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棣16歲那年,父親朱元璋為他賜婚。朱棣的妻子就是魏國公徐達的長女,史書中說她:“幼貞靜,好讀書,稱女諸生。”顯然,這是一個很有才學的女人。 對于皇-家來說,基本上大部分婚姻都是跟政治掛鉤的,朱棣也不例外。徐達跟朱元璋是一起長大的伙伴,而且徐達一直跟著朱元璋打天下,是大明第一功臣。這門親事對于青少年時期的朱棣來說,具有非常重大的政治意義。 被冊封為燕王妃的徐氏,秀外慧中,而且能文能武。就是這位徐妃,后來成了朱棣得天下、治天下的得力賢內(nèi)助。 洪武九年正月底,這是朱棣難忘的一天,就在這天,朱元璋為朱棣和徐氏舉辦了隆重的婚禮,從此以后,兩人的命運便緊緊連在一起了。徐氏也成了朱棣生命中最重要的奇女子。 在洞房花燭之前,朱棣并未見過這位徐家千金,只聽父親和周圍的人說她不僅顏值高,而且氣質(zhì)也好。朱棣初次見到徐氏,才知此言不虛,這是個賢惠的媳婦兒。 由于徐氏身份的特殊性,她在政治上給予朱棣的幫助也很大。 首先,徐氏的父親徐達在朝中可謂舉足輕重,而且手握重-兵,有著相當豐富的軍事經(jīng)驗。徐氏成為燕王妃,那么徐達就是燕王的岳父,肯定是要站在朱棣這一邊。這無疑讓年輕的朱棣有了個大靠山。 其次,徐氏深得婆婆馬皇后的喜愛,再加上朱棣是由馬皇后一手帶大的,原本就有母子一般的情誼,徐氏的出現(xiàn)使得馬皇后對朱棣的袒護有增無減,所以,無論做什么朱棣都有馬皇后這條退路。 徐氏雖然溫柔美麗,但不是個嬌嬌女,也許跟她出身將門有關(guān)。作為朱棣的賢內(nèi)助,表面文靜的徐妃,還曾給朱棣立下赫赫戰(zhàn)功。 朱棣靖難之時,建文帝派出李景隆圍攻北平城,此時的朱棣已前往東北的寧王朱權(quán)那里請求支援,整個北平守軍不過萬人,都是些老弱病殘,而且還沒有像樣的將領(lǐng),而朝廷前來圍攻的軍隊卻號稱五十萬之眾。整個北平城,危在旦夕,在這個危急時刻就是徐妃拯救了北平。 當時,李景隆下令軍隊主要攻擊北平的九個城門,正南方的麗正門,就是今天的正陽門,是攻擊的重點。守城人員一面拼死抵抗,一面向徐氏告急。這位徐王妃,別看平時端莊,真打起仗來也是有勇有謀,但畢竟是大將軍徐達的女兒,巾幗不讓須眉。 城里的男子都已經(jīng)登城戰(zhàn)斗了,于是她親自率領(lǐng)城中婦女兒童,登城助戰(zhàn)。她一登上城墻,守軍士氣大振,立刻就把建文軍隊的氣勢給壓下去了。 北平西城的阜成門,也是朝廷軍隊攻擊的重點,據(jù)說部分建文軍隊一度在都督瞿能的率領(lǐng)下攻入城門,但李景隆惟恐他們奪了頭功,下令等待大軍并進。燕軍將士連夜在城墻上潑水,那時正是寒冬,水很快結(jié)冰,第二天再戰(zhàn),城墻已經(jīng)無法攀登了。 就這樣,一座僅僅靠老弱病殘守衛(wèi)的孤城,抵抗住了數(shù)十萬人的日夜進攻。 等朱棣回到北平,看到徐氏的戰(zhàn)功,又驚又喜。朱棣為能有這么好的媳婦感慨不已。倘若沒有徐氏,后果不堪設(shè)想。說不好,北平已經(jīng)落入敵手,等著自己回去繳械投降呢。 朱棣靖難期間,徐氏是毫不猶豫的站在了丈夫一邊,為此不惜跟自己的兄弟姐妹鬧翻。 后來朱棣打跑了建文帝,成功上位,徐王妃也成了徐皇后,為了幫朱棣穩(wěn)固地位,徐皇后采用夫人戰(zhàn)略,在宮中召見了七位官員的夫人。 朱棣的成功跟徐氏不無關(guān)系,在朱棣眼里,徐氏是自己身邊無可取代的助手。 作為妻子,當朱棣在靖難成功后竭力為自己“正名”的時候,徐皇后也盡力幫助。朱棣上位后的第一個新年,一部《夢感佛說第一希有大功德經(jīng)》頒行天下,為朱棣應(yīng)得帝位大造聲勢。這部經(jīng)書的序言正是徐皇后寫的。 飽讀史書的徐皇后不僅撰寫了這部聲言丈夫“君-權(quán)天授”的經(jīng)書序言,還編寫了《內(nèi)訓》,《勸善書》等,頒行天下。這些文字對于教育女性,倡導修德勸善,為丈夫贏得民心,制造聲勢,起到很大作用。 正因為這些,徐氏在朱棣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后來雖說朱棣身邊的女人多如牛毛,但都無法取代徐氏,在徐氏四十六那年病死后,朱棣極為悲痛,此后十幾年,再也沒立過皇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