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杭州卷煙廠擴建廠房時出土了一大批瓷片,其中有許多是“南宋官窯”瓷片標本,大部分為南宋修內(nèi)司官窯產(chǎn)品,部分為元代仿修內(nèi)司窯制品(如香爐殘耳標本),有的還帶“口口子”銘款南宋青釉蓮瓣紋殘盤標本,可知此盤顯然是民用瓷器(吾友墾石齋先生識別出此三字為:“奮”、“丙子”。丙子年(1276年),1276年為丙子年(鼠年);南宋德祐二年,景炎元年;元至元十三年)。 除考古發(fā)掘的烏龜山郊壇下官窯與鳳凰山老虎洞修內(nèi)司官窯窯址外,當首推上世紀90年代中期鳳山門卷煙廠工地所出。量大且質(zhì)精。工程廢土夜間用大卡車一車車不停運運送頃倒至錢塘江邊某處廢土場。連日頃倒,以至形成連綿一片的小山。由于當時現(xiàn)場沒有得到妥善保護致使這批寶貴遺產(chǎn)流失殆盡,甚為可惜。耿寶昌先生也著文對此深表痛惜。 記得是五月初,夜間大雨后,杭州城內(nèi)玩官片的“狼”聞風而至,挖了近兩個月,一批常在此揀廢銅爛鐵為生的的江西農(nóng)民,也加入其中,家庭、團隊作戰(zhàn),把連綿一片的小山,一輪又一輪徹底翻了個遍,連指甲大小的破片都不放過,用大大小小麻袋裝著出售,獲利頗豐。個個成了南宋官窯鑒定專家。 聽聞一北京人,連日蹲點收購,運走無數(shù),數(shù)量之大、形制之豐,建一南宋官窯標本專題博物館絕無問題,不得不佩服其人的眼光、遠見、實力與魄力。杭州市卷煙廠宋官窯堆積品被哄搶和走私,從而使這一處珍貴遺跡及諸多遺物散失殆盡,如石沉大海無從尋覓,無從稽考,則令人扼腕嘆息,成為文物工作者全方位研究南宋官窯永遠難以彌補的千古之憾“。 其中部分標本已流散至臺灣,被臺灣美術(shù)機構(gòu)收藏。 2011年,故宮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館、杭州歷史博物館、南宋官窯博物館的學者聯(lián)合對杭州卷煙廠、老虎洞窯址、郊壇下窯址出土的官窯瓷片進行了科技檢測。結(jié)論是卷煙廠出土瓷片與老虎洞窯、郊壇下窯瓷片有明顯區(qū)別,可能屬于元代的產(chǎn)品或其他窯口的產(chǎn)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下面是部分私人珍藏的杭州出土南宋官窯標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