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經典著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xiàn)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 這本書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故事,故事中穿插了加勒比海沿岸小鎮(zhèn)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云變幻的歷史。作品里融入了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宗教典故等神秘元素,現(xiàn)實與虛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壯麗的想象世界。 《百年孤獨》的開篇一直被公認為經典,甚至被稱為偉大的開頭,那么它到底經典在哪里?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它的開頭吧。 多年以后,面對行刑隊,奧里雷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那時的馬孔多是一個二十戶人家的村落,泥巴和蘆葦蓋成的屋子沿河岸排開,湍急的河水清澈見底,河床里卵石潔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 這是《百年孤獨》的經典開場白,被無數(shù)小說家效仿。有書君選取的是范曄翻譯的版本,譯本有很多種,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找來比較一下不同。 開頭的第一句話,短短42個字,卻包含了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種時空概念,這開創(chuàng)了一種幾乎前所未有的敘述方式:站在未來的角度回憶過去。將三種時空概念融合得如此精煉、自然,有書君還沒有在其他作者身上見過,可見馬爾克斯功底之深。 接下來是典型的倒敘結構,但是其功力不在于新穎的倒敘結構,而是給讀者留下了巨大的懸念,讓人不得不讀下去。主人公開篇就面臨死刑,是什么導致他必須面對死亡?父親帶主人公去見識冰塊,冰塊是否有什么象征意義?這些問題作者都沒有直接交代,我們只能去書中尋找。而最后一句“河床里卵石潔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突然把人拉入了神秘、魔幻的空間。 其實,這樣的開頭在寫作中極富挑戰(zhàn)性和冒險性,就像是一場足球賽,解說員一上來就告訴了觀眾本場比賽的結果。已經知道了結果,看下去的興趣就會大減,一旦寫得不好,很容易就會讓讀者失去讀下去的欲望,但顯然馬爾克斯做得很好。 如果讀了開頭戛然而止,你對這段文字除了好奇還有怎樣的思考,在有書君看來,人在死亡前到底會想起什么?馬爾克斯在這段文字中回答了這個問題。 面對死亡,當然有對死亡的恐懼和對生命的留戀。但是恐怕更多的是對人生旅程的追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經典開頭告訴我們,面對死亡,人最容易走進自己的記憶深處,人生過程中那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和經歷在遠處熠熠閃光。正是這些事物和經歷,組成了荒誕不羈的人生之夢。加西亞·馬爾克斯從“冰塊”開始把人們帶進了夢幻人生和魔幻之旅。 馬爾克斯的這一寫法引起無數(shù)作家的模仿,在中國,莫言、余華、蘇童、格非、陳忠實、韓少功等作家的寫法,或多或少都受到馬爾克斯的影響。 有書君舉幾個例子,大家看一下,能不能讀出一些馬爾克斯的影子。 陳忠實《白鹿原》:白嘉軒后來最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中娶過七房女人。 余華《難逃劫數(shù)》:直到很久以后,沙子依然能夠清晰地回憶起那天上午東山敲開他房門時的情景。東山當初的形象使躺在被窩里的沙子大吃一驚。那是因為沙子透過東山紅彤彤的神采看到了一種灰暗的災難。他隱約看到東山的形象被摧毀后的凄慘。 莫言《紅高粱》:一九三九年古歷八月初九,我父親這個土匪種十四歲多一點。他跟著后來名滿天下的傳奇英雄余占鰲司令的隊伍去膠平公路伏擊日本人的汽車隊。奶奶披著夾襖,送他們到村頭。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莫言的《檀香刑》,余華的《兄弟》、蘇童的《1934年的逃亡》,韓少功的《日夜書》,甚至郭敬明的《幻城》等等,這些書的開頭都帶著明顯的《百年孤獨》的開篇的影子。 包括馬爾克斯自己,這樣經典的寫法還體現(xiàn)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純真的艾倫蒂拉與殘忍的祖母》這兩本他自己的作品又重現(xiàn)了這一寫法。 馬爾克斯的這一經典開頭影響了世界上無數(shù)的作家,他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讓無數(shù)作者不斷提起,重復模仿還樂此不疲。對中國新時期文學創(chuàng)作來說,沒有哪一部作品像《百年孤獨》一樣,有那么大的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