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很老了。 門口的臺階長滿了綠色的苔蘚,一叢一叢或茂密,或稀疏,安靜地生長著。時光很漫長,苔蘚就這樣悄悄地守著,守著時光,守著過往。夏末的風吹過虛掩的木門,吱呀一聲,長長的走廊蕩起一陣回音,驚嚇了一旁織網(wǎng)的蜘蛛。門鎖的鐵扣在微風中應聲滑落,劃出一道優(yōu)美的弧形,垂立下來,彈起一股塵土在光影里交錯。 老屋太老了,老得空氣中彌漫著一股霉味。墻壁上的石灰已經(jīng)風化,隱約露出底墻下的黃土,老屋此刻顯示著最原始的面貌,真實、質樸。廳堂上的屏風也舊了,木頭雕刻的圖畫仿佛變得生硬、枯瘦了許多,木頭架上干澀地綴著一張張蛛網(wǎng),原本堅固的屏風,松弛地懸掛在灰黑的柱子上,像老爺爺?shù)难例X,搖搖欲墜。老屋的屋頂也向后傾斜著,仿佛承受了太多歲月的重擔,本能地往外縮起肩膀。 老屋東側的角落里堆放著閑置的農(nóng)具:鋤頭、犁耙、畚箕、扁擔,農(nóng)具也老了,都缺了口,豁了牙,雜亂無序堆放在老屋,使老屋看起來更加滄桑。只有堆放在老屋里的木柴,隱約閃現(xiàn)出一絲光亮,并在下雨的時候,努力吸收老屋的潮氣,悄悄地維持著老屋的干燥。 老屋老了,變得安靜了。午后懶懶的陽光透過窗戶投射進來,黑色的地板上,一只只小小的地豬悄悄爬動著,墻根縫里的沙牛臥在指甲蓋大小的窩里,靜靜的品味著無人打擾的老屋時光。 老屋老了,空了。以前滿滿一屋子的人如今都奔赴四方,那早上次遞而響的開門聲,鍋鏟翻動的聲音,濃濃的煙火氣息如今都塵封在老屋的回憶中。老屋的灶臺下,曾經(jīng)厚實的木碳已經(jīng)變成了泥土,薄薄的緊貼著地面。 只有孩童嬉鬧的時候,老屋才能散發(fā)著一點煙火氣息。當中午的陽光懶洋洋地照耀著老屋,山村陷入短暫的慵懶的時候,在老屋投射下來的一片蔭涼中,兩只母雞臥在墻根下,撣撣羽毛,打著盹。調皮的孩童覓得老屋的清涼,玩起了過家家的游戲,他們在老屋里做菜,帶娃,勞作,洗漱,一如多年前居住在這里的人們,熱熱鬧鬧地從這間屋子跑到那間屋子,木門、鎖扣聲不斷地響起來,嬉戲打鬧的聲音透過墻縫飛揚著。老屋此刻才重新煥發(fā)出勃勃生機,一如當年人們居住的時候,那繞著墻根開成一片的鳳仙花,紅亮亮的,耀人眼目。 老屋雖然很老了,像一個久經(jīng)風霜的老人,但趟過歷史的河流,留給每一個人的卻是踏實的感覺。走過那么長的歲月,人們回憶起來時,記憶里都是老屋熱熱鬧鬧的煙火,那些快樂、幸福的時光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今老屋雖老,卻變得愈加厚重,它屹立在村莊一年,人們就會踏實一年甚至很多年。 因為老屋在,根就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