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標(biāo)紅色的是自黃帝以來登基的人,序號(hào)代表他們的登基順序。從圖上可以看出,禹的父親是鯀,鯀的父親是帝高陽,高陽的父親是昌意,昌意的父親是黃帝。也就是說,禹是黃帝的四世孫。從圖中不難看出,堯也是黃帝的四世孫,他把帝位禪讓給了黃帝的八世孫舜,舜又把帝位禪讓給了黃帝的四世孫禹。讓來讓去,其實(shí)人家都是一家人。 堯在位時(shí),天下洪水滔天,大臣舉薦禹的父親鯀治水。堯雖然表示反對(duì),但由于沒有能力超過鯀的人,也就同意了。后來舜被舉用為天子繼承人,堯讓他代行天子的權(quán)力到四方巡視。舜在巡視過程中,看到鯀治水不成樣子,就把他流放到羽山,鯀最終死在了那里。后來舜任用禹來治水。關(guān)于大禹治水,在我的認(rèn)知中是這樣的:大禹為了天下蒼生,三過家門而不入。而《史記》是這樣記載的:'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也就是說,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真正原因是為父親治水無功受罰感到難過。 下一個(gè)問題是:夏朝到底是誰建立的?我清楚地記得我學(xué)的歷史是:禹死后,他的兒子啟繼承了帝位,建立了夏朝。從此改禪讓制為繼承制,'家天下'代替了'國天下'。昨天和我老公說起這個(gè)問題,他也堅(jiān)持說啟是夏朝的第一個(gè)皇帝。而《史記》記載的是舜死后,禹為了把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君,躲避到陽城,但是天下諸侯都不朝拜商君,而去陽城朝拜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國號(hào)約夏后(《史記》)。這樣看來,夏朝是建立是是禹而不是他的兒子啟。禹死后,把帝位讓給了伯益。但是禹的兒子啟奪取了帝位。啟繼位后,建立了世襲王權(quá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