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旅行的重頭其實在西西里, 原本想偷懶把羅馬輕描淡寫的略過, 想起好幾個朋友最近也要去, 所以還是絮絮叨叨的總結下, 把自己記得的內容整理下。 我喜歡巴黎, 雖然如果你從南法一路北上到了巴黎后, 會覺得它陰冷又臟亂, 但它真的很棒, 三大頂尖的美術館, 代表了不同風格的藝術, 再加上羅丹莫奈等等家伙, 你會覺得巴黎四處都充滿的藝術的氣息, 連路人都是高雅自帶藝術感的。 我也喜歡羅馬, 雖然它也有臟亂差, 雖然它也有人潮的洶涌, 但它有隔壁的梵蒂岡, 關鍵是, 腳下隨隨便便就能發(fā)現(xiàn)古羅馬的遺跡, 感覺整個城市本身就是一部死了但又活著的歷史。 羅馬的美和巴黎的美, 是不同的。 對于我這種愛走路的家伙來說, 羅馬城并不是特別大, 我是說,主要的景點區(qū), 不包括郊區(qū)及城墻外的區(qū)域。 當然,那個outlet也不在此范圍內。 先從地理位置和景點布局上來說說。 看看之前放上去的那個地圖, 可以一目了然。 圖上標識A區(qū), 是中心火車站, 是主要的交通樞紐中心, 去往其他城市的火車或汽車, 去往機場的火車或大巴, 去往outlet的大巴, 市區(qū)內的主要大巴總站, 以及地鐵的主要站點, 都在這里及周邊。 前面說到羅馬就是一座活著的歷史城, 如果你第一次抵達羅馬, 從火車站出來, 就能在右手邊(當然要看你從哪個口出來哈哈), 看到一睹不算高不算長的墻, 遺址哈! 當年和高盧人戰(zhàn)敗后, 古羅馬人第一次修城墻保衛(wèi)自己, 就是這道墻。 公元前的哈! 當然,在外圍還有一道, 如果你坐車進城的時候, 也一定會遇到, 這道墻是后來羅馬城擴大后建的, 把臺伯河及七丘小弟們都圍了進去, 羅馬帝國后期大概三世紀的事哈。 扯多了, 我不記得兩個城墻的名字了, 自己去查。 古羅馬的城市建設, 其實是有一定套路的。 常常叫“營寨城”。 你把整個城市看成一個一個方形, 先找到這個城市的中心廣場, 以廣場為中心, 交匯的東西和南北必然會有主干道, 十字型或者T字型。 一些公共活動或公共建筑, 一般都在中心廣場附近。 當然, 最早的時候古羅馬城邦都是為了軍事目的, 所謂很多都是按兵營需要來設計, 往后發(fā)展, 對,隨著人類文明的發(fā)展, 隨著人類精神文明的發(fā)展, 隨著人類除了天天打仗還想過日子的想法, 也增加了很多城市生活娛樂的需要。 所以你常常會在中心片區(qū)找到搞各種宗教活動的神廟禮堂之類, 以及政府辦事機構, 以及公共澡堂子圖書館集市等等。 然后被十字或T字分開的其他區(qū)域, 就是老百姓的居住區(qū)或活動區(qū)。 又扯遠了, 再拉回來。 所以啊, 你按上面的套路, 其實去很多帶古羅馬痕跡的歐洲城市, 都能找到規(guī)律。 中心廣場、主干道,東西南北, 教堂禮堂在哪, 博物館公園在哪, 老百姓住哪, 基本上都能有個大概的方向。 當然了, 城市被毀或重建過的除外。 那你又會問了, 按上面的套路, 為啥上面那個地圖里看不出來呀! 為啥沒有明顯的十字T字??! 那當然了! 因為咱羅馬牛啊, 咱最先就建好了自己的城啊, 那時候咱還沒有開始規(guī)劃啊! 所以, 各位看官, 我上面說的并不是羅馬, 而是羅馬的殖民地或者帶古羅馬痕跡的城市, 哈哈哈。 對,沒錯,龐貝古城算一個, 很明顯的規(guī)劃痕跡。 這次我徹底的扯回來。 繼續(xù)看上圖。 B區(qū),就是古羅馬遺跡的片區(qū)啦。 人人都要去的斗獸場啦, 凱旋門啊, 還有眼尖能看出來的羅馬廣場奧古斯都廣場凱撒廣場, 以及各種你都不一定找得到的密涅瓦神廟及廣場等等, 都在這一片哈。 這里提一下七丘。 七丘,就是七座山啦! (此處想起了青丘白淺大俠,嘿嘿) 羅馬神話里有說, 羅馬最初是建在景色秀麗的七座山上, 所以也有七丘之城的稱呼。 B區(qū)就涵蓋了其中的幾座, 包括帕拉蒂諾山之類。 這一片, 如果你對古羅馬歷史有興趣, 又對古羅馬建筑很關注, 那你可以在這里泡上一整天了。 我曾經(jīng)信誓旦旦的做好筆記, 準備去里面觀摩一番, 茫然的發(fā)現(xiàn), 老師講過的都是復原圖, 實際很多都只剩下一些殘骸了, 甚至, 全篇講完若干結構后, 發(fā)現(xiàn)實際只剩下其中一根柱子的底座。 光憑自己的見識, 完全無法識別啊! C區(qū),梵蒂岡。 D區(qū),博格塞公園。 這兩個地方推薦都去哈。 梵蒂岡,不用說了, 大教堂,博物館,萬眾矚目, 于是,人也是最多的。 西斯廷教堂里有米開朗基羅爺爺?shù)奶祉敭嫞?/p> 觸目驚心, 看的感動。 隔壁還有拉斐爾的雅典學院, 原本在書上讀到以為是小小的一副, 后來發(fā)現(xiàn)居然是整面墻, 一個相機居然都拍不滿。 博格塞公園, 哈! 因為里面有博格塞美術館, 它原本是人家的別墅, 后來改為美術館了, 里面有貝尼尼的經(jīng)典作品, 雖然值得看的不算最多, 但真不建議錯過。 剩下的區(qū)域, 都是游客常常會去的, 步行溜達就可抵達。 諸如, 一堆人坐著的西班牙廣場(感謝赫本), 毫不起眼的真理之口(感謝赫本), 許愿池,萬神廟, 各種廣場,各種集市, 各種教堂,各種遺跡, 以及路邊的各種冰激凌披薩店Pasta…… 寫到這里我都開始想念這個城了, 雖然才回來。 天哪,啰啰嗦嗦這么多, 居然還沒有講到重點。 我原本還有講解思路的, 現(xiàn)在被自己的啰嗦搞得一團漿糊。 等會,我提下臺伯河的事。 臺伯河,在地圖里看到的那條藍帶就是, 正好將羅馬城與梵蒂岡分開。 我第一次到羅馬的時候, 就從火車站走到博格塞公園, 再繞到臺伯河邊繼續(xù)走, 突然發(fā)現(xiàn)前面的天使雕像眼熟, 才發(fā)現(xiàn)走到了通往梵蒂岡的圣天使橋, 沿著臺伯河繼續(xù)往南, 可以一直繞到斗獸場那邊。 我還記得當時在路邊遇到的一個老頭, 他衣冠整潔, 白發(fā)須須, 一手提著貌似剛下班的公文包, 一手拿著外套。 我之所以記得他, 是因為我看著他拿著的衣服一直拖在地上, 一直淡定的不緊不慢的走, 一直拖啊拖。 我也還記得天黑時不小心闖入的臺伯河邊的一個聚會, 我在那吃過一個漢堡。 天哪,我的主線在哪里, 我不知道該如何往下寫了。 那就閑扯。 先從斗獸場開始。 要看懂它, 你得了解他的來歷, 他為何而建, 如果要深入, 你還得了解下古希臘羅馬建筑的那點套路。 不說別的, 多立克、愛奧尼亞、科林斯不同的柱式應該要會區(qū)分。 比如下圖: 這是斗獸場的一面, 可以看到不同樓層的柱子風格是不同的。 從下往上, 分別就是多立克、愛奧尼亞、科林斯。 多立克比較簡單, 是最希臘最遠古的柱式。 愛奧尼亞, 每次我就想到了奧尼爾, 它是一種兩邊帶卷的樣式。 科林斯, 是最美的一種, 有蕨類植物。 漂亮不? 上面這是最簡單的區(qū)分方法。 我第一次去, 只知道這斗獸場當年的故事, 第二次去, 讀到其他的書, 才知道這地方原來是尼祿他老人家當年的金殿里的噴水池。 好啦, 自己去看筆記翻書。 斗獸場因為游客眾多, 所以啊,看好錢包, 雖然我從來沒在羅馬被偷過。 如果對古羅馬歷史感興趣的, 建議你帶著書或攻略, 路過凱旋門, 沿著這條路, 去參觀下古羅馬廣場。 俺曾經(jīng)做好了筆記, 還帶了書, 才慢慢看明白一點點。 不然, 你大部分看到的都是這樣: 保存的好一點的,也有這樣: 當然也有能看得到完整建筑結構的, 但大多數(shù)看起來, 都是這樣的感覺: 好像也沒啥……好像也沒啥! 要是沒人提起, 鬼知道這個石墩子曾經(jīng)是個威武的啥。 所以啊, 多讀書是多么重要啊。 這一片區(qū),有兩個出入口(我知道的兩個), 常規(guī)入口就是從凱旋門這邊進來, 常規(guī)出口就是逛完之后靠近圖拉真記功柱的出口。 如果你嫌人多, 可以反著走。 當然,如果你配合著復原圖來看, 更能明白。 不然, 你能看得出下面這里其實是個集市么? 古羅馬廣場和奧古斯都廣場中間有個大道, 就是赫赫有名的帝國廣場大道, (請忽略百度地圖這惡心的標識) 上圖箭頭就是這條大道。 沿著箭頭的方向, 走起來特別舒服, 時不時還有馬車經(jīng)過。 你想呀, 走在這條大道上, 兩邊就是古羅馬廣場、奧古斯都廣場、涅爾瓦廣場, 還有圖拉真還有集市, 等等等等, 甚至你走在的腳下都是未挖掘出來的古羅馬城, 那是何等心情! 來,分享一些這條路上的故事。 沿著這條路直下, 左手邊一座看起像蛋糕的威武建筑, 就是伊曼紐爾二世紀念堂。 純白建筑, 雖然與周邊的古羅馬顯得格格不入, 但也算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因為是意大利獨立后所建, 算得上是意大利人的祭壇了。 所以,臺階上不能是坐人的。 入口還有專門的人一句一句的叮囑所有上去的游客。 可以爬上去看看, 登高可以看得遠。 紀念堂旁邊有米開朗基羅重新設計過的廣場, 有教堂, 也有博物館, 有耐心可以慢慢逛。 兩次來羅馬, 我都混跡在這個地方, 于是, 在圣瑪利亞教堂的大理石臺階上, 我留個了痕跡。 從這里繼續(xù)往右手邊走, 一小段距離之后就是真理之口。 托赫本的福, 因為一部《羅馬假日》, 這里超火的。 我每次路過這里都看見一隊人在那排隊照相。 2014年是這樣。 2017年還是這樣。 路過這里,便可以走到臺伯河。 沿著臺伯河游走, 無論是在哪一邊, 無論是哪個季節(jié), 都各有各的風景, 很愜意。 天哪, 閑扯了好多。 眼看肚子餓了, 趕緊再多補兩句。 我把能想到的都提示給你吧。 梵蒂岡, 宗教圣地, 你一定回去吧。 每周日中午, 教皇他老人家會站梵蒂岡廣場邊的窗口講話, 你可以看到他的真人。 當然, 這一天的人會十分特別格外的多, 就這么說吧, 整個廣場是會站滿人的! 沒錯, 這個大廣場上全是人,人,人,人,人…… 所以, 要真想看到教皇真身, 得有站在太陽下的耐心, 也還要有決心, 更要早早的去占個好地方。 請記得是在這兩個人中間的那個窗口。 梵蒂岡的博物館, oh,老天, 請一定要記得網(wǎng)上預約,一定! 我曾經(jīng)拿著訂好票的打印紙, 輕松的從那個排了有好幾里的隊伍旁路過, 各位您知道我是什么樣愉悅的心情么! 因為里面精品太多, 所以人也是暴多, 不要想著淡季淡季, 我覺得他們一年四季都沒有淡季! 精品太多, 非常值得去擠一擠。 西斯廷教堂里, 全是抬著頭的人, 不能動彈。 當我仰著頭累到脖子酸的時候, 內心深深的為米開朗基羅**, 我無法用一個詞來形容那種心情。 我最喜歡的一個小細節(jié), 是這里: 當然, 這是網(wǎng)上搜來的圖。 米開朗基羅有很多作品, 包括圣彼得大教堂里還有他的《圣母憐子》, 諸多作品都值得稱頌, 但西斯廷教堂天頂畫是最震撼的。 如果你有對老米爺爺有更多的了解, 你應該會在他的畫下仰著頭,流著淚吧。 不確定這個鏈接能否用, 可以聽下。 http://www.ximalaya.com/20232805/sound/14592316 哦,對,還有圣彼得大教堂。 除了它有《圣母憐子》外, 還有一處很讓我震撼。 那一日, 我在大教堂里游走, 一個女孩突然就引入眼簾, 她是這樣的: 如同一個圣女, 站在一道潔光之下。 我看待了, 居然躲到墻腳, 不知道被什么感動到了, 滴了幾個眼淚。 另外, 圣彼得教堂也是免費的, 當然,去登頂是要收費的。 一如既往, 統(tǒng)統(tǒng)都要排隊! 我教威武。 哦,對了, 記得從教堂出來在旁邊的郵局給你的朋友寄個卡片唄。 很難忘,梵蒂岡。 我曾經(jīng)在廣場旁邊的柱子下, 睡了一覺。 第二次去,仍然去小憩了下, 算是憶下當年。 說到梵蒂岡廣場, 好了,不得不提貝尼尼同學了。 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廣場及無數(shù)根柱子, 都是他老人家設計的哈! 如果你喜歡上他, 那一定要去博格塞,博格塞,博格塞! 一如既往,先預約,先訂票,按時去! 人家可不是像其他博物館, 人家高冷的很, 人家每天限時限量。 博物館里我基本不拍照, 所以手機里找不到圖了哈。 這個美術館在公園里, 值得你去溜達溜達。 而且, 從公園溜達出來, 你可以遠遠的看到梵蒂岡, 而且, 走兩步就可以到傳說中的西班牙臺階哦(感謝赫本)。 好了,最后,如果時間有限又一定要去的地方, 那我要說的是萬神殿了。 上一篇提過, 就不啰嗦了。 最后啰嗦一下下, 萬神殿里有拉斐爾的墓。 你喜歡他的話, 可以先去梵蒂岡博物館里看看《雅典學院》, 里面有他的自畫像, 他把自己偷偷的畫在了右腳落。 網(wǎng)上找了張圖, 右下角我圈起來的就是他, 比比開朗基羅帥許多哈。 我自己在人群中拍到的是這樣的: 碩大的一整面墻, 全是美美的色彩。 關于拉斐爾及他的點點滴滴, 貌似也有這個鏈接, http:///iUF9F8 不確定是否能聽。 不行了,寫不動了。 趕緊總結! 暫存一口氣,最后說一句。 意大利,美食,你一定不會錯過。 冰激凌,你一定不要吃一個就好??! 好了, 以2014年的游走地圖結個尾吧。 就在那里, 等著你行走, 等著你觀摩, 等著你撫摸。 一切,安然。 我最最最最后再提醒一句: 記得看書! 古羅馬, 希臘神話, 圣經(jīng)故事, 建筑學, 藝術史, 文藝復興, 米開朗基羅, 拉斐爾, 達芬奇, 貝尼尼, …… 按關鍵字去圖書館搜! 吐血回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