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陰型疾病是病情表現(xiàn)在表部,而屬于陰性現(xiàn)象的一種綜合證候類型。主要證候是:脈微細(xì),困倦,蓍睡,惡寒,手足厥冷,身體疼痛,或咽痛吐利等。是由于機(jī)體受病因侵襲,抗病力量漸弱,引起循環(huán)系統(tǒng)機(jī)能不足,有循環(huán)衰竭,心力不繼的傾向。 《傷寒論》說:“少陰之為病,脈微細(xì),但欲寐”?!吧訇幉?,惡寒身倦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脈微細(xì),但欲寐,惡寒是少陰病的主要癥狀。下利倦臥,手足逆冷,病重時也可以見到。主要是由于心力不振,全身機(jī)能衰減的現(xiàn)象。若體溫不足便惡寒,心臟衰弱,脈搏便微細(xì),腦神經(jīng)虧血而衰弱,勢必疲倦而欲寐,體溫不斷降低,以致手足逆冷,胃腸機(jī)能減退,則見下利,清榖,倦臥,也就是但欲寐進(jìn)一步的現(xiàn)象,這些證候的性質(zhì),同樣是里證,寒證,虛證。時或有表證時,也屬于表虛證。 按照證類分析:脈微細(xì),困倦蓍睡,惡寒手足厥冷屬“陰”,惡寒,身體疼痛手足厥冷屬“表”,脈微細(xì),困倦蓍睡,惡寒,手足厥冷屬“虛”,困倦蓍睡,惡寒,手足厥冷或吐利屬“寒”。所以是陰,表,虛,寒的綜合證候,因其重點(diǎn)在表寒,所以,治療方法主要用“溫散”。 少陰型病證也可分正型,兼型和變型三類。 一,正型:即上述主證。治法,按其輕重分別用:麻黃附子甘草湯以及麻黃附子細(xì)辛湯。其作用為:振奮心臟,擴(kuò)張血管,促進(jìn)血液循環(huán),加強(qiáng)新陳代謝的機(jī)能。 二,兼型:若兼里虛寒者,癥狀為:背惡寒,手足冷,身體痛,骨節(jié)痛,脈沉。用附子湯。用于溫散表里。 三,變型:變型主要有八種類型 1,厥逆:A,里寒外熱,手足厥,脈欲絕,反不惡寒,或脈沉。胸上有寒飲干嘔者,是里虛寒。用四逆湯以及通脈四逆湯。用于溫中散寒。B,寒逆,煩躁,吐利,手足厥冷。是里虛寒。用吳茱萸湯。用于溫中降逆。C,熱厥,是半表半里實熱。用四逆散。用于和解。 2,下利,厥逆無脈,干嘔而煩。是里虛寒。用白通湯以及白通加豬膽汁湯。用于溫中散寒。 3,水氣,腹痛,小便不利,自下利,肢重疼痛。是里虛寒。用真武湯。用于溫中消水。 4,滑脫,腹痛,小便不利,便膿血。是里虛熱。用桃花湯。用于固澀止痢。 5,胃實,口燥咽干,心下痛,腹脹,不大便,或自利清水。是里實熱。用大承氣湯。用于攻下。 6,飲熱,嘔渴,心煩不得眠。是里實熱。用豬苓湯。用于清熱消水。 7,心煩不得臥,是里虛熱。用黃連阿膠湯。用于清熱滋陰。 8,咽痛,咽中痛或傷瘡,不能言,或下利,胸滿,心煩。是里虛熱。用苦酒,甘草,桔梗等湯。用于清熱潤燥。 以上就是張仲景在《傷寒論》中對于少陰病的認(rèn)識和辨證治療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