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里不放鹽,莫得滋味;菜里放多了鹽,莫得健康! 文丨一條錦鯉 來源丨醫(yī)學界心血管頻道 近日,山東省疾控中心的一項調(diào)查引起熱議:如果全省人民每天少吃3.5g鹽,每年就有8000多人能避免死于心血管相關(guān)疾??!若按比例放大至全國,減鹽將挽救更多生命。其實,此前早有多個期刊“大V”發(fā)聲,高鈉飲食會給心血管帶來沉重負擔。 柳葉刀V:多吃鈉鹽、多卒中 早在今年8月,《柳葉刀(Lancet)》上的一項研究就對每日鈉鹽攝入與血壓、心血管疾病以及死亡率進行了分析,得出的結(jié)果讓每個中國人心碎:中國人平均每天吃5.58 g鈉,吃得越多,卒中風險越高;而其他國家的居民平均每天吃4.49 g鈉,吃得越多,卒中風險越低。 該研究針對全球21個國家近十萬人進行了追蹤研究,結(jié)果顯示平均每增加1 g鈉攝入,收縮壓就會升高2.86 mmHg(95% CI 2.12-3.60, p<>,而高鈉攝入與卒中風險增加的正相關(guān)性僅出現(xiàn)在中國人群中。 芬蘭研究V:高鈉飲食可能增加房顫風險 四個月過去了,關(guān)于鈉鹽與心血管系統(tǒng)其它疾病相關(guān)性的研究依然火熱。今天就跟大家分享芬蘭團隊對716名中年人平均隨訪19年的隊列研究結(jié)果,他們的課題另辟蹊徑,探究了鈉鹽攝入與心房顫動風險的相關(guān)性。 參與研究的對象年齡均在40-59歲之間,按照是否有高血壓病史分為高血壓組和對照組。攝入鈉鹽水平通過受試者提供的一周飲食記錄獲取,同時記錄的還有煙酒、藥物史及既往病史。 在基線時,男性的鈉攝入要高于女性,且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在攝入鈉量最高四分位百分數(shù)群體中可以觀察到糖尿病患病率較高,接受抗高血壓藥物治療人數(shù)也更多。在四分位數(shù)間,年齡、體質(zhì)指數(shù)(BMI)、腰圍、舒張壓、收縮壓、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以及左心房直徑均存在顯著差異,鈉攝入越多的受試者差異性越明顯。 在之后關(guān)于房顫的隨訪中,共有74名研究對象發(fā)生了房顫。與未發(fā)生房顫的對象相比,他們年齡更長、BMI更高、腰圍數(shù)值更大、吸煙時間更久、左心房內(nèi)徑和左心室質(zhì)量指數(shù)更高、接受抗高血壓治療更為常見。而且與本研究更密切相關(guān)的是,他們鈉鹽的攝入量更大。但性別、飲酒史、糖尿病患病情況、舒張壓、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與房顫發(fā)生并無相關(guān)性。
圖1:與新發(fā)房顫事件相關(guān)的因素的cox多變量危險模型(*p<.05,><.01,><>)其中年齡和左室質(zhì)量指數(shù)(LVMI)仍與新發(fā)房顫事件相關(guān),鈉攝入量是新發(fā)房顫事件的重要預測因素。 圖2:鈉攝入量的四分位數(shù)和房顫累積危險的Kaplan-Meier曲線 由此,他們得出了以下結(jié)論和設想:
研究者也承認,本研究存在樣本量較小、飲食記錄存在偏差以及鈉攝入量未采用尿鈉排泄作為標準等局限性。但作為第一個研究鈉鹽攝入與新發(fā)房顫關(guān)系的流行病學研究,他們?yōu)楹罄m(xù)更大規(guī)模的流行病學以及基礎研究拓寬了思路。 美國心臟協(xié)會V:吃太咸,當心血壓“剎不住車” 2011年,山東省疾控中心通過山東死亡登記系統(tǒng)分析了全省因高血壓介導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并使用人群歸因比例估計了每年因高鈉攝入導致的心血管疾病死亡數(shù),這項調(diào)查結(jié)果刊登在了《美國心臟協(xié)會雜志(JAHA)》上。 他們發(fā)現(xiàn),2011年全年山東省25 ~ 69歲人群中,心血管疾病死亡共有81012例,其中約41 600例可歸因于血壓升高,占心血管疾病死亡總?cè)藬?shù)的51.3%,且在眾多心血管疾病中,與攝入鈉鹽過多最為密切的兩種疾病為卒中和缺血性心臟病。 如果在每個性別和年齡組,鈉攝入量分別降至3500毫克/天、4000毫克/天或降低30%,由高鈉攝取量引致的收縮壓升高造成的可避免的心血管病死亡人數(shù)將分別減少8800、6700及8500例。 在生活方式方面,高血壓造成的心血管疾病仍存在其他危險因素,如肥胖,缺乏運動,水果和蔬菜攝入不足,酗酒。但與這些因素相比,過量的鈉鹽攝入仍然是主要危險因素,并且也相對更好矯正 來自山東省的流行病學統(tǒng)計對于中國北方甚至全中國都有借鑒意義,不僅一線醫(yī)生要重視限鹽的積極影響,在健康宣教中,也需要讓民眾了解到控鹽對死亡率降低的積極影響。 如何限鹽?這2個方法了解一下 關(guān)于如何限制鹽的攝入,各位大佬可謂是費勁了心思。按照風格基本可以分為以下兩個派系。 1.循循善誘,加醋減鹽 中國營養(yǎng)學會發(fā)布的《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2016年版)》建議每日攝入鈉鹽低于6克,建議大家自覺糾正因口味過咸而過量添加食鹽和醬油的不良習慣。 比如說口重的朋友們可以做菜的時候放點醋提鮮,幫助適應清淡口味;另外,還要少吃醬菜和腌制食品,減少“隱形”鈉鹽攝入。然而,單靠意志力限鹽也太單薄了,畢竟口味重半生非朝夕可改。 2.以毒攻毒,吃辣減鹽 《高血壓(Hypertension)》雜志社發(fā)表了一篇主題思想為“吃辣可以增強對咸味的敏感性從而減少鈉鹽攝入幫助降壓”的文章。我看到題目感覺此事并不簡單,定睛一看果然團隊中部分研究者來自重慶! 在這一個多中心的隨機雙盲的橫斷面研究中,研究者發(fā)現(xiàn)與不好辛辣的人相比,嗜辣的朋友對咸味更加敏感,鈉鹽攝入也更少。另外,在動物模型中他們還發(fā)現(xiàn)鹽攝入量與腦島葉和眶額葉皮層區(qū)域的代謝活動有關(guān),當攝入辣椒素時,以上兩區(qū)域處理咸味信息的進程會受到影響,這可能也是造成嗜辣者吃鹽少的機制之一。 所以,是“加醋”還是“吃辣”,各位讀者你選啥? 參考文獻: [1]Paakko TJW, Perkiomaki JS, Silaste ML, Bloigu R, Huikuri HV, Antero Kesaniemi Y, et al. Dietary sodium intake is associated with long-term risk of 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J]. Ann Med, 2018:1-10. [2]Zhang J, Guo X, Lu Z, Tang J, Li Y, Xu A, et 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Deaths Attributable to High Sodium Intake i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19,8(1). [3]Li Q, Cui Y, Jin R, Lang H, Yu H, Sun F, et al. Enjoyment of Spicy Flavor Enhances Central Salty-Taste Perception and Reduces Salt Intake and Blood Pressure[J]. Hypertension, 2017,70(6):129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