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惲壽平.牡丹.臺北故宮博物館藏 惲壽平(1633年一1690年),初名恪,字惟大,后改字壽平,以字行。別號南田。作為明末清初著名的書畫家,他開創(chuàng)了沒有花卉畫的獨特畫風,是常州畫派的開山祖師。 自小敏慧,卻一生坎坷 惲壽平出生于官宦之家,又是書香門第,曾祖父、祖父、父親、叔父不是為官就是為學,從小敏慧,長相出眾,8歲便有詠蓮花之詩。清初遭遇戰(zhàn)亂,年僅12歲的惲壽平隨父遠走浙、閩、粵幾省,風霜露宿,歷盡艱險。后參加了福建建寧王祈的抗清隊伍。 順治五年(1648年),閩浙總督陳錦率六萬清軍強功建寧,15歲的惲壽平堅守孤城。城陷后,與兄皆被虜獲清兵營。陳錦無子,其妻見惲壽平聰明清秀,收為養(yǎng)子。惲壽平雖在總督府生活優(yōu)裕,但思親之情未絕。五年后,遇靈隱寺方丈相救,才得以與家人團聚。此后,他刻苦鉆研學問,古文、詩詞、書畫不精擅。 惲壽平崇尚氣節(jié),誓不應科舉。為了生計,變賣書畫也不向權貴低頭。在賣書畫生涯中,惲壽平在其甌香館中結識了唐字昭、莫云卿、莊子純、楊兆魯、笪重光、毛先舒、諸匡鼎等一時名流,相互切磋,共同唱和,尤其與王翚友情彌篤,二人游歷山水,品茗傾談,切磋畫藝,甚為投機。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惲壽平結束了勞碌、貧寒、悲涼的一生。其子惲念祖年方5歲,家貧不能舉喪,幸得王翠、董洪、鄒顯吉等老友鼎力相助才得以安葬。 真可謂是一生坎坷,飽經困苦。 秋園佳趣,鏡心 也許惲壽平 |
|
來自: 昵稱32937624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