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習是十分重要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再認一段時間內所學習的數學內容,能進一步理解重要的知識,掌握基本技能;能重組個體的認知結構,更好地記憶知識,便于提取應用;能領悟基本數學思想,發(fā)展數學思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本文結合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一年級上冊102頁~106頁內容進行分析。 低年級的期末復習,一般編排20道左右的數學題,以解題為載體進行復習。讓學生結合解題回憶整理數學知識。一年級上冊期末復習一共編排了20道題(不包括思考題),按知識塊編排題目,第1~5題主要復習20以內的數的知識,第6題復習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直觀認識,第7~11題主要復習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第12~17題主要復習20以內進位加法,第18~20題是解決實際問題。 一、復習20以內的數,要圍繞數的意義,進一步理解數的概念 寫出物體的個數或學具表示的數,體驗計數方法,感受數能準確地表示“多少”;依次排列20以內各數,體會數的順序,感受相鄰的數、不相鄰的數之間的關系;分析數的組成,了解1~10各數分別由若干個一組成,11~19各數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20里面有2個十,形成清晰的數概念;比較數的大小,可以利用數的組成進行分析,或者利用數的順序做出判斷,豐富個體的數感;口算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換一種方式體會十幾的數的組成。 復習需要通過解題進行,但復習課不能只關注學生會不會解題,結果是否正確,還要涉及解題所運用的知識、思想和方法,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思想的感悟和方法的掌握,完善他們的認知結構。這就要對怎樣解題、通過解題又有什么收獲等有進一步的挖掘。如第1題在學生寫出三個數以后,可以組織他們反思:數能表示什么?怎樣得到草莓的個數?為什么說計數器上的數是16?為什么說小棒表示的數是20?通過這些問題的討論,幫助學生明白數能表示物體的多少,表示一位數可以直接寫出有關數字,表示十幾可以寫成1個十和幾個一的形式,表示2個十可以寫成20。 第2題在直線下面的□里寫出數以后,可以讓學生從小到大、從大到小依次把這些數讀一讀,掌握數的順序;可以讓學生討論相鄰兩個數是什么關系,說說與某個數相鄰的是哪兩個數;還可以讓學生討論11~19各個數中,哪些接近20,哪些接近10。 第4題里的文字比較多,要讓學生自己讀題,在正確理解題意以后再答題。 二、復習數的運算,要把加、減法的意義義和算法有機結合、相互促進 復習數的運算,既要聯(lián)系算法理解運算的意義,又應利用運算的意義理解算法。第7題安排學生一邊玩數字卡片,一邊練習10以內的加、減法。每次的3張卡片不是隨意選的,如2、3、4這三張卡片就不可能組成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所以,學生選擇卡片時已經在進行加、減法的計算。教學時,應該讓學生說說怎樣選的,從數的分與合解釋選擇的卡片和組成的算式。 第12題綜合練習一位數加一位數,包括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如果把表格里的得數都填滿,能夠看到,從左上角到右下角的斜行里都是10,在這一斜行上進行的是得數是10的加法。這一斜行把表格分成兩部分,左下部分的加法得數都不滿10,是10以內的加法。右上部分的加法得數都超過10,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道題讓學生知道學過了哪些加法,反思10以內的加法怎樣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怎樣計算。對不進位加法和進位加法的全面把握,將直接影響以后的計算。 第8題進行口算小測驗,檢查學生10以內加減的運算水平。第16題檢查學生完成進位加法的水平。兩道口算測驗題應該分別給學生2分鐘和3分鐘時間計算,讓他們安靜地計算。要讓學生知道自己的計算水平,鼓勵算得好的學生,幫助計算有錯的學生。 加、減法的意義在第9、11、17題里復習。要安排學生說說這幾題的算式,以及為什么用加法或減法計算,使所有學生都明白:把兩部分合并起來,求一共多少,用加法計算;從原來的總數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減法計算。這三道題的呈現(xiàn)方式分別是表格、圖畫、對話,既讓學生直接利用表格、對話給出的已知條件解決問題,也讓學生到圖畫里收集相關條件解決問題。 三、復習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考 第18、19、20三道題是學生在前面的學習階段沒有見過的問題,趣味性、開放性、挑戰(zhàn)性比以前解答的加、減實際問題更強一些。第18題用一張長方形紙卷成圓柱形或者折成長方體形狀,不僅可以沿著紙的長邊卷或折,還可以沿著紙的短邊卷或折。沿著長邊卷或折成的物體矮一些、粗一些,沿著短邊卷或折成的物體高一些、細一些。這道題對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很有好處,給學生提供了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機會。第19題從情境圖看,似乎1棵大樹遮擋了若干個人,其實,“我是1個人”是解題需要的隱蔽條件。挖掘出這個條件,與其他信息組織成一道完整的實際問題是關鍵。我是隊伍的第1人,后面還有8人,隊伍一共有(1+8)人。隊伍一共有8人,我是最后1人,我前面有(8-1)人。第20題答案開放,允許學生對“比較合適”有不同的理解。正好夠每人發(fā)1個是合適的,比每人發(fā)1個稍多些也是合適的。只要學生的解釋合理,剛好買15個與多于15個都是正確答案 期末復習還要通過解題回憶和整理知識。在注意解題方法和結果是否正確的基礎上,展現(xiàn)知識背景,挖掘思想方法,整理知識結構,直接決定著復習的質量和效果。一般應先讓學生獨立解題,如果題目的文字量較大,或者圖畫難看懂,或者有學生不認識的字,要適當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如第4題、第11題、第20題等。解題以后要組織學生交流想法或解法,還要反思解決問題用到的知識,體會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如第4題在7、20、19、10、17中,怎樣找到最大的數和最小的數?怎樣排出這些數的大小順序?為什么說19比20小、比17大?又如第10題,加法算式6+( )=10的未知加數是幾?怎樣求得這個未知加數?如果從數的分與合怎樣想,還可以怎樣列算式計算?再如第9題,求還剩幾個毽子、還剩幾個足球、還剩幾根跳繩,是怎樣列式的?已知原來有多少和借出多少,怎樣求還剩多少? 我們的雜志——《小學數學教育》下半月刊 歡迎一線教師和數學教育工作者撥冗賜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