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寶四個月大,在醫(yī)院做了骨密度檢查說寶寶的骨密度偏低,該怎么補鈣?”第一次收到這種詢問的時候,我心里出現(xiàn)了很多問號,寶寶健康出了什么狀況?為什么被醫(yī)院安排了骨密度檢查? 后來陸續(xù)收到了不少類似的詢問,家長們都很擔心,因為很多寶寶都被查出骨密度偏低,每個家長都想給寶寶補鈣、補鈣、再補鈣。 以前博士剛畢業(yè)那會兒,參與過一個有關(guān)老年人骨質(zhì)疏松的課題。課題中使用雙能X射線吸收法(DXA)來確定老年人的骨質(zhì)密度、評估骨質(zhì)強度,預測他們未來發(fā)生骨折的風險。 實在沒想到,主要用于老年人或者有明顯骨骼病癥患者的骨密度檢測,被國內(nèi)不少醫(yī)院用在了健康的小寶寶身上。 針對健康嬰幼兒的骨密度檢查是完全沒有必要的,目前國內(nèi)外都缺乏嬰幼兒骨密度的正常參考值范圍。既然沒有可供參考的標準,自然也無從判斷寶寶的骨密度偏低還是偏高。 所以,那些說孩子骨密度低的,都是胡扯。都是胡扯。都是胡扯! 相對于人生的其他階段而言,嬰幼兒期的骨密度本來就不高。骨骼是我們身體的支架,也是不斷變化的活組織。寶寶出生后,在嬰幼兒期、兒童期和青少年期,他們的骨骼大小和密度不斷增加,直到25~30歲之間才達到骨密度的峰值。 雖然現(xiàn)在有了一些針對3~18歲兒童和青少年的骨密度參照標準,但對兒童來說,骨密度并不是常規(guī)檢測項目。只對有復發(fā)性骨折、骨痛、骨畸形、普通射線檢查提示骨質(zhì)疏松的兒童,或為了監(jiān)測某些治療才推薦做骨密度檢查。 骨質(zhì)疏松在兒童和青少年中其實非常罕見。如果有,也往往是由于某種疾?。ㄈ鐮I養(yǎng)吸收障礙癥候群、甲狀腺機能亢進等)或者服用了某些藥物所致(如抗痙攣藥物、皮質(zhì)類固醇等)。 如果孩子經(jīng)常發(fā)生骨折,并且是低沖擊力導致的骨折,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需要到醫(yī)院做進一步診斷。 現(xiàn)實中,不少醫(yī)院讓孩子做骨密度檢查的理由卻很粗暴:查查孩子缺不缺鈣。 一聽這個理由,很多家長二話不說就覺得,該檢查,萬一孩子缺鈣長不高怎么辦? 不可否認,鈣作為骨骼的主要成分,對強化骨骼有重要作用。但是,骨密度檢查不能反映健康兒童是否缺鈣。骨骼健康與性別、種族、荷爾蒙、營養(yǎng)狀況、體育活動都有關(guān)系。雖然極低的鈣攝入量可以造成骨密度異常,但缺乏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以及營養(yǎng)不良(不僅僅是鈣攝入不足)都可能導致兒童和青少年無法維持健康的骨骼。 目前關(guān)于鈣補充劑和骨骼健康,尤其是兒童骨骼健康的研究,證據(jù)非常有限,還不足以支持給兒童普遍補鈣。已有臨床研究提示,鈣補充劑可能對兒童骨密度沒有什么影響。一項納入了19項研究,共計2859名健康兒童的薈萃分析顯示,服用鈣補充劑并未增加兒童股骨頸或腰椎的骨密度,也沒有降低他們兒童期或成年后發(fā)生骨折的風險。 另一方面,身高和鈣沒有直接關(guān)系;鈣作為一種營養(yǎng)元素,無法單獨決定孩子的身高。事實上,孩子的身高是由基因和營養(yǎng)共同決定的。這里的“營養(yǎng)”指的是均衡的營養(yǎng)搭配,沒有任何一種營養(yǎng)(比如鈣)比另外一種更加重要。 均衡的、適合孩子年齡的飲食搭配,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zhì)、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等的合理攝入,和基因一起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決定著孩子成年后的身高。 一歲以下的小寶寶,主要食物是奶,無論喝母乳還是配方奶,里面都含有豐富的鈣質(zhì),所以只要同時獲得了充足的維生素D,這個階段的小朋友很難缺鈣。 一歲以上的孩子, 究竟每天喝多少奶合適呢? 國際權(quán)威機構(gòu)的建議奶量范圍大致相同,并且是對應了各個年齡段的鈣需求的。在英國、澳洲、香港,都建議1-3歲的幼兒奶量范圍在250毫升~480毫升之間,美國的奶量建議偏高,但是也建議不要超過500毫升。所以對于1-3歲的小朋友,滿足每天300毫升左右(250-500毫升)的奶或奶制品,加上豐富的食物,強調(diào)一些高鈣食物,是完全可以滿足孩子需求的。 兒童每日奶量的其他推薦如下: 4-8歲:375-500毫升 9-11歲:500-750毫升 12-18歲:875毫升 (來源:澳大利亞NHMRC) 總的來說,以目前城市的生活條件,只要科學喂養(yǎng),嬰幼兒缺鈣的可能性極小。并且,嬰幼兒需要的鈣其實不多,孩子越大需要的鈣越多。如果嬰幼兒和兒童因為營養(yǎng)問題、疾病等原因出現(xiàn)難以通過飲食解決的缺鈣營養(yǎng)的問題,可以更具靠譜的醫(yī)生的建議選擇合適的鈣補充劑進行治療。 只是由于針對嬰幼兒和兒童服用鈣補充劑的研究還非常有限,且過高的鈣攝入也會干擾其他一些營養(yǎng)素的吸收,在給孩子鈣補充劑之前,還是應該咨詢醫(yī)生或營養(yǎng)師等專業(yè)人員。 健康成人一般在25~30歲達到一生的骨密度峰值,此后開始走下坡路。所以大家真正需要擔心骨密度太低、鈣水平不足的不是嬰幼兒,而是家里的中老年人,尤其絕經(jīng)期后女性和70歲以上的男性。 女性絕經(jīng)后卵巢功能衰退,由于缺乏雌激素的保護,骨吸收的速度比形成的速度快,會經(jīng)歷一段骨質(zhì)快速流失的時期。男性70歲后骨質(zhì)流失速度通常也會加快。 老年人的鈣水平還可能因為食量降低、腸道鈣吸收減弱和腎臟保留的鈣減少而降低。所以這部分人群其實可以定期去正規(guī)醫(yī)院做一個骨密度檢測。如果發(fā)現(xiàn)骨密度低下,或者已是骨質(zhì)疏松,則應積極采取措施,減慢骨質(zhì)流失,降低未來發(fā)生骨折的風險。 總結(jié) 骨密度檢測對嬰幼兒,以及絕大部分兒童、青少年都是沒有必要的。均衡、合理的營養(yǎng)攝入(包括攝入充足的富含鈣質(zhì)的食物)和充分的體育鍛煉才是幫助孩子擁有健康骨骼的最佳方法。 參考文獻: 1. Kalkwarf HJ, Abrams SA, DiMeglio LA, Koo WWK, Specker BL, Weiler H., Bone Densitometry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The 2013 ISCD Pediatric Official Positions. Journal of Clinical Densitometry, 2014;17(2):243–257. 2. Laura K. Bachrach, Catherine M. Gordon, SECTION ON ENDOCRINOLOGY, Bone Densitometr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ediatrics, 2016;138(4):e20162398. 3. Winzenberg T1, Shaw K, Fryer J, Jones G. Effects of calcium supplementation on bone density in healthy children: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BMJ,https://www.ncbi.nlm./pmc/articles/PMC1602024/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