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開郁膽石方

 逸農(nóng)農(nóng) 2019-01-23
開郁膽石方

【組成】 柴胡20g,茵陳20g,鱉甲(酥制)20g,枳殼15g,郁金15g,烏藥15g,三棱15g,法半夏15g,金錢草30g,甘草5g,大黃5g。

【功用】 疏肝行氣,活血除濕,通下軟堅。

【適應證】 肝內膽管結石。

【郭氏臨證心得】 曾治張某,女,32歲,B超檢查,報告:肝內結石1.1cm×1.0cm,膽囊脹氣。現(xiàn)右上腹牽連右脅脹痛、頓痛,時作時休,惡油葷飲食,惡心,大便干燥2日1次,小便淡黃。查其體質中等,神情抑郁,舌苔干白而厚粗,脈沉弦。辨治:肝郁(氣郁、血瘀)脾濕,郁久化燥所致。

治當疏肝(行氣、活血)除濕,通下腑氣,軟堅散結治之。處方:柴胡20g,茵陳20g,鱉甲(酥制)20g,枳殼15g,郁金15g,烏藥15g,三棱15g,法半夏15g,金錢草30g,甘草5g,大黃5g。水濃煎,1日1劑。1988年10月29日復診:患者持方回家鄉(xiāng)連服20劑,大便日2~3次,癥狀逐日緩解,上腹部脹痛消失,飲食佳良,不惡油膩。乃去縣醫(yī)院做B超檢查,結石與脹氣均消失,來成都時又去省醫(yī)院B超復查亦未發(fā)現(xiàn)結石。

【解讀賞析】 方名為編選者暫擬。膽石病是指膽道系統(tǒng)發(fā)生結石的疾病,按結石所在部位可分為3種:①膽囊結石;②肝外膽管結石;③肝內膽管結石。本病急性期以濕熱蘊結,肝膽氣郁為基本病機,實熱較多;靜止期以氣滯血瘀,肝膽疏泄紊亂為基本病機,虛實相兼較多。

郭先生認為,結石之成無不由“郁”而起,結石既成則“郁”更甚。“郁”者,壅滯不通之義也。丹溪所言“六郁”,氣、濕、熱、痰、血、食是也,實以氣郁為先。氣郁即肝郁,肝膽之郁就是木郁,調氣即疏肝利膽達木,故治郁之要重在調氣,調氣即是開郁,此亦治療各部結石的基本大法。

本案患者為單純性肝內結石,全由氣郁而起,其石在臟故未熱化而濕盛也。所用方中疏肝行氣、除濕活血、軟堅散結諸藥,不言而喻。唯大黃一味,意在通下腑氣,即使大便正常亦必用之,腑氣通暢有利于肝氣疏泄故也。本案因非通下燥屎(病人大便2日1次,尚屬正常),所以只用5g小量即可。

膽石癥屬中醫(yī)學“脅痛”、“黃疸”、“膽脹”、“結胸”、“癖黃”等范疇。視其臨床表現(xiàn),膽囊炎急性期可列入“黃疸”、“結胸”、“癖黃”等門,慢性期列入“脅痛”“脘痛”等門。該病臨床表現(xiàn)歸結為“痛、脹、痞、滿”四字,病變臟腑在肝膽涉及胃腸。按其癥狀大致分為氣滯型、濕熱型及熱毒型。

氣滯型:癥狀較輕,常見右脅下隱隱疼痛,悶脹不舒等,相當于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肝膽管結石及膽囊切除術后殘余結石(不伴有梗阻或感染的)。臨床體征僅有右上腹輕壓痛,無明顯的反跳痛,莫菲征陰性、叩擊痛不明顯,舌質苔脈無明顯變化。濕熱型:癥狀較重常見高熱畏寒,身目黃染,右上腹痛劇,脹滿,按之右上腹壓痛明顯可有反跳痛,莫菲癥陽性,右脅叩擊痛明顯,可伴嘔吐苦水、口干、便秘、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數(shù)等表現(xiàn),多見于急性膽囊炎、膽總管結石、肝膽管結石伴梗阻或感染者。熱毒型:右上腹痛脹更重,腹部痞滿顯著,右上腹壓痛明顯,可捫及腫大的膽囊等,反跳痛及膽囊區(qū)叩痛明顯,莫菲征陽性,伴有高熱、黃疸、口干、口苦、泛嘔、便秘、溲赤、舌質紅苔黃厚膩、脈滑數(shù)等一系列濕熱重癥,嚴重的可引發(fā)神昏譫語、脈細數(shù)等熱毒逆犯心包甚或誘發(fā)虛脫等癥狀,此型相當于化膿性、壞疽性膽囊炎、膽汁性腹膜炎及膽道感染性休克等。

該病臨床病機總因肝膽疏泄失常,濕熱內滯所致。肝膽相為表里,膽汁乃“借肝之條氣,溢入于膽,積聚而成”。膽為“中清之腑”,以通降下行為順,若情志不暢,寒溫不適,飲食不節(jié),勞累過度,可使肝膽氣滯,濕熱壅阻,不通則痛,濕熱熏蒸,其邪溢于肌膚則發(fā)黃……“六腑以通為用”治療以疏肝理氣、利膽通腑為要矣。肝膽病易影響胃腸功能,常有泛惡嘔吐、便秘或腹瀉、納呆等表現(xiàn),在疏利肝膽同時也需和胃降逆、通腑運脾,此法宜貫穿于膽道疾病治療之始終。

臨床可用柴胡、延胡索、郁金、青皮、陳皮、枳殼,佐以清熱利濕之蒲公英、梔子、炒黃芩、虎杖,利膽排石之金錢草、海金沙等。治濕熱型者,重用清熱瀉火之龍膽,利濕退黃之茵陳、黃芩,特別是茵陳具透發(fā)陳腐,利濕清熱作用,不僅為治黃主藥,凡濕熱證雖不發(fā)黃均可使用。疼痛較劇酌加延胡索、川楝子、香附;腑氣不通,痛脹痞滿較著者,加枳實、大黃通里攻下,使腑氣通,濕熱阻滯得解,膽道得利,痛脹痞滿減輕,身熱得清,黃疸漸退而獲顯著效果。

若病久因膽道郁滯影響及肝者,可加板藍根、矮地茶以清熱泄肝保肝。對于肝膽疏泄失常影響胃腸致胃氣上逆、泛惡嘔吐者加制半夏、陳皮;脾運不健泄瀉者酌加山藥、茯苓、山楂以健脾助運。對于有膽道蛔蟲者,常加檳榔、烏梅等驅蟲安蛔,結石較久不除者,加烏梅、炙穿山甲(代)或三棱、王不留行等,一以酸味改變腸道內環(huán)境的酸堿度,提高膽汁酸度,增加膽汁分泌有利于溶石、排石;一以走竄行散,通絡軟堅增加利膽排石之效。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