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在游記中稱王士性為“王十岳”,被譽為中國人文地理學(xué)的開山鼻祖………… 王士性(1547—1598),字恒叔,號太初,宗沐侄,臨海城關(guān)人,人文地理學(xué)家。少年好學(xué),喜游歷。萬歷元年(1573年)中舉人。萬歷五年(1577年)進士,授朗陵(今河南確山)知縣。歷任禮科給事中。萬歷十一年王士性彈劾郭思極,稱其科場作弊,取中張居正之子張懋修。萬歷十三年(1585年)母去世,丁憂三年。萬歷十六年(1588年)復(fù)官,遷吏科給事中,不久因觸犯皇帝,被派往外官。歷官四川參議、廣西參議、云南副憲、山東參議等。他還在張家渡象鼻巖創(chuàng)建白象書院。萬歷二十六年卒於鴻臚卿任上。 士性一生,游跡幾遍全國,凡所到之處,對一巖、一洞、一草,一木之微,悉心考證;對地方風物,廣事搜訪,詳加記載,并成著作。有《廣志繹》、《五岳游草》、《廣游志》等,今被輯成《王士性地理書三種》。 老僧巖 苔衣深沒脛,一定不知年。 從君問息機,茫茫無始前。 石梁洞 跨壑渾無地,凌虛別有天。 誰能身似鶴,縱步入蒼煙。 再宿王將軍石室 其一 萬綠絪缊宿野煙,江南五月半晴天。 雙雙燕子逢人語,引得新雛掠水邊。 再宿王將軍石室 其二 種竹移花欲滿庭,高齋雨過萬山青。 怪來無事銷長日,起向松根斸茯苓。 冬日真陽道中 悲風黃葉落,哀思何翩翩。 振衣起中庭,明月墮我前。 馬蹄凍欲裂,野火燒不然。 僮仆忍朝饑,歷磴多苦顛。 行行過廛市,莫莫經(jīng)回川。 驅(qū)車曰未息,失路何當旋。 白岳東天門 東南有名岳,沿流探其勝。 丹崖挹曉氛,紫霞落飛磴。 海天一望平,松濤逗清聽。 行行上天門,一竇開石徑。 忽然見樓臺,金碧相緯經(jīng)。 樓高不知暑,云歸常晝暝。 縹緲樓中人,焚香擊清磬。 諵諵讀黃老,適與雅意稱。 羅漢洞 大壑渾無底,青山到處逢。 連岡抱曲澗,片片削芙蓉。 月冷時窺虎,云深尚蟄龍。 洞門落回飆,隔浦聞清鐘。 束炬達藍渡,百里藏仙蹤。 欲問桃花津,仙源杳無從。 惟馀澗下水,遲日照溶溶。 五老峰 真宰無終秘,靈山開左掖。 石池函玉髓,顛崖倚千尺。 寒雨晝常飛,明星夜可摘。 仙鹿不再至,空洞掛絕壁。 何來五老人,蛻骨化茲石。 我愛坐其麓,把酒酹空碧。 天風下瑤臺,吹我雙鳧舄。 遙向黃山去,一片浮云白。 登岱宗觀海行 泰岱山頭一片石,影落滄溟浸空碧。 鳥道捫星十八盤,峭壁回飆四萬尺。 雞鳴赤日升扶桑,日觀峰高海水黃。 徂徠梁父倒地伏,咫尺顥氣摩穹蒼。 金書玉匣秋煙里,七十二君呼不起。 長劍峨冠跨赤螭,梁園之客石城子。 振衣絕頂須眉開,吳越周秦何壯哉。 把酒問天天不語,罡風颯颯天門回。 乘風獨噀去東極,化作蜃市成樓臺。 老蛟奔走驪龍怒,珠光吐射三峰摧。 夫君揮手招八表,明月轉(zhuǎn)向青天來。 蓬瀛明滅不可睹,恍惚似欲揚塵埃。 五松亭亭還舊壘,白云封中年代改。 欲刬懸崖紀姓名,恐妒山靈泣真宰。 君不見秦碑昔已斷,漢策今安在。 莫憑寥廓駕黿鼉,但指陽烏即東海。 |
|
來自: 泮溪別館 > 《古詩詞薈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