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 隋唐洛陽城“兩坊一街” 保護展示工程(一期) 即將完工 絲路起點再現(xiàn)天街盛景 想知道隋唐時代的 天街、里坊長啥樣? 快來定鼎門遺址片區(qū) 瞅瞅吧~ 站在定鼎門城樓 可向北遠眺天街 “好漂亮!變化太大了!”位于定鼎門遺址博物館以北的天街很寬闊,這讓家住附近的市民王留獻很驚喜。 市民站在定鼎門城樓往北看,天街中軸線恢宏大氣,各種植物點綴其間,隋唐洛陽城的城市軸線格局清晰再現(xiàn)。 作為貫通隋唐洛陽城外郭城、皇城和宮城的南北向主干道,天街南起定鼎門,向北經(jīng)天津橋,橫跨洛河,直達端門,東西寬140米,南北長4200米,古代的天街曾經(jīng)車水馬龍,異常繁盛。 天街南段保護展示工程東西寬140米,南北長500多米,由御道、綠植、排水溝等組成。 其中,御道寬34米,為綠色草坪;御道兩側(cè)有兩條林蔭道,分別為寬3米的電瓶車道和寬1.5米的人行道。 為劃分天街的尺度、烘托壯闊的景觀氛圍,御道、電瓶車道和人行道之間用櫻桃、石榴、國槐和柳樹等隔開。 林蔭道采用淺藍色透水混凝土修建,為避免大樹的根系對地下遺址造成影響,大樹地下1米都鋪設了防根穿結構層。 作為隋唐大運河的中心,隋唐洛陽城因水布局,洛水穿城而過,城內(nèi)有不少人工渠縱橫交錯,起到排水作用。 天街兩側(cè)的排水渠負責天街和坊內(nèi)向外的排水任務。 為再現(xiàn)“通泉流渠,映帶其間”的歷史景象,該工程對天街兩側(cè)的排水渠景觀也進行了精心設計。 渠寬約10米,渠深0.6米,渠底鋪設0.5米厚的防滲層,渠底與駁岸采用生態(tài)設計,形成綠色生態(tài)濕地。 在蓄水后,工人還將在渠內(nèi)種植水生植物,形成生態(tài)良好、景色宜人的人性化濱水綠帶。 坊墻為人工打夯 與天街用木棧道相連 里坊是古代都城建制結構的最小單位,便于當權者對城市居民的管理和控制。 隋唐時期的里坊制度最完備,百余里坊華麗壯觀,一里三百步,“每坊東西南北各廣三百步,開十字街,四出趨門”,坊墻由夯土筑成,寬1.6米。 為清晰展示隋唐時期城市里坊格局,隋唐洛陽城“兩坊一街”保護展示工程通過坊墻、坊門、坊內(nèi)十字街等遺址要素展示坊內(nèi)格局,對天街東西兩側(cè)的明教坊和寧人坊進行模擬展示。 《全唐文》記載:“垣高不可及肩,板筑何妨當面?!币馑际抢锓坏姆粔Σ桓?,站在墻外可看見坊內(nèi)景物。 此次模擬展示的坊墻,夯土坊墻和檜柏修剪坊墻交替出現(xiàn),高低起伏,形成圍合、封閉的坊內(nèi)空間。 為讓市民更方便觀賞坊墻,坊墻與天街之間用木棧道相連。 “明教坊和寧人坊的坊墻為全人工打夯?!?/span>該工程相關負責人介紹。 史料記載,十字街和循墻巷道是里坊內(nèi)的主要干道,十字街將坊分為4個部分,每個部分的十字巷又把坊分為16個部分,即“十六曲”,居民住宅就分布在各曲之內(nèi)。 此次恢復的十字街在寧人坊內(nèi),正在緊張施工,循墻巷道已經(jīng)建成。 定鼎門遺址片區(qū),打造國際 文化旅游名城的重要支撐 作為隋唐洛陽城大遺址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絲綢之路東方起點,定鼎門遺址片區(qū)由定鼎門門址、定鼎門前廣場、天街遺址、兩坊(寧人坊遺址、明教坊遺址)組成。 隋唐洛陽城“兩坊一街”保護展示工程(一期)完工后,將和定鼎門遺址博物館、定鼎門門前廣場連成一片。 不僅展示了埋藏在地下的千年遺址,重現(xiàn)隋唐盛世洛陽城定鼎門、天街的宏偉格局,還為市民提供了休閑的好去處。 市文物局副研究員繆韻介紹,隋唐洛陽城“兩坊一街”歷史內(nèi)涵深厚,人文故事很豐富。 明教坊內(nèi)有龍興觀,另有宋璟和崔融的宅邸;寧人坊內(nèi)有龍興寺,寺內(nèi)有展子虔所做壁畫《八國王分舍利圖》,另有崔日用和韋虛心宅邸。 “定鼎門遺址片區(qū)是絲綢之路東方起點洛陽城的主入口及街區(qū)的代表性遺存,該片區(qū)建成后,將實現(xiàn)文物保護與旅游發(fā)展、城鄉(xiāng)建設、民生改善深度融合,為古都洛陽打造國際文化旅游名城提供重要支撐?!?/span>市文物局局長余杰說。 ![]() 來源:洛報融媒 記者 常書香/文 魯博/圖 編輯:付璇 審核:徐翔 千年帝都 名不虛傳 快轉(zhuǎn)發(fā)給親朋好友吧
|
|
來自: 笑談人生iavo6h >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