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GIF 最近,詩詞大會、見字如面非?!盎稹保墒歉覀?span>紹興方言里的這些地名相比,從難度而言,也許也要甘拜下風(fēng)。 2016年,紹興市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領(lǐng)導(dǎo)小組辦公室對行政區(qū)域內(nèi)的方言地名進行普查,通過走村入戶、現(xiàn)場錄音、歸集整理、專家論證等,形成最終的調(diào)查結(jié)果。最近公布的紹興市第一批方言地名,即使是紹興通,估計也罕有人能全部讀對,更別說能知道其中蘊藏的豐富含義。 很多平時你掛在嘴邊的詞,其實你一直讀錯了,不信你先看看這個詞的正確讀音:鑒湖鎮(zhèn)橫(wáng)閍嶺,不讀橫(héng)閍嶺 還有張家葑、夏葑、駱家葑的“葑”是什么意思?估計年輕一輩的紹興人也沒多少人能知道! 下面是紹興市第一批方言地名。帶著孩子一起學(xué)習(xí)、了解一下吧,爭取升級做個九段紹興人。 1、葑,國際音標(biāo):/fo?52/,方言的漢語拼音:fèng。 分布范圍:分布于越城區(qū)、柯橋區(qū),如張家葑、夏葑、駱家葑、王家葑、葑里、鄒家葑、勞家葑、孟家葑、鑒葑、嚴家葑等地名。 葑的本義:“菰”的根,即茭白根。《廣韻·用韻》:“葑,菰根也。今江東有葑田?!?br> 本地含義及溯源:紹興“葑”的形成與鑒湖密不可分。它是唐代鑒湖南岸沿山一帶一種用木架搭成、浮在水上的農(nóng)田,也叫“葑田”,或者“架田”。關(guān)于“葑田”,唐紹興籍詩人秦系《題鏡湖野老所居》云:“樹喧巢鳥出,路細葑田移?!彼侮悢辍掇r(nóng)書》則詳細記載了我國南方農(nóng)民對葑田等不同類型田地的整治。《農(nóng)書》卷上:“若深水藪澤,則有葑田,以木縛為田丘,浮系水面,以葑泥附木架上而種藝之。其木架田丘,隨水高下浮泛,自不渰溺。”紹興地區(qū)當(dāng)時的一些豪強勢力以此“葑田”侵占湖面,因此,這些帶“葑”的地名,實際上是古鑒湖逐漸湮廢的歷史見證。周邊村落的取名多是在“葑”這一名稱前冠以姓氏。 2、坂,國際音標(biāo):/p??33/,方言的漢語拼音:bàn。 分布范圍:分布于越城區(qū)、柯橋區(qū),如尹家坂、沈家坂、小任家坂、西坂、丁家坂、南周坂、上坂、大長坂、西湖坂、白瀝坂等地名。 坂的本義:斜坡?!佰唷笔恰摆妗钡漠愺w字。《說文·阜部》:“阪,坡者曰阪?!薄稄V韻·阮韻》:“阪,大陂不平。坂,同上。”《集韻·阮韻》:“阪,或從土從山?!碧圃 懂?dāng)來日大難行》:“當(dāng)來日,大難行,前有坂,后有坑?!?p>本地含義及溯源:阪田,指山坡上的田?!对姟ば⊙拧ふ隆罚骸罢氨粟嫣?,有宛其特。”高亨注:“阪田,山坡上的田?!彼瓮醢彩端蛷┱洹罚骸皰豆k窮鄉(xiāng)滿鬢絲,阪田荒盡豈嘗窺。”“坂”與“畈”方言音近,字形也相近,很容易混用。“畈”字,《字匯·田部》:“畈,田畈,平疇也。”本義為平疇,成片的田地。清范寅《越諺》卷中:“畈哩,田野間?!鄙鲜隽信e的地名中,有的名稱當(dāng)?shù)卮迕駜烧呓杂?,如尹家坂?span>寫作尹家畈。紹興山林繁茂,水網(wǎng)密布,以坂為名的村莊基本沿河而建,或有田地,而且還有阪田之稱,這種情況下似乎用坂或者畈均可。舊時,紹興城區(qū)人煙稀少,居民一般居住于街衢附近,近城四周住著大批農(nóng)戶,故在府城以內(nèi),保留著大批農(nóng)田。如望花畈除種糧外,多以種養(yǎng)花卉為主。清乾隆《紹興府志》載望花橋條目稱:“望花橋在府學(xué)前,其旁地名上原,民多以藝花為業(yè),故名。”直至上世紀70年代初,望花畈尚是大片農(nóng)田。羅門畈與其相鄰。清光緒年間《紹興府城衢路圖》均記載為“望花坂”“、羅門坂”、“北海坂”。這些地方舊時應(yīng)為土坡,后來開墾種糧,而字形也隨之變化,音卻未變。因此,今書面在用的羅門畈、花園畈、轅門畈等地名,實際應(yīng)記作羅門坂、花園坂、轅門坂。
本地含義及溯源:埭是越地古時水利系統(tǒng)的組成部分,以土作壩而儲水?!督祵嶄洝肥俏覈ㄔO(shè)史上較早有關(guān)建“埭”記載的古籍,東吳孫權(quán)時運河上下修建了破岡埭、長岡埭等十四道埭。又《晉書》載,曾在越地隱居的東晉名士謝安,到新城后“筑埭于城北,后人追思之,名為召伯埭?!笨梢娨浴败ぁ睘槊咽呛芫眠h的事情了。從發(fā)音來看,“埭”字很可能是古越語。 4、橫,國際音標(biāo):/?u??231/,方言的漢語拼音:wáng。 分布范圍:分布于越城區(qū),如鑒湖鎮(zhèn)橫閍嶺,平水鎮(zhèn)橫溪、橫路,稽東鎮(zhèn)橫路崗。 橫的本義:《說文·木部》:“橫,闌木也?!北玖x為門前木柵欄,引申指跟地面平行的,與豎、直相對。本地含義及溯源:在紹興方言中,“橫”有特別的意義,指斜、不直、不正。在山嶺中則指山彎路多?!皺M閍嶺”當(dāng)?shù)卮迕褚矊懽鳌皺M祊嶺”或“橫棚嶺”。
本地含義及溯源:紹興的“溇”卻不是水溝之意。過去水上交通發(fā)達,有民居或者大戶人家要開通水路,將大江大河的水引入家門口,作為人們出行或者搬運東西的碼頭,同時也可以作為生活中淘米、洗菜、洗衣等的場所。水路往往位于交通要道。這些水路稱為溇,紹興稱之為斷頭河,是某村落或某大戶人家的專用水道。溇呈袋形,一端堵塞,另一端則與外河連通。有的溇也??坎捍ò啻?,人們可以在這里乘船外出到其他地方。紹興人民的勤勞與智慧在此顯露無疑。 瀆的本義:《說文·水部》:“瀆,溝也。從水,賣聲。一曰邑中溝?!敝祢E聲通訓(xùn)定聲:“或曰,田間曰瀆,邑中曰溝?!睘^的本義為水溝,后引申為江河大川?!?span>釋名·釋水》:“天下大水四,謂之四瀆,江、河、淮、濟是也?!?br> 本地含義及溯源:在紹興,有很多包含瀆的地名,指河流。且有一特征,凡有瀆,必通海,即河直接通到大江大海。在過去,通往杭州灣即是通海,如洋瀆、薛瀆。
本地含義及溯源:紹興為水鄉(xiāng),水網(wǎng)密布,縱橫交錯,匯在這里又有著獨特的含義。紹興是水網(wǎng)地區(qū),河流交錯的地方稱“匯”。如四條河交錯的稱“泗匯頭”;河流在段姓聚落交匯的稱“段家匯”。 浜的本義:《廣韻·耕韻》:“浜,安船溝?!薄都崱じ崱罚骸颁海瑴霞{舟者曰浜?!变旱谋玖x為小河溝。 本地含義及溯源:在紹興,浜有兩層含義,一即小河,二是泛指,如河浜,不是指具體某一條河,而是河道總稱。 分布范圍:分布于越城區(qū)、柯橋區(qū)、上虞區(qū),有藕涇、朱家涇、魯家涇、黃涇、涇口、湖浬涇、橫涇、南岸涇等地名。涇的本義:《說文·水部》:“涇,水。出安定涇陽開頭山,東南入謂,雝州之川也。從水,巠聲?!北玖x為水名,即涇水,渭水支流。古又指直流的水波?!?span>釋名·釋水》:“水直波曰涇。涇,徑也,言如道徑也?!?br> 本地含義及溯源:在紹興,河道直流的地方稱之為涇。紹興人民在直流的河道中間筑起縱向分水壩,使水左右分開,這樣,河的兩岸田地都能得到灌溉,這個分水壩就稱為涇。 10、泗,國際音標(biāo):/s?33/,方言的漢語拼音:sì。
本地含義及溯源:“泗”原來應(yīng)為“瀃”?!都崱呿崱罚骸盀[,泄水門?!碧起ㄈ弧冻昵厣饺速泟e二首》之二:“對此留君還欲別,應(yīng)思石瀃訪春泉?!薄般簟迸c“瀃”音同,“瀃”便俗寫成了“泗”,沿用至今?!盀[”與紹興鑒湖水利有關(guān)。 ![]()
本地含義及溯源:清乾隆《紹興府志》:“積水之區(qū),小者為浦?!苯B興有不少村鎮(zhèn)建于水邊,故地名中帶“浦”。 ![]() 蕩的本義:《說文·水部》:“蕩,水也。”本義為水名。后來指積水長草的洼地。 本地含義及溯源:在紹興卻并非如此,盡管蕩里也有水,卻不是長草的地方,而是養(yǎng)魚的漁場。 ![]()
(二)特殊字形類(2個) ![]() 分布范圍:分布于越城區(qū)、上虞區(qū),如越城區(qū)靈芝鎮(zhèn)【土交】里、東浦鎮(zhèn)袁家【土交】,上虞區(qū)小越鎮(zhèn)【土交】里等地名。 【土交】的本義:通“峧”,有通路的山坳岡脊。 本地含義及溯源:清范寅《越諺》卷中:“【土交】哩,山坳岡脊有通路者”。《中華字?!罚骸啊就两弧縢ào,音告。[~哩]<方>有通路的山坳岡脊。見《越諺》卷中?!庇忠娪凇?span>漢語大字典》,義項同出于《越諺》。民國《紹興縣志資料第一輯》記載“石潭鄉(xiāng),管轄袁家峧村;潞陽鄉(xiāng),管轄峧里……8村”。今當(dāng)?shù)卮迕裢谟玫摹皪j”、“蛟”,實際應(yīng)為“【土交】”。 ![]()
二、地名專讀音(25個) ![]() 分布范圍:分布于越城區(qū)、柯橋區(qū)、諸暨市,有任家塔、吳家塔、王家塔、胡家塔、相家塔、河塔、鄭家塔、沈家塔、童家塔等地名發(fā)“dà”,白塔頭、石塔頭等地名發(fā)“da”。 塔的本義:為佛塔。《說文·土部》新附:“塔,西域浮屠也?!贝俗质欠鸾虃魅胫袊螽a(chǎn)生的一個后起字。清王玉樹《說文拈字》:“塔字諸書所無,惟見于葛洪《字苑》,是晉以前尚無此字也?!?/p>本地含義及溯源:“塔”還有另外兩種意義,一是指地之區(qū)處,如地塔;二是指巖石,如石塔、巖塔等。這兩種用法,僅僅是“同音替代”而已?!八弊衷诮B興方言中稱“石【石達】”或“巖【石達】”,即大塊巖石?!啊臼_】”本指“閘門”?!蹲x史方輿紀要·南直隸布政使司·鎮(zhèn)江府》載:“泰定初,浚漕渠,繇江口程公壩抵浦河口百二十里,又浚湖、筑堤、治斗門及石【石達】、石函以蓄泄啟閉,練湖復(fù)治?!币嘤兄浮跋g中石”者?!对街V·名物·地部》:“石【石達】,溪間中石?!苯B興方言中指巖石,常以“塔”字替之,居于巖石邊之村落,每每稱為“石塔頭”。 ![]() 分布范圍:分布于越城區(qū)、柯橋區(qū)、上虞區(qū),如漓渚、瓜渚、余渚、沽渚等地名。 渚的本義:水中小塊陸地,又引申為水涯、海島等義。《說文·水部》:“渚,水。在常山中丘逢山,東入湡?!稜栄拧吩唬骸≈菰讳??!薄对姟ふ倌稀そ袖尽罚骸敖袖?。”毛傳:“渚,小洲也?!薄冻o·九歌·湘君》:“鼂騁騖兮江皋,夕弭節(jié)兮北渚?!蓖跻葑ⅲ骸颁?,水涯也?!彼募此???梢姡臼撬谢蛩呹懙?,這個陸地可以是山,也可以是田,是平地,可居人或可種植莊稼。本地含義及溯源:清徐承烈《越中雜識》:“離渚,在府城西三十里,發(fā)源于西南諸山,縈回盤旋,合于離渚。居民數(shù)十家,俱傍山倚竹而居,曲澗小橋,境界幽靜?!薄?span>浙江古今地名詞典》:“地有漓江,江中有渚稱漓渚?!惫拭?。 ![]()
本地含義及溯源:紹興余姓多讀“yi”。方言“余”的發(fā)音與普通話“姒”音同,余源于姒姓,出自上古禹帝的小兒子姒罕,屬于帝王賜姓為氏。 ![]()
本地含義及溯源:方言中“墅”、“市”同音,意義也有相通之處?!笆弊止P畫較多,有時會俗寫為“市”。如管墅,相傳東漢末年管寧曾在此結(jié)廬隱居,后人命名為管墅,簡寫成管市。謝墅江,謝姓始居。有上謝墅村,下謝墅村,古時或記為謝市。江以村命名。 ![]() 分布范圍:分布于越城區(qū)、柯橋區(qū)、上虞區(qū),有華舍街道華墟,平水鎮(zhèn)法華嶺,梁湖鎮(zhèn)華山村等地名。 華的本義:泛光。引申義:一切類似泛光的現(xiàn)象,再引申義:散發(fā)?!墩f文》釋“華”為“(木)榮”,這是華的引申義,指一切類似泛光的現(xiàn)象,如植物的花開放后,附著在枝干的表面,伸出綠葉之上,遠遠望去,像是附著在植物主體表面的裝飾物。本地含義及溯源:華,古同“花”,甲骨文像草木生土上、花葉下垂形。清王念孫《廣雅疏證》認為,南北朝以前,“花”字不見于各書,所有指“花”的地方均用“華”。清周長發(fā)《賜書堂詩鈔》中“華墟”記為“花墟”?!叭A墟”、“法華嶺”、“華山村”之“華”音同“花”。 ![]() 分布范圍:分布于越城區(qū),如蕺山,蕺山街道等地名。蕺的本義:多年生草本植物,莖上有節(jié),葉互生,結(jié)蒴果。莖和葉有腥味,全草入藥。亦稱“魚腥草”。 本地含義及溯源:蕺即蕺草,也稱岑草。《吳越春秋.句踐入臣外傳》:“越王從嘗糞惡之后,遂病口臭,范蠡乃令左右皆食岑草,以亂其氣?!痹撋揭蚨喈a(chǎn)此草而得名。 ![]()
本地含義及溯源:會稽山原名茅山,又名苗山?!?span>史記·夏本紀》:“禹會諸侯江南,計功而崩,因葬焉,命曰會稽。會稽者,會計也。”會稽山脈在紹興、諸暨、嵊州、上虞、東陽等縣市間。古地名,故吳越地。 ![]()
本地含義及溯源:這里借用作“墟”,指鄉(xiāng)村集市。有墟場的居民點有時亦以“圩”為名。宋錢易《南部新市》:“端州以南,三日一市,謂之趁圩。”中國湘、贛、閩、粵等地區(qū)稱集市為趕圩,趕集日為圩日?!佰住迸c“墟”不僅音同,當(dāng)?shù)卮迕裼袝r亦寫作“岑墟村”,村莊附近有岑墟大橋。 ![]() 分布范圍:分布于越城區(qū),有皋埠鎮(zhèn)攢宮村。 攢的本義:《集韻·換韻》:“攢,聚也?!薄皵€”的本義為聚集,湊集。后又特指待葬的棺柩。本地含義及溯源:攢宮這個地名,來源于村子南面兩公里的宋六陵。宋六陵位于攢宮山,為宋朝六位皇帝和四位皇后的陵寢所在地,是江南最大的皇陵區(qū)?!端问贰ず箦鷤飨隆ふ茏诿匣屎蟆罚骸斑z命擇地攢殯,俟軍事寧,歸葬陵園?!彼瓮趺髑濉稉]塵前錄》卷一載:“帝后陵寢,今存伊洛,不日復(fù)中原,即歸附矣,宜以攢宮為名,僉以為當(dāng)?!薄皵€宮”之名由此而得。顧炎武在《昌平山水記》中就直稱思陵為“攢宮”,并加以解釋:“昔宋之南渡,會稽諸陵皆曰攢宮,實陵而名不以陵?!彼纬隙?,首都遷到杭州,若是有皇帝和皇后駕崩,靈柩便暫時安葬在紹興,等待收復(fù)中原之后歸葬河南的皇家陵園。“攢宮”的意思是“暫時的皇家陵園”。 ![]() 分布范圍:分布于越城區(qū),有斗門鎮(zhèn)荷湖村。 荷的本義:荷即蓮。荷湖之名,始于宋傅氏八世祖,其宅邊有湖,植荷萬本,故名荷湖。本地含義及溯源:清嘉慶《山陰縣志》:“荷湖渡,去縣北三十三里,在璜山東大峰山南,上通扁拖、甲蓬二閘,下接三江新閘,俗訛濠湖?!薄睹駠B興縣志資料第一輯·塘閘匯記》中載有《紹蕭兩縣水利聯(lián)合研究會議決傅紹霖等陳請督訴老閘下魚籪案》公文一件,民國十一年(1922)這處魚籪“內(nèi)為陡亹老閘,外為濠湖大江,前清咸豐元年太守徐公出示永禁?!倍凇度l閘務(wù)全書》中也確有徐公禁碑,都作“濠湖”?!板北玖x底部安放有竹刺的護城河,稱“城濠”。“濠”字除了用于專用水名,通用的意義為“護城河”。濠湖東北面的三江口,明代起筑有守衛(wèi)性質(zhì)的城池,因此視濠湖為三江城的護城河故無不可。 ![]() 分布范圍:分布于越城區(qū),有斗門鎮(zhèn)朱儲村。 儲的本義:積蓄之意。本地含義及溯源:《越絕書·外傳記地傳》載:“朱余者,越鹽官也。越人謂鹽曰余。去縣三十五里?!贝说乜亢?,為古越鹽官地。陳橋驛《論歷史時期寧紹平原的湖泊演變》:“越王勾踐七年(前490),于越開始在今紹興城定都,而當(dāng)時的鹽場朱余(即今紹興朱儲村)距今紹興已達三十五里?!薄坝唷钡纳瞎乓魹椤皟Α保舱枪旁秸Z“鹽”的對音。 ![]() 分布范圍:分布于越城區(qū),有陶堰鎮(zhèn)費墅村。 費的本義:姓氏。本地含義及溯源:“費墅”以費氏得名,后成集市?!百M”姓出自姬姓,為春秋時魯桓公之子季友之后,屬于以封邑名為氏。姓氏音讀作Bì。據(jù)《梁相費泛碑》載:“魯桓公子季友為大夫,有功封費,因氏焉?!?div data-index='28'> ![]() 分布范圍:分布于越城區(qū),有富盛鎮(zhèn)旗收嶺。 收的本義:《說文》:“收,捕也?!?p>本地含義及溯源:《富盛鎮(zhèn)志》載:“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太平軍到達此地,誤以為再進去已無人家,遂下令收旗,后人便將此地稱旗收嶺?!庇謸?jù)民間傳說,宋室南遷后,金國試圖一舉殲滅南宋,金兵窮追不舍,宋高宗趙構(gòu)逃到紹興富盛,人困馬乏。金兵追至山腳,見山高林密,期間只有一條羊腸小道,怕中埋伏便不敢再追,還后退四十里扎營,趙構(gòu)因此有了脫逃的機會。當(dāng)年金兵撤軍之處,至今還叫旗收嶺。這兩說盡管時間不同,但最后都是收旗撤軍的結(jié)局。在方言中,“收”與“休”的發(fā)音相近,在意義上也有相通之處。![]() 分布范圍:分布于柯橋區(qū),有華舍街道蜀阜村,錢清鎮(zhèn)蜀風(fēng)村。 蜀的本義:葵中蠶也。從蟲,上目象蜀頭形,中象其身蜎蜎。阜的本義:骨刻文演變,本義土山。本地含義及溯源:傳說曾有蜀阜山,蜀阜山以東就是今天的蜀阜村,山以西就是今天的西蜀阜村了?!妒乐尽吩疲骸肮篡`以寡婦居此,令軍人游焉。一名獨婦山?!薄杜f經(jīng)》云:“自蜀飛來,帶兒婦二十余人,善織美錦。言家在西蜀,隨山而至,今忽至此。”又云:“勾踐將伐吳,置婦女于山,以邀軍士。后人以婦訛為阜也?!?br>相傳,蜀漢劉備死后,劉備夫人孫尚香(孫權(quán)妹)被接回東吳,她不愿看到吳、蜀相爭,到華舍西邊的一個小村隱居,因想蜀漢康阜,定名“蜀阜”,并建造寺院,燒香拜佛。據(jù)《嘉泰會稽志》載,蜀阜寺舊名為“集善院”,在(紹興)縣西北四十五里,(宋)太平興國元年(976年)建。而據(jù)舊志稱:“在(紹興)縣西北四十五里,舊名集善教寺。宋時,里人馬氏舍地、能法禪師建。元皇慶二年(1312)毀。泰定二年(1324)重建,至正十五年(1341)復(fù)建圓通閣”。根據(jù)從集善寺到蜀阜寺幾度修建,由此推測,是先有蜀阜寺,再有蜀阜村地名。從宋嘉泰元年(1201)后分別有“蜀阜山”、“蜀阜江”、“蜀山鄉(xiāng)”、“蜀風(fēng)鄉(xiāng)”、“蜀西鄉(xiāng)”,都帶有一個“蜀”字,可見,“蜀”一字舉足輕重,推測,“蜀阜”這一地名至少有700年歷史。 ![]() 分布范圍:分布于柯橋區(qū),有錢清鎮(zhèn)里樞、外樞。 樞的本義:門的轉(zhuǎn)軸或承軸臼,《呂氏春秋·盡數(shù)》:“流水不腐,戶樞不螻”。引申指事物中心的或重要的部分。也有轉(zhuǎn)動地方的意思。本地含義及溯源:里樞、外樞位于樞里村。關(guān)于村名有一個傳說,南宋皇帝逃命至此地,山林繁茂阻擋了追兵,當(dāng)?shù)卮迕裾`將皇帝所說的“此地”當(dāng)成賜名,取名“樞里”(兩者音近)。但據(jù)考證這個傳說只是為村子增添文化意蘊,并不真實。宋時已有該村名。上舍狀元王俊義便是在樞里村發(fā)跡的。宋,元、明三朝,兩村同屬山陰縣禹會鄉(xiāng)廣陵里。 ![]() 分布范圍:分布于柯橋區(qū),有夏履鎮(zhèn)寨口橋,稽東鎮(zhèn)寨嶺口。 寨的本義:防守用的柵欄,舊時駐兵的營地,村莊等。本地含義及溯源:寨口橋位于蓮增村與夏澤村接壤處。清嘉慶《山陰縣志》:“縣西南五里曰西跨湖……七十里曰寨口橋,八十里夏履橋”。附近村民稱其為“豺狗橋”。關(guān)于橋名的來歷,有幾種說法。一說大禹治水曾到夏澤,治水大軍扎寨于此。后人建橋,取名“寨口橋”,以示紀念。又說南宋時,曾有一位將軍率領(lǐng)抗金大軍在此扎寨,因此取名“寨口橋”。另說此橋附近的長旗崗上,從前曾有******占山扎寨。這伙強人常在橋頭打劫行人。取名寨口橋是為了提醒行人小心。古時這座橋來往繁忙,有“三十六塊橫鋪板,四十五里到蕭山”之說,現(xiàn)已荒廢。 ![]() 分布范圍:分布于柯橋區(qū),有福全鎮(zhèn)峽山村。 峽的本義:兩山夾水處。本地含義及溯源:峽山村呈帶狀。村莊的西南、東北被西干山脈的眠牛山、禁山兩大山系相夾,故名“峽山”。方言“窄”與此“峽”音同,也有窄之意。 ![]() 分布范圍:分布于柯橋區(qū),有福全鎮(zhèn)迪埠村。 迪的本義:開導(dǎo); 遵循;行,出走之意。本地含義及溯源:迪埠原稱直埠。舊時直埠江連接容山湖和鑒湖,各種埠船通往柯橋鎮(zhèn)和紹興城里。傳說西施由容山南面的會稽故道來到越國都城,在此途中整容,故命山為“容山”。后來西施又由此登船西去吳國,為寄托家鄉(xiāng)人民的美好祝愿,故名村為“迪埠”。從前紹興城里有句俗語:“出偏門處,西有容山迪埠,北有州山項里”,說的就是西施出貢路上的傳說?,F(xiàn)今地名中的“迪”,音仍為方言中“直”的音。 ![]() 分布范圍:分布于柯橋區(qū),有蘭亭鎮(zhèn)王現(xiàn)。 現(xiàn)的本義:打開玉璞見光彩,引申義揭露,顯示。本地含義及溯源:民國期間稱“黃院”,后來又稱“王院”、“黃現(xiàn)”、“王現(xiàn)”。旁有王峴嶺。村民習(xí)慣寫作“硯”或“峴”。“峴”,《玉篇·山部》:“峴,山也。”《廣韻·銑韻》:“峴,峻嶺?!薄?span>嘉泰會稽志》記為“黃峴嶺”?!都崱ゃ婍崱罚骸艾F(xiàn),一曰山小而險,或作峴?!薄艾F(xiàn)”又作“峴”,指小而險的山,與該村地貌相符,“王現(xiàn)”古時為“黃峴”。 ![]() 分布范圍:分布于柯橋區(qū),有漓渚鎮(zhèn)屃石湖。 屃的本義:壯大的樣子。本地含義及溯源:《紹興府志》:“康德言墓在漓渚屃石湖傍,湖之得名以其墓碑石屃云?!睂粒置P屃(bìxì)、龜趺、霸下、填下,是傳說中龍的兒子之一。龍生九子各不相同,屃的外形就如烏龜,傳說它大力能馱,所以古時被作為碑座,是一種瑞獸。漓渚屃石湖邊的濱獅山有墓,南宋嬪妃多葬于此,俗有“二十四堆”之說。清代張韻香《宋宮嬪墓》詩:“廿四荒堆屃石尋,秋墳鬼哭日光沉。只憐綠草長埋玉,差幸紅兜未摸金。”邵廷鎬《廿四堆》詩:“屃湖湖水瑩如鏡,照出興亡事可哀。二十四堆春草綠,紅兜幸未摸金來。” ![]() 分布范圍:分布于柯橋區(qū),有漓渚鎮(zhèn)弦腔村。弦的本義:系在弓背兩端的、能發(fā)箭的繩狀物。腔的本義:動物身體中空的部分,器物中空部分。 本地含義及溯源:地處黃山畈西南豁口。村莊處于山塢之中,四周山中間為空地,空地外面如一張拉開的弓弦,內(nèi)如口腔,故有此名。紹興、諸暨的分界線穿村而過,上半村屬柯橋區(qū),下半村屬諸暨市。“腔”讀kàng,為古音。 ![]() 分布范圍:分布于柯橋區(qū),有稽東鎮(zhèn)尉村。 尉的本義:古代官名。本地含義及溯源:宋紹興年間,河南尉氏不忍左衽,隨宋士大夫南遷,定居會稽五云鄉(xiāng)花巖,名其地曰尉村。尉姓氏讀yù。 ![]() 分布范圍:分布于柯橋區(qū),有稽東鎮(zhèn)冢斜村。 冢的本義:高而大的墳。斜,指不正,跟平面或直線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 本地含義及溯源:《紹興府志》:“塚斜在平水上三十余里,接嵊界,相傳越之墳?zāi)苟嘣冢^斜者,如唐宮人斜之類耳?!薄摆!?,墳?zāi)?,按冢者大也;“斜”,宮人之墳也。相傳,舜妃和夏王朝開國元帝大禹王的“禹妃”及越國宮人多葬于此地。又有一種說法,“斜”為斜對面之意。禹妃葬于古村斜后方,而老紹甘線以北壟岡之上的“銅勺柄”正是在村子的東北,為標(biāo)準(zhǔn)的斜對面,冢斜村名由此而來。“斜”古音為“xia”。 ![]() 分布范圍:分布于柯橋區(qū),有稽東鎮(zhèn)轟溪山。 轟的本義:群車行駛聲。本地含義及溯源:古時山里有一座木橋,村民走過會發(fā)出“guang ji”“guang ji”的聲音,就將這座山稱為“轟溪山”?,F(xiàn)已重建為石橋。 ![]() 分布范圍:分布于柯橋區(qū),有稽東鎮(zhèn)霞堡村。 霞的本義:日出或日落時天空云層因受日光斜射而呈現(xiàn)的光彩。本地含義及溯源:霞堡村群山綿綿,丘陵起伏,據(jù)說是可以最早看到朝霞的城堡。霞堡嶺頂有望霞亭,因其地勢高,聳立于山間,早可見東方之朝霞,晚可見西方之晚霞。 據(jù)紹興市地名辦有關(guān)人士介紹,方言地名普查,有利于傳承地名文化和紹興方言,對挖掘和保護地名文化,研究本地風(fēng)土人情、自然地理、歷史文化等具有相當(dāng)重要的價值。下一步考慮將由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向上級部門上報,最終目的使這些方言地名能夠在《現(xiàn)代漢語字典》、電腦字庫中體現(xiàn)出來,真正地把這些方言地名傳承下去。 小編工資加5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