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字逸少,東晉書法家。博采眾長。自成面目,善隸、草、楷、行各體。他也因?yàn)樘铺诘某珜?dǎo),被尊為書圣,代表作有《蘭亭序》《十七帖》《快雪時晴帖》等,對后世影響極大。 《十七帖》,積雪凝寒,思念倍深 《十七帖》是由21個書信片段組成的。因?yàn)榈谝黄杏小笆摺倍侄妹?,?nèi)容都是王羲之給朋友或者親戚的回信。部分原文如下: 十七日先書,郗司馬未去,即日得足下書,為慰。先書以具,示復(fù)數(shù)字。 十七日的時候,我寫了一封信讓郗司馬幫我捎去,但是他還沒走。今天就又收到您的來信,心里十分欣慰。之前那封信已經(jīng)寫得很清楚了,這里就再附上幾行字,讓郗司馬一起稍去。 龍保等平安也,謝之甚遲,見卿舅可耳,至為簡隔也。今往絲布單衣財一端。示致意。 龍保等身體安好,感謝問候,好想見你的舅舅一面,與他相別真是好久了。今天送上絲布單衣一件,僅表薄意 。 此積雪凝寒,五十年中所無。想頃如常,冀來夏秋間,或復(fù)得足下問耳。 這里大雪堆積,非常寒冷,五十年來所沒有的氣候了。想來您還是老樣子,希望來年夏秋之間,還能再次得到您的書信。 《十七帖》古樸簡約,被奉為草書中的圣教序 《十七帖》草書追求超然意境,古樸簡約,行筆自然灑脫,線條無論是方圓變化,都不媚俗,有漢魏質(zhì)樸書風(fēng)。他變方于圓,藏折于轉(zhuǎn),在圓轉(zhuǎn)處含剛健。 而且王羲之的《十七帖》里面有隸書和章草的筆法。他把隸書和章草字字獨(dú)立的書體,加上一些牽連進(jìn)行組合,使章法顯得靈活。并且《十七帖》不是一個時間所寫,所以就可以看出王羲之對書法的探索和演變。 唐宋以來,《十七帖》一直被人們當(dāng)做學(xué)習(xí)草書的無上范本,被書家奉為“書中龍象”。其在草書中的地位可以相當(dāng)于行書中的《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 王羲之最大的貢獻(xiàn),就是他總結(jié)前人隸書、行書、章草、楷書等特點(diǎn),形成了一種新的書法樣式。對于楷書的標(biāo)準(zhǔn)化,起到了巨大的引領(lǐng)作用。他的書法姿態(tài)豐富但不過分張揚(yáng),剛?cè)嵯酀?jì),既有法度,又有極高的審美。至今王羲之的作品,依舊是書法學(xué)習(xí)的一條主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