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服是一種重要的能力,這種能力幾乎所有人都需要——不論你做什么工作,在什么地方,只要你還需要和別人打交道,你就隨時可能需要把自己的觀點“販賣”給對方,能否成功取決于你有沒有過硬的說服能力。 然而說服他人并不那么容易,因為大多數(shù)人都是“固執(zhí)己見”的。這里有十個說服的小技巧,順序沒有規(guī)律,想到寫到,希望對你有幫助。 *01、把觀點和對方的切身利益建立聯(lián)系。 雖然八卦是大多數(shù)人的喜好,但關心自己無疑是所有人的天性。你要說服對方接受你的觀點,首先要告訴對方這件事兒和他有什么關系,關系越緊密他越會慎重考慮,否則人家一句“關我屁事”就能噎死你! 我曾經(jīng)讓一個實習生去說服證人到庭作證。實習生很鄭重地告訴證人:“我們非常需要您,不然法院有可能會不認定起訴書指控的事實,所以請您務必……” 聽到這兩句話,我就知道他注定要失敗了。你需要我我就一定要去?我是你什么人?果然,證人拒絕了她,實習生沖著我苦笑又搖頭,示意我去聽電話。 我把電話接過來說:“請您來一方面是我們需要,另一方面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您在公安機關做的書面證言,被告人和辯護人都提出了意見,他們認為您在說謊,雖然我不贊同他們這種無端懷疑證人人品的做法,但畢竟人家在法庭上對著法官活生生地說,我只能拿著幾張您的證言筆錄,再反駁也缺乏力度,所以還希望您親自去法庭,證明您……” 我還沒說完,對方已經(jīng)怒不可遏地答應了我。 *02、對方經(jīng)驗豐富,你強調論據(jù)新穎。 人做出的絕大多數(shù)判斷都是基于自己的經(jīng)驗,有時候我們不得不去說服那些有著豐富經(jīng)驗的人。 這時候你的觀點可能很難被他接受,因為他從心里認為“我走的路比你過的橋都多”! 更重要的是,當人默認了一種經(jīng)驗之后,會本能地屏蔽掉那些與自己經(jīng)驗不符的信息,這意味著你說的那些可能他根本不會認真聽。 在這種情況下,不妨強調自己論據(jù)的新穎性。比如在介紹論據(jù)前加一句“根據(jù)科學家最新研究的成果”,或者“這是今年上半年統(tǒng)計出來的最新數(shù)據(jù)”。 與這種方法類似的,是強調論據(jù)的顛覆性。比如在介紹之前強調:“以前我們總認為……,最近有人提出了一種新的觀點,讓很多人徹底改變了以前的想法?!?/div> 強調論據(jù)新穎性和顛覆性的目的是提醒對方認真聽你的內容,這是說服對方的前提。當然,這些提示最好配合上相符的內容,否則對方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你在忽悠他。 *03、對方不愛聽的內容,快速低頻說。 如果有些內容你知道對方很可能不愛聽,但你又必須要說這些,那最好的方式是用較快的語速和較低的頻率去說這些。 說得快一點是因為當你的語速比較快時,對方來不及仔細分析和反應,也不容易插話反駁,等他反應過來時,你已經(jīng)說完了。 頻率低一些是因為高頻的聲音一般會讓人情緒煩躁,耐心喪失。相反,低頻會讓人感覺比較安靜,不容易躁動。 另外,當這些對方不愛聽的內容說完時,你可以加一句“不好聽的話我就說到這兒,不再往下說了”。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對方放松警惕,告訴他下面不會再惹他不快。事實證明,大多數(shù)時候,當對方要反駁我的時候,只要我加上這句話,他們到嘴邊上的話也就咽下去,不再說了。然后我可以繼續(xù)我的說服。 *04、和對方有感情聯(lián)系時,用感情說。 道理并不總是那么管用,尤其在夾雜了感情的情況下。如果你要說服的人和你之間存在感情聯(lián)系,那么最好的方式不是給對方講道理,而是跟他或她講感情。 比如我從外地出差回北京,我的女朋友執(zhí)意要開車來接我,但我卻想坐地鐵回去,我該怎么說服她不要來呢? 當然這樣說:“霧霾太嚴重,飛機很容易晚點,我不想你太辛苦開車來接我,況且路也不好走,萬一再出點兒意外,我豈不是要后悔一輩子!” *05、和對方?jīng)]有感情聯(lián)系,用道理說。 相反,如果和對方不存在(或不顯著存在)感情關聯(lián)時,講感情會讓對方覺得你太假,此時說道理是最聰明的做法。 同樣是上面的例子,如果要來接我的不是我的女友,而是單位負責開車的同事,他出于工作職責要來接我,但我卻想自己坐地鐵,我該怎么說呢? 我覺得最好這樣:“您考慮得真周到,但我還是想坐地鐵,因為回來后我還有些事情要做,萬一路上堵車恐怕時間就來不及了,反倒是地鐵更有保障,不過還是謝謝您!” *06、主動說反面的觀點,然后去反駁。 說服別人雖然不是辯論,但也不妨把反方的觀點拿出來討論一下。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第一,說服的過程是一個幫助對方進行思辨的過程,這樣的過程不能只有正面論證。有時候,恰恰是反駁的過程更具有說服力。 第二,如果對方有和你不同的觀點,但是你在說服的過程中卻沒有提到這種觀點,那他就可能在你說完了之后提出來,到時候你再去反駁,就把矛盾上升了。但如果你在他提出來之前主動說“可能有人會認為……”,然后給予反駁,這樣會把他的疑慮打消,進而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見。 *07、用對方能聽懂的語言說。 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人,他們時不時就冒出幾個生僻晦澀的術語,或者幾句洋文。貌似他們認為自己說出來的專業(yè)術語越多,自己就顯得越有權威,于是說出來的話也就越有說服力,這實在是太錯誤了。 有說服力的語言從來都是符合你所說服的對象價值觀和所處環(huán)境的語言。晦澀、專業(yè)、生僻的術語不僅起不到說服作用,反而會讓對方反感。至少我在遇到這種人的時候,心里會想:“你吹你的,我當什么都沒聽見!” 比較好的做法是用對方能夠聽懂的語言去說服他或她。甚至可以直接引用對方曾經(jīng)說過的話。比如:“我記得您也說過……” *08、給對方另一種選擇。 就算你再想說服對方,都盡量別讓人家只有一條路可走。因為人都不喜歡被決定,而喜歡自由選擇。所以如果你的說辭讓對方覺得自己別無選擇時,就算你說的再對,他也會心里不爽。 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話,不妨給對方提供兩個選擇,一個優(yōu)選,一個替代;或者至少說一句:“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一點想法,也許你也有更好的做法,我說的僅供你參考。”有實驗證明,這樣的做法會大幅提高自己觀點被對方接受的概率。 *09、不要讓對方當場表態(tài)。 除非萬不得已,否則千萬不要逼著對方當場就表示同意你的觀點。尤其當你并不處于權威位置時,對方可能會對你的觀點持猶豫態(tài)度,此時給對方一段時間的考慮,或許會更好。 有實驗證明,人們忘記消息來源的時間,明顯快于忘記消息內容的時間。所以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對方很可能接受了你的觀點,但他卻忘了是誰給他提供的這個觀點。 因此在說服對方的過程中,盡量不要說:“你說,我說的對不對?” *10、盡量在對方的右側說話。 這是一個小技巧,但在科學上有依據(jù)。 人類的左腦負責處理信息,而左腦支配的是右耳,所以從右耳進入的信息,更容易被大腦注意到。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話,選擇對方的右側說話。 當我不得不打電話說服別人的時候,我一般會想個辦法讓對方用右手拿著電話,這樣他用右耳聽的幾率會大很多。怎樣做到這一點?很簡單,盡量讓對方看自己的左手就行了,方法應該有很多吧…… 當面說服的時候我們一般能選擇位置。除非是位置已經(jīng)布置好,比如法庭上。不過我是公訴人,公訴人都坐在審判席的右手方向。哈哈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