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讓大多數(shù)朋友最頭疼的,不是同事的嫉妒和針對。因為不招人妒是庸才,往往是你的能力強,讓別人感到了威脅,所以給你上上眼藥,或者找找麻煩。這種情況下,還是比較好辦的,可以用能力說話,可以通過業(yè)績和實力,來證明自己。畢竟決定你職位和薪水的,是上司和老板,不是同事。 最麻煩的,往往是上司的針對,這就十分棘手。如果你的頂頭上司不喜歡你,甚至特別討厭你,的確是一個很為難的事情。對于外貿(mào)業(yè)務(wù)員,假設(shè)你上司不給你去國內(nèi)外展會,但是給你同事去;不給你B2B的詢盤,基本上都給你同事;不給你任何老客戶資源,也都分給你同事;不接受你任何的免費樣品申請,但是你同事的申請通通大開綠燈;不同意你客戶的即期100%付款,但是同意你同事客戶的30天放賬…… 這種情況下,你上司擺明了就是針對你,就是不給你任何機會,就是想讓你滾蛋,各種臟活累活交給你,各種功勞都拿走,什么資源都不放給你,你怎么辦?哪怕你恨不得沖上去大吵一架,打他耳光,你究竟能怎么做?是不是該立刻辭職,把辭職報告扔他臉上,大喊一聲,大爺我不干了? 其實這都是不理智的,不是成熟的做法。 二 我這里簡單總結(jié)了三個“不”,給大家參考。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職場上,其實步步驚心,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糾紛,沒有大家想得那么容易,沒有一團和氣的可能性。 當上司針對你的時候,首先要在思維上,把問題梳理清楚,從根本上看清本質(zhì),你的所做作為,都不應(yīng)該損傷自己的將來,這是大前提。不爭一時之氣,要時刻謹記,控制情緒和心態(tài)。 第一個不:不要去越級 俗話說得好,官大一級壓死人。你的工作匯報給你的直屬上司,你的工作也受他節(jié)制和安排。這種情況下,如果他針對你,你選擇針鋒相對,結(jié)果會如何?大概率下,做炮灰的那個人就是你。 當你還沒有能力,覺得再高層的老板或者高管會支持你的時候,就不要輕舉妄動,不要被怒氣沖昏頭腦。哪怕你上司真的做得很明顯很過分,你找老板說清原委,老板真的支持你,訓斥或者敲打了你上司,那又如何?未來或許還讓你跟著你上司,你覺得你這種越級有意義么?只是進一步把你上司得罪更狠,讓他接下來更隱蔽整你,給你穿小鞋,那就真的是把情況越弄越糟。 可能你會說,沒事,老板知道實情后,我就提出調(diào)組,換上司,換部門。嘿嘿,跟老上司沒交集,他沒法再整我了吧?惹不起,難道我還躲不起么? 唉,我只能說,涉世太淺啊。在職場上,越級告狀的,往往就是大家公認的“刺兒頭”。哪怕你換部門,跟原部門沒交集,你覺得新上司就會放心么?你都有過那樣的“案底”,誰敢用心栽培你?誰不怕哪天惹你不高興,再來一出越級?所以只要你那樣做了,新上司也絕對不會接納你的投名狀的,最多在公司安排下,敷衍著你,給你隨便做點事的機會,也就這樣了。想要好的機會,想脫穎而出,那是幾乎不可能的。 不管在任何公司,民企還是外企,越級都是大忌諱,不到萬不得已,千萬千萬要謹慎。 第二個不:不要混日子 有些朋友發(fā)現(xiàn)上司不喜歡自己,處處針對,做事情都被掣肘,沒有好的機會,難以施展抱負,于是就自暴自棄,你不炒我,行,我就在公司混著,也不干什么事情,一到下班就走人。平時工作,隨便敷衍一下,看你能把我怎么樣。 這樣做,那又是大錯特錯。首先,工作不是為你上司做的,而是為你自己。表面上,你混日子,不做什么事情,平時看看新聞聊聊天,刷刷朋友圈,不用心付出多少,都可以拿著薪水,悠哉悠哉??蓪嶋H上,你損失的,是你自己的技能;你浪費的,是你自己的時間;你失去的,是你自己的未來。 哪怕給你混幾年,又如何?幾年后,別人一個個升職的升職,加薪的加薪,跳槽的跳槽,創(chuàng)業(yè)的創(chuàng)業(yè),你還在原地緩步走?還在繼續(xù)混日子?你可以混得下去么?那時候要本事沒本事,除了增長了年齡和肥肉,已經(jīng)是半殘廢狀態(tài),如何跳槽出去,在職場上跟其他人競爭和拼殺?這個機會成本太高太高了。 所以混日子,傷不到公司,公司最多損失幾千塊一個月養(yǎng)個廢人兼懶人,但是你自己,失去的是你的能力和價值。 第三個不:不要去辭職 那辭職可以么?反正上司針對自己,很難有出頭之日。既然如此,那就果斷辭職,然后另找機會,不是更好么?不浪費自己的時間,果斷結(jié)束這里的爛事,不跟爛人打交道了,自己的心態(tài)也會更好,對吧? 其實依然是錯的。辭職,往往應(yīng)該有長遠的規(guī)劃,是職業(yè)生涯的轉(zhuǎn)變,而不能為了一點事情就辭職。今天上司針對你,你辭職;明天老板不加薪水,你辭職;后天覺得沒前途,你辭職;大后天認為同事難以相處,你辭職…… 那還有完沒完了?你把自己的職業(yè)生涯當兒戲呢?一言不合就辭職,可以解決問題么?所以辭職本身不應(yīng)該是結(jié)果,而是另一個開始,是你做好充分準備迎接一個新的開始。辭職,不是說問題就到此為止,而是表示你愿意去接受和面對新的問題。 辭職可以,但是你這次因為上司針對你,選擇辭職,這就是你心里永遠的一個陰影。如果這次因為上司的針對而選擇辭職,哪怕你找到了更好的工作,薪水更高的工作,那又如何?這個事情并沒有解決。如果改天又空降了一個看不慣你的上司,你怎么辦?再辭職? 所以碰到問題,逃避是沒有用的,而是要解決問題。 三 那如何解決呢?你或許會說,混也不是,走也不是,又沒法好好做,你讓我怎么辦? 不用涼拌,還是要把思路理順。整體而言,我覺得有三個方向,值得大家思考。 第一:用能力來回擊 明朝有個著名的將領(lǐng)戚繼光,是一等一的名將,東南抗擊倭寇,西北大敗蒙古,一生幾無敗績,一路官至太子太保、少保。他手下的戚家軍,是中國歷史上“唯二”的以將領(lǐng)名字命名的軍隊。還有一支是誰呢?就是南宋岳飛旗下的岳家軍。 那戚繼光的職業(yè)生涯里,難道沒有同僚和上司的針對敵視,沒有人找麻煩上眼藥么?當然有,還不少。但關(guān)鍵是人家能力夠強,朝廷有什么麻煩,只要他出馬,都能搞定。從嘉靖到隆慶到萬歷,大大小小戰(zhàn)役無數(shù),戚繼光從來就是擔重任,解決大麻煩的人,而且能文能武,情商又極高,自然深得首輔張居正的信任。 人家能力強啊,實力決定一切。你們針對他,出了麻煩誰扛?所以針對他的下屬,降級;針對他的同事,滾蛋;針對他的上司,調(diào)走。這就是典型的能力決定一切,用能力來回擊所有的質(zhì)疑和針對,這是最好的辦法。 但是能力,需要時間去學習和培養(yǎng),而且大多數(shù)人也不具備核心能力,并沒有很強的價值和不可替代性。這種時候,上司的能力強于自己,價值高于自己,如何回擊呢? 我的建議是,靜下心來,好好把基本功打好,用柔性手腕,盡可能拖延和化解問題,在有限的資源下全力以赴,把手上的工作做到極致。 沒有人教?自己學。沒有客戶?自己找。沒有資源?那就在有限的資源下利用到最佳。我不信,人還會被別人的針對和打壓所逼死。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多用心多用腦子,總能找到機會,把工作做好。 別人有展會,別人有詢盤,不見得別人就一定能談下客戶,只是成功概率相對高一點而已。但是你的資源少,成功率低,你還是可以提升談判技巧、溝通方式、專業(yè)素養(yǎng)、服務(wù)意識等等東西,去贏得潛在客戶的信任。 沒什么大不了的,要有“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勇氣,和為之付出的心血和努力。 當你能力強了,當你在沒有資源的情況下都能開發(fā)新客戶,為公司盈利,自然會得到高層的另眼相看。事情是靠人做的,生意是靠人談的。但有朝一日,公司發(fā)現(xiàn),你上司掌握了所有的網(wǎng)絡(luò)平臺和展會資源,一個季度也就只開發(fā)了六個新客戶。但是你什么東西都沒有,居然都能開發(fā)三個客戶,誰能不被你的能力所贊嘆,從而給你更多機會和資源呢? 第二:該認慫就認慫 那問題是,能力的增長和提高,需要長期的歷練和學習,需要時間,不是一蹴而就的。那這個過程中,應(yīng)該如何應(yīng)對上司的打壓和針對呢? 我的答案是,該認慫就認慫,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頭? 形勢比人強,如今的確上司能力和價值都遠超于你,對公司的貢獻也遠大于你,這時候硬碰硬并不明智,你手中沒有任何底牌可打,必輸?shù)亩窢?,只能讓自己受傷,但是傷不到別人,所以三思而后行。 該認慫就認慫,不是讓你什么都不做,而是以退為進,給自己爭取時間。這個時候,不要針鋒相對,不要有一肚子怨氣,而是韜光養(yǎng)晦的時候,最好讓上司沒空理會你這個小蝦米,這才是目的。 他說什么,你奉承他幾下,他發(fā)現(xiàn)不管如何諷刺或者嘲弄,你根本就聽不懂,也不明白,傻乎乎的,不管他說什么,你都笑瞇瞇地回答:“您說的是,的確是我考慮不周,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請領(lǐng)導(dǎo)務(wù)必多多指點啊?!?/p> 永遠就是類似的奉承,讓他想出手都打在棉花上,不知道該如何出手。幾次后,他自己都覺得無趣,就不會再去針對你,而是選擇無視,讓你自生自滅算了。你就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可以有時間去把工作做好,充分地自我增值。 北宋初年,趙匡胤乘勢欲一統(tǒng)江南,滅南唐。當時南唐國主李煜,派了江左第一辯士徐鉉出使汴梁,想說服北宋皇帝打消主意,同意和談。徐鉉此人,聲明呵呵,十歲就能寫文章,才華橫溢,又對南唐忠心耿耿,是李煜朝的翰林學士兼吏部尚書。 北宋朝廷得知來者是徐鉉,都倒吸一口涼氣。因為趙匡胤曾經(jīng)親自跟徐鉉當場辯論一場,輸?shù)靡凰浚伱鏌o存?,F(xiàn)在得知徐鉉又來了,朝廷上下無人敢跟他辯論,到時又輸了,國體何存?那時再發(fā)兵,反而容易落人口實,師出無名。 趙匡胤見滿朝上下無人敢去接待徐鉉,連宰相趙普都沒辦法,于是就任命一個掃地的文盲,擔任使者接待徐鉉。結(jié)果,不管徐鉉多么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引經(jīng)據(jù)典,讓旁人都自愧不如之時,唯有這個使者,什么都聽不懂,只管點頭。 連續(xù)幾天都是這個樣子,到最后徐鉉也沒了脾氣,什么都說不出來了,向北宋朝廷遞交了國書后就返回了。 所以這一場,趙匡胤采用的就是以拙勝巧,反正你說什么都是對的,我聽不懂,我也不反駁,我配合你就是了。 如果你上司就是徐鉉的實力,你不論怎么做,都沒法跟他爭鋒,都一定會輸?shù)煤翢o尊嚴,那就不如藏拙,把自己當成北宋使者,讓他懶得理你。 第三:物色更好機會 那除此之外呢?如果第一條走不通,第二條沒結(jié)果,該怎么辦呢?說白了,能力一般,哪怕自己夠努力,但是終究成長有限,該如何應(yīng)對?藏拙是藏拙了,也不跟上司起正面沖突,但是以后的工作還要做,日子還要過啊。 我的建議是,物色更好機會,騎驢找馬。但是這個過程,要秘密進行,而且前提是,你做好了充分準備,的確扎扎實實去提高自己,去自我增值,可以適應(yīng)其他好的工作機會的更高要求和更高標準。 你沒有去過展會,你沒有見過客戶,沒關(guān)系,那你郵件溝通的水平,是否相當強悍,看不出一點中國人的味道,跟美國人寫的沒什么區(qū)別,可以吊打大多數(shù)業(yè)務(wù)員? 你郵件能力一般,鍛煉機會也少,沒什么客戶回復(fù)你,沒事兒,那你社交軟件的溝通和玩法,是不是到了一個很高的段位?只要你需要,你可以通過Facebook,LinkedIn,Instagram等SNS手段,輕松對接到你需要聯(lián)系的人? 你沒用過海關(guān)數(shù)據(jù),沒法了解客戶的進口情況,同行情況,沒問題,但是你能否用好google,翻來覆去找到各種資料和信息,自己統(tǒng)籌分析?從數(shù)據(jù)到內(nèi)容到趨勢,只要你夠用心,別人現(xiàn)成的內(nèi)容,還不見得你的資料和總結(jié)更深刻。 一切的一切,就看你自己如何利用時間,如何高效學習了。對,別人有好的資源,有公司的栽培,有主管的賞識,但是并不代表你不能彎道超車。這就好比你跟富二代比,別人的確資源好起步好,什么都比你強。但是若干年后呢?其實一切未可知。 當你把手里的工作做到最好,當你把時間利用到最佳,當你像海綿一樣不斷吸收各種知識,當你細心觀察同事和同行的優(yōu)點和技能,再加上你的鉆研和揣摩,難道就不能后來居上?雖然說好漢不提當年勇,我還是想嘮叨幾句,不是吹噓。我當年也是沒有任何資源,沒有任何平臺,展會輪不到我,阿里國際站連個子賬號都不會給我,其實不是上司針對我,我還到不了那個層次,根本是人家無視我,我只是nothing,只是nobody。 但是當我自己鉆研,從客戶的郵件中摸索,從客戶的詢價中找對方的關(guān)注點,去網(wǎng)上找資料和素材學習,不到三個月時間,硬是通過google搜索結(jié)合開發(fā)信的方式,通過西班牙進口商拿到了可口可樂的折疊鋁桌的促銷訂單,第一個試單就接近60萬美金。我到現(xiàn)在還記得,當時的上司驚得下巴都快掉下來的感覺。 而到了這個時候,我憑借這些戰(zhàn)績和自己的全方位能力提高,爭取到了另外一家貿(mào)易公司的工作機會。 所以物色更好機會,是你在不如意的時候,需要準備的Plan B??墒荘lan B不是想找就找的,不能純粹靠運氣,等著別人突然之間莫名其妙給你機會,而是要在運氣來之前,先做好充分準備,自我增值,讓自己先變得有那么點價值,越多越好。 這不是說,你有離開的打算,就只管找新的機會,而是在找尋的過程中,也時刻不能停止學習和工作。你現(xiàn)在的能力,你的戰(zhàn)績,你的工作價值,是要可以量化,可以用數(shù)字說話,成為你簡歷中的亮點的。不一定這個數(shù)字會多好看,但是起碼,比什么都沒有強。 我覺得最可怕的,是當你工作一段時間后,你的求職簡歷,跟剛畢業(yè)時沒有什么不同。蓋上名字,跟別人的也沒什么兩樣。 毅冰 2018.11.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