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失落的歷史年表》——中華文明的歷史遺存,感慨萬千的斷代工程,嘆為觀止的考古發(fā)掘??甲C遠古人類的生存方式,解讀夏商周的歷史年表,述說不為人知的傳奇與奧妙。
中央電視臺《中國史話》系列節(jié)目尋找失落的年表
——夏商周斷代工程
第一輯
【青銅水道】這是北京為迎接新世紀而修建的中華世紀壇的一部分,也叫青銅甬道。資料表明,甬道長262米,寬3米,以特種合金打造,自南向北鐫刻了從距今300萬年前人類出現(xiàn)到公元2000年的時間紀年,以文字記載了科技、文化、教育等領(lǐng)域共七千多條重大歷史事件。
甬道上有一層薄薄的流水,象征著中華民族的歷史綿延不斷,歷久常新。片中講到,甬道紀年由公元2000年推開去,但到了公元前841年便戛然而止……這一年,中國歷史上叫做“共和”元年。當時統(tǒng)治中國的周王朝,因為王的暴政而暴發(fā)了“國人暴動”,王被迫逃走,國家權(quán)力由兩位大臣共同執(zhí)掌。
【古埃及和古巴比倫文明斷代成就】
埃及:公元前3200年。古巴比倫:公元前3000多年。
【汲縣的一個墓里有一個年表】西晉時于汲縣戰(zhàn)國墓出土一批竹簡,其中有一部魏國史書《紀年》,始于夏,止于安釐王,后遺失?,F(xiàn)存《古本竹書紀年》為輯本。
【在阜陽的墓里又出了一個年表】上世紀70年代,安徽阜陽雙古堆一號漢墓又出土了一批竹簡,內(nèi)含十幾種古籍,其中一個就是年表,早于司馬遷六七十年,但殘缺嚴重。
【千載甲骨會說話,數(shù)年石碑成遺跡】甲骨文證明了商朝的存在。[微字上甲,其后世之甲乙丙丁,是不是都是他們的字呢?]
【復(fù)雜的真?zhèn)巍咳绾慰紦?jù)古書可信度?考古、天象、碳14測年技術(shù)(碳原子核有6個質(zhì)子、6個中子。氮原子核有7個質(zhì)子、7個中子。氮原子核受到外力作用形成的含有6個質(zhì)子8個中子的原子核叫做“碳14”,是一種高速衰變物質(zhì),一個半衰期為五千多年。)
【夏商周斷代工程】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年啟動。200多位專家,9個課題,44個專題。
【古史中的夏,相當于考古學上的哪一段?】這是一個必須回答,不能含糊的問題。夏代傳說是萬國,商朝是千國,周朝是八百國。河南龍山文化中晚期有青銅器出現(xiàn)。多座小型城址?!昂幽淆埳轿幕砥凇马纹凇倍橄拇缙?。
【大禹很可能在這里走來走去,也許住過這里】尋找禹王城(禹都陽城)。1975年,發(fā)現(xiàn)王城崗(登城)夏城遺址;河南禹州瓦店村也發(fā)現(xiàn)了一個王城遺址。據(jù)碳14測定,這兩個遺址的年代范圍都在夏代初年,公元前兩千年左右(2120~2040B.C.)
【最接近夏代初年的日蝕記錄】史載仲康時有日蝕。天文學計算得出公元前2000年左右共有四次日蝕。
【五星聚】史載夏之初,五星聚。天文學計算其具體時間為1953B.C.,為五千年來唯一的一次。據(jù)此推斷:龍山文化晚期是夏代的開始。
【最后的夏都】二里頭,規(guī)模巨大,比北京故宮大好幾倍,最大的宮殿超過萬平米。夏都曾八遷,最后的都城名斟尋,在洛伊間。
【夏代一共多少年】文獻記載為471年?;蛟?31年。缺失的40年,是有羿和寒浞當政。李學勤說,夏代是有王無王共471年。
【夏桀逃到巢那個地方去了】湯起于豫中,西伐桀。
【又出來一個雙城記】湯都就在鄭州地下,然而它的城墻就在地上。鄭州商城后,又發(fā)現(xiàn)偃師商城,亦屬商代早期。偃師商城距二里頭文化遺址只幾公里,偃師距鄭州也不過80余公里。偃師商城三重垣,宮城擇中而立,已經(jīng)具備了中國古代都城的基本特征。宮后有水池,后世《考工記》無類似記載。碳14測年,兩城始建年代均在1610~1560B.C.,都是夏商分界的界標。
【小雙橋遺址,又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商城】是比鄭州商城繁榮期晚一些的都城遺址。發(fā)現(xiàn)了陶器上用朱砂寫的文字。有可能是商代的又一個都城。
第二輯:
【最后一次大搬家】盤庚遷殷。此后,武丁王在位時最興盛。中國的青銅文化是世界最高的,而商代后期是中國青銅文化水平最高的時期。
【三項世界紀錄,我們不要了】武丁時期的一片甲骨上有“三焰食日”,是不是描寫日食時圍繞太陽出現(xiàn)的日耳?同時發(fā)現(xiàn)“大星”二字,有人說這是日食時能看到水星。這可能涉及到三項世界紀錄:最早的日食記錄,最早的日珥記錄,最早的日食時看到水星的記錄。后來確認這不是一條關(guān)于日食的記錄。
【二十幾年內(nèi),五片甲骨上,各記錄一次月食】推定武丁在位為1250~1192B.C.周祭制度:由五種祀典組成,商王及商貴族對31位商王和其中15位直系先王的配偶共51位祖先進行輪番和周而復(fù)始地祭祀。一周為36旬或37旬,相間進行,因此可用之以求王年。
【加速器質(zhì)譜計,只需一克樣品】
【“銅”證如山】青銅器銘文表明,841B.C.這個研究起點是非??煽康?。
【青銅器研究中的哥德巴赫猜想】“金文歷譜”。
【晉侯蘇鐘的故事】“剪桐封弟”。山西南部臨汾地區(qū)“天馬-曲村”遺址,基本確定為晉初之唐。這里發(fā)現(xiàn)了八代晉侯之墓。這里出土的“晉侯蘇鐘”是幾十年來本周考古最重大的發(fā)現(xiàn)。晉侯蘇,即晉獻侯。其銘“王三十三年”,為厲王年號,由此確定厲王在位37年沒有問題。
【樹輪原來還有如此妙用】“樹輪校正曲線”,根據(jù)樹輪每一圈碳14的含量繪制。
【早上,天亮了,又黑了,又亮了】“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鄭?!?997年漠河發(fā)生日全食。天文學得出的結(jié)論是899B.C.師虎簋給予了支持。
第三輯:
【縮小包圍圈,考古學先出手】安陽殷墟在考古上分四期,第四期碳14測年在1080~1040B.C.
【找出一個字獎勵十個雞蛋】北京琉璃河,出土了一些甲骨。其中一片甲骨上有“成周”二字。碳14測年結(jié)果為1040~1006B.C.
【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學者們說這里應(yīng)該立一個碑】1997年,灃河岸邊找到一個垃圾坑。武王伐商年代:1050~1020B.C.
【一份重要的文獻丟失了】古文尚書中有《武成》篇,載武王伐商,“血流飄杵”。當年孟子曾經(jīng)否定“血流飄杵”的觀點,因此武成也被儒者否定,遂失傳。
【《武成》找到了,但可能是一個翻譯本】《逸周書·世俘解第四十》。李學勤說《武成》是非常可信的。
【第八天,有人鑄了一個簋】1976年陜西臨潼出土“利簋”。上面記載了武王克商于“甲子”,與史籍相合,并有“歲鼎克聞夙有商”字樣。歲鼎,即歲當中天。
【周武王是不是遇到了哈雷彗星?一個令人興奮的線索】《淮南子·兵略訓》:“武王伐紂……彗星出……”。
【一個泄露天機的音樂官員】《國語·周語下》樂官伶州鳩曰:“昔武王克商,歲在鶉火,月在天駟,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黿”
【從出發(fā)到?jīng)Q戰(zhàn),一個月】自灃水東岸出發(fā),崤函險道已盡屬周。最后確定的武王伐紂時間為公元前1046前1月20日。
【下一個迷是,武王坐了幾年天下】成王元年是公元前1042年。在日本保存著另一版本的《史記·周本紀》,上面說武王即位后第二年就病了,“后二年,而崩?!苯Y(jié)論有了:“武王在位四年?!鄙坛嬖跁r間加上1046,推出商朝初建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而鄭州和偃師兩個商城的正好也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始建,因此可致定位商代開始于公元前1600年,1600+471=2071,因此定取公元前2070年為夏代開始年份。
【找回失落的年表】
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禹→啟→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厪→孔甲→皋→發(fā)→癸
商:前期: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300年,湯→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盤庚
公元前1300年到公元前1251年,盤庚→小辛→小乙
公元前1250年到公元前1192年,武丁
公元前1191年到公元前1148年,祖庚→祖甲→廩辛→康丁
公元前1147年到公元前1113年,武乙
公元前1112年到公元前1102年,文丁
公元前1101年到公元前1076年,帝乙
公元前1075年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紂)
周:
武王:1046B.C.~1043B.C.
成王:1042B.C.~1021B.C.
康王:1020B.C.~996B.C.
昭王:995B.C.~977B.C.
穆王:976B.C.~922B.C.
共王:992B.C.~900B.C.
懿王:899B.C.~892B.C.
孝王:891B.C.~886B.C.
夷王:885B.C.~878B.C.
厲王:877B.C.~841B.C.
第二季
第三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