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來源】 本品為百合科多年生常綠藤本植物光葉拔葜(Smilax glbra Roxb.) 的塊莖。又稱紅土茯苓。長(zhǎng)江流域南部各省均有分布。全年可采,以秋末冬初采收較好。除去殘莖和須根,曬干;新鮮時(shí)切成藥片,曬干,生用。 【性味歸經(jīng)】 甘、淡,平。歸肝、胃經(jīng)。 【功效】 解毒除濕,通利關(guān)節(jié)。 【主治】 - 用于楊梅毒瘡,肢體拘攣。本品甘淡,解毒利濕,又能通利關(guān)節(jié),解汞毒,故對(duì)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劑中毒而致肢體拘攣者,功效尤佳,為治梅毒的要藥。可單用本品500g,水煎去渣,加入白糖,30g,煎成濃煎液,每日2次,每次1~2湯匙;也可以本品與金銀花、白鮮皮、威靈仙、甘草同用。
- 用于淋濁、帶下,濕熱瘡毒。本品甘淡,解毒利濕,故可用于濕熱引起的熱淋、帶下、瘡毒等癥。用治熱淋,常與木通、匾蓄、蒲公英、車前子同用;用治濕熱瘡毒,陰癢帶下,常與蒼術(shù)、黃柏、苦參等藥同用。又本品配生地、赤芍、地膚子、白鮮皮、茵陳等同用,用治牛皮癬濕熱型有效。
- 此外,近年單用本品或與魚腥草、夏枯草、海金砂、車前子、大青葉、貫眾、馬藍(lán)同用,預(yù)防鉤端螺旋體??;或以本品配甘草、青蒿、地榆、白茅根等,水煎服,治療鉤端螺旋體病,均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文獻(xiàn)別錄】 - 《本草鋼目》:「健脾胃,強(qiáng)筋骨,去風(fēng)濕,利關(guān)節(jié),止泄瀉,治拘攣骨痛,惡瘡癰腫,解汞粉銀朱毒。」
- 《本草備要》:「治楊梅瘡毒,瘰疬瘡腫?!?/li>
【用法用量】 煎服,15~60g。 本草匯言《得配本草》:忌鐵器、發(fā)物及牛羊雞鵝魚肉、燒酒、法面、房勞。 甘、淡,入足陽明、厥陰經(jīng)氣分。理濁分清。祛風(fēng)除濕。專療惡瘡癰腫。解汞粉、銀朱毒。惡瘡,即楊梅毒瘡。 《本草分經(jīng)》:甘、淡,平。去陽明濕熱以利筋骨,利小便,止泄瀉。治楊梅瘡毒。誤服輕粉成疾者,服此能去輕粉之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