a new era in the biology of enhancers. Cell, 154(6), 1190-1193. 8. Thebault, P., Boutin, G., Bhat, W., Rufiange, A., Martens, J., & Nourani, A. (2011). Transcription regulation by the noncoding rna srg1 requires spt2-dependent chromatin deposition in the wake of rna polymerase ii.Molecular & Cellular Biology, 31(6), 1288-3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