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病后陰陽不相維系。陽欲上脫,或喘逆,或自汗,或目晴上竄,或心中搖搖如懸旌; 陰欲下脫,或失精,或小便不禁,或大便泄瀉。 一切陰陽兩虛,上熱下涼之證。 脈上盛下虛,兩寸搖搖,兩尺欲無,數至七至。 熟地30g 萸肉30g 生山藥20g 生龍骨20g 生牡蠣20g 茯苓10g 生杭芍10g 烏附子5g 方中何以不用人參? 人參之性補兼升,以治上脫,恐氣高不返。人參與赭石同用,始能納氣歸根。 而此證兼下脫,故赭石又不可用,所以不敢用人參。 熟地生藥一一陽之上脫,皆因真陰虛損,不能潛藏元陽,陽氣始無所系戀而上奔。重用熟地山藥以峻補真陰,俾陰足自能潛陽。 附子芍藥一一附子辛熱,原與元陽為同氣,協同芍藥之苦降,自能引浮越之元陽下歸其宅。 萸肉龍牡一一收斂之性,使陰陽固結。 上三組藥,可令元陽不復上脫,而真陰自不下脫矣。 此方能治脫證,而并能治因虛痹之心疼。凡人身內外有疼處,皆其氣血痹而不通?!侗窘洝分^山茱萸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濕痹。是萸肉不但酸斂,更善開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