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我們都期望孩子將來能夠在事業(yè)上獲得成功,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為此,我們盡自己的力量為孩子創(chuàng)造好的條件,希望孩子學習成績優(yōu)異,將來考上好的大學,能有一份好的工作??墒牵⒆拥娜松K究是他自己的,未來的道路需要孩子自己去走,那么,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孩子的哪些能力是將來獲得一生幸福和成功所需要的呢?我們又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這些重要能力呢? 新學期開學時,斯坦福大學的校園里發(fā)生過這么一件事:一個大一新生到校幾天后,快遞公司把他從家里寄來的箱子送到了他宿舍外面的人行道邊。這個新生就任箱子擱在那兒,因為箱子又大又重,每個箱子都要兩個人才抬得動,他一個人不知道怎么把它弄到自己的房間去。于是,他媽媽給宿舍管理員打電話求助,管理員才找人把箱子搬進了他的房間。他告訴宿舍管理員,他不知道如何找人幫忙。
這是全球排名前10的斯坦福大學里發(fā)生的真實案例。身為父母,愛是我們全部行動的基礎,為了確保孩子成功,我們有很多事情要做,我們要為孩子安排生活中的一切,學習中的一切,日程這么緊張,很難有空閑的時間為他們提供生活技能課程。但是,我們真的愿意他們站在陽光閃耀的路邊,不知道如何把快遞箱弄進宿舍,唯一的辦法就是給我們打電話,讓我們幫著想辦法嗎?
連續(xù)10年擔任斯坦福大學新生教務長的朱莉(Julie Lythcott-Haims)在帶過20000名斯坦福大學新生后,根據(jù)10年來作為教務長的觀察,參照全美各地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建議,告訴我們:如果希望孩子在18歲時可以在世界的舞臺上施展拳腳,那么靠父母絕不是幫他們解決各種問題的途徑,他們需要具備一套基本的生活能力。她還歸納出上大學前孩子必須具備的8種能力,這8種能力無關才藝與學業(yè),而是關乎生活與生存。我們不妨對照一下,看看自己的孩子已經擁有了哪些,還缺少哪些。
1 1 1 必須懂得如何與生人交談
一個進入大學的成年人,需要開始學會和真實世界的陌生人相處,包括教師、學院院長、房東、店員、打工的同事和上司、銀行出納員、醫(yī)療保健提供者等等。
在小學高年紀階段,我們做家長的就需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以成年人的方式與人交流:主動與人打招呼做自我介紹、有禮貌的肢體語言,包括微笑著直視對方的眼睛、尺度適宜地握手、敢于提問題等等。一個十八歲的人學會成熟大方的交流方式,會讓對方在初次見面時就很快產生尊重和好感,而不會因為年輕受到輕視。
1 2 1 必須能夠處理人際關系問題
孩子進入大學,步入社會,將面對比童年更多的人際關系問題,需要知道如何處理與朋友、老師之間的矛盾,如何與一個團隊協(xié)作完成任務。
家長不能再像小時候一樣,替他們解決誤會,撫慰他們受傷的心靈,否則孩子永遠不知道如何應付和解決沖突。所以當孩子在學校遇到一些“難纏”的同學朋友之間的矛盾時,父母不妨克制一下想要幫助安撫的沖動,冷靜觀察,看看孩子是不是能夠獨自承擔、獨自解決。
1 3 1 必須適應新的生活環(huán)境
如今,家長已經習慣了孩子去哪兒,我們都開車接送或陪同,無論在哪里,孩子都只是乘客,他們不需要辨別東南西北就會平安地到達目的地。因此,孩子不知道從這兒到那兒的路線,不知道如何選擇交通工具,不知道如何制定交通出行方案。身為斯坦福新生教務長,朱莉經常在開學時遇到迷路的新生。
一個成年人需要能夠迅速適應新的生活環(huán)境,包括認識校園的道路,認識暑期實習所在城市的道路以及在國外工作或學習時所在城市的道路,能夠快速找到出行路線,沉著冷靜地應對混亂的交通路況,制定長途出行的計劃,這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生活生存本領。
1 4 1 必須能夠應付各種壓力
每當孩子遇到困難、需要延長任務期限,我們就插上一腳,因此,孩子不知道,在正常生活中,事情不會總是按照他們的意愿進行。
真實世界,沒有誰能一帆風順,他們必須學會面對課程壓力和工作量的起伏變化,能夠應付大學水平的工作、競爭,以及態(tài)度強硬的老師、老板和其他各種人。所以培養(yǎng)孩子的心理抗壓能力非常重要,褪去完美主義的念頭,擁有一顆平常心,這樣孩子才能習慣和度過人生路上的起起伏伏、溝溝坎坎。
1 5 1 必須能夠進行時間自我管理
以前,很多做家長的常常提醒孩子們該做什么事情:每天的作業(yè)、活動和比賽的日期時間等等,時間表都是家長來掌握,孩子也就習慣了被動聽從父母提醒。當他們離開父母、必須獨自面對這些時,往往不知道如何安排時間、調整優(yōu)先次序和輕重緩急,于是有人平日里沉湎于游戲網(wǎng)絡,到了該交作業(yè)時最后一晚熬夜也趕不出來。
等上了大學之后,孩子需要自己來安排選課、打工、社團活動等多重任務,他必須具備管理好自己的作業(yè)、任務和截止日期的能力,科學合理的安排時間,并為自己的拖延或管理失當承擔后果。
1 6 1 必須為家庭的運轉做出貢獻
為了讓孩子專注于學習,我們不讓他們參與家務勞動,因此,孩子不知道如何照顧自己的需要,不懂得尊重別人的勞動,不善于為整體利益承擔自己的一份責任,或者為家庭的運轉做出貢獻。當孩子心安理得地享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時,孩子常常變得以自我為中心,不知道該怎樣尊重、照顧家里和周圍的人。
18歲的成年人,需要學會為家庭的建設出力,與父母一同承擔家務,而不是每周都把臟衣服背回家讓父母洗。為了不讓孩子成為一個自私冷漠、不受歡迎的成年人,家長們要讓孩子日常為家里做些哪怕只是刷碗倒垃圾削蘋果這樣的小事,從而培養(yǎng)孩子關心父母、為他人服務的意識。
1 7 1 必須有能力掙錢和打理財務
如果一個孩子在十八歲以前從來沒有通過自己的勞動賺過錢,從來都是伸手向父母索取,而父母又總是無條件滿足孩子的各種物質要求,那么成人后他們就很難理解金錢背后凝結的辛苦勞作,也不會了解各種東西的成本和如何管理金錢。
這樣的人往往在工作中缺乏踏踏實實做事的責任感。那些成年了依舊理直氣壯向父母伸手,在工作中眼高手低的年輕人就是這種類型。我們希望他們在大學嘗試做兼職,并非是需要賺多少錢,而是要培養(yǎng)出孩子完成工作任務的責任感,知道賺錢的辛苦,懂得量入為出,從而不去肆意揮霍財富。
1 8 1 必須能夠評估和承擔風險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父母總是竭盡全力為他們鋪平道路,避開所有陷阱。但只有經過嘗試、失敗、再嘗試,孩子才能擁有堅毅的品格,學會對抗挫折,取得成功。作為成年人,孩子要開始學會去經歷失敗,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在試錯中不斷成長。
孩子們不會在第18個生日的午夜時分,魔術般地獲得這些能力。因此,父母幫助孩子的方式不是寸步不離事事代勞,而是“閃到一邊”,試試讓孩子為自己做一些決定,一些關乎孩子前途的重大決定,如升學和選擇專業(yè),家長也不要武斷地一言堂。在做決定時最好讓孩子參與其中,讓他們自己分析利弊和風險所在,對每個可能的失敗做好心理準備。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讓孩子具備這些能力,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成年禮。
責任編輯:藍海黎 圖文排版:田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