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針管扎孩子的醫(yī)生 抓不聽話孩子的警察 …… 這種小時候給你留下陰影的“管教方式”,現在在這一代孩子生活中“死灰復燃”了,可怕可怕可怕(配個可怕的表情) 更可怕的是,現在的這種恐嚇管教,還有了現代化的配合“工具”——網紅視頻 近期,不僅有風靡全球的“打娃娃讓不吃飯的孩子乖乖吃飯”的視頻; 還有網紅專門制作的“醫(yī)生給不吃飯、不睡覺的孩子打針”和“嚇唬不聽話孩子的警察”的視頻… 不少家長還在朋友圈瘋狂傳播并且配文:“很有效!” “太管用了,自己默默把飯吃完了……” 可是,這樣真的好嗎? 真的! 真的! 真的很不好! 靠這樣嚇唬、恐嚇的方式去管教小孩,表面上,短時間來看,孩子可能聽話了,但可能會讓你的孩子出大問題! 不可??! 恐嚇管教其實也是一種語言暴力 曾亮醫(yī)師認為,用嚇唬和恐嚇的方式管教孩子,是一種簡單而粗暴的教育方式,是一種語言的暴力。而這種網紅視頻的出現,無疑是給喜歡恐嚇管教方式的父母,多了一個輔助的“利器”。而這把“利器”,表面上看起來是幫助父母短時間唬住了孩子,但長期以往,“利器”就會傷了孩子,也傷了親子關系。 曾醫(yī)生分析道,現代社會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為中心的導向。現代的孩子,很多自我意識都會較早的建立,加之較早接觸電子產品,孩子會對自己的家庭教育進行比較,當你用嚇唬的方式去管教孩子時,孩子們就會與同齡的其他孩子和他所接觸期望的家庭教育方式進行比較,從而產生心理落差。 孩子畢竟是孩子,弱小的心靈,還沒有成長到可以分辨世界的所有,他們的世界,是簡單的黑白色調,一旦他們長期看這種視頻,就容易形成條件反射。 更加立體、形象和豐富的嚇人場景,讓孩子造成恐懼的心理,形成條件反射。這種方式,簡單、直接,短時間可能可以達到父母想要的目的。 以后他們看到醫(yī)生和警察,就會產生恐慌,會擔心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么。微弱影響的情況下,可能就是看到醫(yī)生和警察會害怕??墒?,一旦對保護我們生命健康的醫(yī)生、護士產生恐懼感,以后可能遇到危險的時候,也會不信任警察;自己生病的時候,也會拒醫(yī)等…… 圖片來自網絡 要上心! 長期如此或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還記得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感受嗎?還記得那些吃維生素、做胎教……你們小心翼翼呵護那個小生命的經歷嗎?其實,從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時,他就有感受力了。所以,才會有媽媽情緒不穩(wěn)定,會對胎兒造成影響的案例;也有媽媽孕期處于恐慌狀態(tài),孩子出生就缺乏安全感的案例…… 人的一生,都在用各種方式去追求安全感,吃飯、學習等等,都是為了生存的安全。安全感,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觸碰孩子核心的安全感,導致他安全感被破壞,也會派生出很多問題。 而這種嚇唬、恐嚇式的管教方式,恰恰就會讓孩子的基本安全感,遭到破壞! 當安全感被破壞時,每個孩子有不同的應對模式,有的孩子會順從,變得很聽話。但太聽話的孩子,很多時候,沒法去爭取自己應有的權益;而且,這種習慣了被控制的孩子,沒有自己的想法。這種孩子長大后,會變得唯唯諾諾。 這樣的孩子,習慣順從后,對不合理的要求,不懂得去反抗;而自己有點自我意識的人,就會變得很壓力,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其他的問題。這樣的人,整個人生歷程,都會比較沒有自我,容易壓抑。 當然,孩子也可能走向另一種極端。他會沿襲父母的這種恐嚇,習得模式讓他學會以暴制暴。這樣的孩子,要么會在社會生活中,欺凌別人;也可能會在青春期自我意識萌芽后,自己能力成長后,開始和父母爭奪自我權利,從而變得十分叛逆。 這樣的孩子,在情緒上,也會出現很多不穩(wěn)定,比如焦慮、煩躁、抑郁、憤怒等。在行為上,很難和身邊的人產生穩(wěn)定的人際關系。曾亮醫(yī)生介紹,很多這樣的孩子,會出現晚上容易做噩夢、夢魘等;或是更容易和別的孩子發(fā)生沖突;有些孩子還會開啟轉換模式,出現撒謊等對父母行為產生應對的方式。 所以,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爸爸媽媽們,別因一時新鮮或省事,為了避免了暫時的麻煩、卻引起更大的麻煩。 圖片來自網絡 這樣做更好! 管教溫柔的堅定很重要 那么,面對孩子的種種“不聽話”,到底怎樣的方式才是有效又無害的呢?曾亮主任也給我們支了大招。 1、首先,要和孩子有足夠深厚的情感鏈接,請注意,是足夠深厚! 情感的鏈接放在第一位。要建立足夠深厚的情感鏈接,就需要你和孩子有足夠的有質量的陪伴時間! 注意,這些陪伴,不是你心中的陪著上興趣班、做作業(yè)等。而是要按照孩子的期望,或者是和孩子一起商量決定,去做都想去做的事情,進行高質量的陪伴。 其實,每天半小時聊天,每周一到兩次的陪伴,一起逛街、去博物館、玩耍等,都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力等,對孩子幫助很大。 2、在上面的基礎上,夫妻雙方最好在對孩子教育理念上保持一致,并且要貫徹實施。 這其中的原則就是:溫柔,堅定!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好,但是不能沒有邊界。對孩子的要求不能沒有邊界;在處理孩子無理要求時,要遵循溫柔堅定,引導的原則。可以把問題拋給孩子,比如,讓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東西。 當然,每個人都會有情緒很正常,父母偶爾情緒失控也并不可怕,也不要因為批評了孩子而一直懊惱。但不要忘記,善后很重要!在管教之后,應該及時和孩子溝通,讓孩子感受到你依然愛他,但是,也要和他認真說清楚,爸爸媽媽生氣的原因等。 夫妻分工,內部協調也很重要。在細節(jié)和技術方面,可以有獎罰機制、延遲滿足等方法都是可以的。 3、讓孩子多和同齡孩子在一起。 尤其是3歲以后,要讓孩子學會和同齡人在一起。孩子會通過這些相處,自己去調整自己的行為,做出一些積極的改變。這樣,孩子在不同于家里單一環(huán)境的更復雜、更社會的環(huán)境下,人際關系的處理上,可以學到很多。 最后,祝福所有的爸爸媽媽彼此以及和孩子們都相親相愛! 固生堂名醫(yī) 曾亮 主治醫(yī)師 簡介 國家中級心理治療師和二級心理咨詢師,廣東省名中醫(yī)師承項目繼承人,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神志病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中國民族醫(yī)藥學會神志病分會理事,廣東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睡眠心理專業(yè)委員會和心身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常委。心理治療先后接受意象對話、家庭系統排列、認知行為治療等方面的培訓。 臨床以中藥湯劑、腹針、臍療、心理治療等綜合療法身心同調,擅長失眠癥、抑郁癥、焦慮癥、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兒童睡眠障礙、各個系統疾病所伴發(fā)的情緒障礙等,心理治療主要以以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考試職場壓力、焦慮抑郁心理問題為主。 ??浦鲄⒕帯端咦晕夜芾硪槐就ā?,《慢性病養(yǎng)生指導》、《中西醫(yī)結合慢性病防治指導與自我管理叢書——抑郁癥、失眠癥》等,并多次在廣州日報、老年報、大洋網、南方電視臺、廣東電視臺、老干大學進行睡眠與情緒疾病的專題采訪和講座。 擅長 失眠癥、抑郁癥、焦慮癥、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兒童睡眠障礙、各個系統疾病所伴發(fā)的情緒障礙等,心理治療主要以以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考試職場壓力、焦慮抑郁心理問題為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