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自古帝王都,歷史上先后有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十三個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具有豐富的地上地下文物。 ![]() 陜西歷史博物館館藏唐三彩當屬全國博物館中的佼佼者,三彩器琳瑯滿目。 2009年的6月3日,在 西安 咸陽 國際機場擴建工程建設的考古發(fā)掘中,在一座大型唐代墓葬中意外地發(fā)現了十二生肖俑。根據目前的考古資料證實,這是唐兩京(長安、 洛陽 )地區(qū)墓葬中所見最早、最完整的一組十二生肖俑。它們出土于 西安 南郊,是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唐兵部常選孫承嗣和夫人高氏合葬墓的隨葬品。俑高約25厘米,造型作人身獸首,人身均作文臣形象,再配以不同生肖的頭像,構成一個個獨立的單體生肖塑像。生肖的服飾鼠和狗相同,上穿圓領寬袖長袍,袍長至足面,前有蔽膝,雙手執(zhí)笏板拱于胸前,足登靴。其他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豬, 只是上身在長袍外再著褙子(披風)及足登尖頭靴外,其余則完全相同。俑采用頭、身分制,然后粘接成一體,再刻畫衣紋,貼塑雙手及笏板,經入窯燒成后,又施彩繪,現俑身紅彩均已褪色或剝落。俑體中空,胎體厚重,放置穩(wěn)定。十二生肖的身體部分雖 大同 小異,但頭像塑造得生動有致,各有神采。例如猴俑,雙目圓瞪有神,嘴緊閉,兩耳側聽,顯出一副猴兒頑皮的靈氣。而豬俑突出的是大嘴,一雙圓鼻孔和垂肩的大耳,特別有趣。兔俑則有一雙豎立的長長大耳。牛、羊俑則從雙角的內彎或側伸以示區(qū)分,體現了雕塑工匠對各類動物形態(tài)觀察的細微和準確。 彩繪天王俑 唐麒德元年 彩繪貼金文武官俑 唐三彩俑 唐三彩駱駝載樂俑 1959年出土于 陜西 省 西安 市西郊中堡村唐墓,通高58厘米,長41厘米。造型新穎浪漫。駝背部架一平臺,鋪方格紋長毯,上有樂舞俑8個,7男樂俑1女舞俑。樂俑環(huán)坐平臺四周,分別執(zhí)笛、箜篌、琵琶、笙、簫、拍板、排簫7種樂器,在全神貫注地演奏,女舞俑婷婷玉立于7個樂俑中間,輕拂長袖,邊歌邊舞。這組樂舞俑是典型的盛唐時期的作品,舞樂者均穿著漢族衣冠,使用的卻大都是從西域傳入的樂器,表現的是流行于開元、天寶時期的“胡部新聲”即胡漢文化融合后的新舞樂。釉色鮮明亮麗,協(xié)調自然??胺Q唐三彩中的極品。 國家博物館里收藏的騎駝奏樂三彩俑,于1957年出土于 陜西 省 西安 市鮮于庭誨墓。駱駝昂首挺立,馱載了5個漢、胡成年男子。中間一個胡人在跳舞,其余4人圍坐演奏。他們手中的樂器僅殘留下一把琵琶,據夏鼐先生研究,應該是一人撥奏琵琶,一人吹篳篥,二人擊鼓,均屬胡樂。駱駝載樂陶俑巧妙地夸張了人與駝的比例,造型優(yōu)美生動,釉色鮮明潤澤,代表了唐三彩的最高水平。 ![]() 三彩雙魚形壺 ![]() 三彩四系罐 ![]() 三彩西瓜 ![]() ![]() 唐 大足元年 綠釉碗、瓶 ![]() 唐 綠釉香薰 ![]() ![]() ![]() ![]() 三彩疊置伎 ![]() ![]() ![]() ![]() ![]() 三彩天王俑 ![]() ![]() ![]() ![]() 三彩女立俑 唐(618--907年) 西安 市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 ![]() ![]() ![]() ![]() ![]() 三彩梳妝女俑 ![]() ![]() ![]() ![]() ![]() ![]() ![]() ![]() ![]() ![]() 2.2動物![]() ![]() ![]() ![]() ![]() ![]() ![]() 唐藍彩馱騾 ![]() 三彩駱駝 唐 西安 市東郊韓森寨出土 ![]() ![]() ![]() ![]() ![]() ![]() ![]() ![]() ![]() ![]() ![]() ![]() 三彩堆花雙耳扁壺 ![]() 三彩塔式罐 唐 西安 市東郊十里堡唐墓出土 ![]() ![]() ![]() ![]() ![]() ![]() 三彩碗 唐 大足 元年(701年) 乾縣 唐 永康 公主墓出土 ![]() 三彩盤 ![]() ![]() ![]() ![]() ![]() ![]() 三彩雙聯盤 唐 上元二年(675年) 富平 縣唐李鳳墓出土 ![]() ![]() 三彩錢柜 ![]() ![]() ![]() ![]() ![]() ![]() 明彩繪儀仗俑群 陜西歷史博物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