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方:龍膽草12g 梔子12g 當歸12g 木通12g 澤瀉12g柴胡15g 黃芩15g 生地黃24g 紫草皮30g 白鮮皮30g 連翹30g 車前草30g 甘草10g 每日一劑,水煎服。 主治:濕熱內蘊外兼風熱的多種癢疹,諸如濕疹、藥疹、蕁麻疹、帶狀皰疹、男女外陰濕疹、全身無名瘙癢、潰瘍等等。 多年以來,我在龍膽瀉肝湯中加入白鮮皮、紫草皮、連翹,作為基礎方,用于治療濕熱內蘊外兼風熱的多種癢疹,屢用屢驗。 針對濕熱這一病機,使用清利濕熱之龍膽瀉肝湯,可以收到一定退疹止癢的效果。然而,龍膽瀉肝湯畢竟缺乏擅治皮膚病癥的專藥,且該方涼血解毒之力不足,且無祛風止癢之功,所以退疹止癢之功效尚不滿意。有鑒于此,我特加入治療皮膚癢疹的專藥白鮮皮,取其清熱燥濕、祛風止癢之功,又加入長于涼血解毒、活血通經的紫草皮,以及擅長清熱解毒、消退斑疹的連翹,這樣一來,本方不僅長于清利濕熱,又可涼血解毒,且能祛風止癢,乃成退疹止癢之妙方,姑且名曰加味龍膽瀉肝湯。(《感悟中醫(yī)》----馬有度) 古道瘦馬體悟:此方我除了嚴守本方外,又在其中加了地膚子、蛇床子、苦參、夜交藤幾味藥效果更好。 舉例示之:曾治一位男性患者,65歲,一名老退伍軍人,全身瘙癢長達近十年,治了無數(shù)中西醫(yī),都未能治愈,十分痛苦,經人介紹找到我,請求中醫(yī)治療。 刻診:身上無斑無疹,白天黑夜就是一個癢,有時癢起來抓撓的遍體鱗傷,慘不忍睹。查舌微紅苔薄膩,口中晨起微苦,脈浮滑微數(shù),性格著急,飲食尚可,愛喝烈酒,陰囊潮濕,大便微溏,辨為濕熱蘊結,風熱郁表。先予中成藥,防風通圣丸一周量,復診,稍有小效,但不明顯。余問能否喝湯藥,答之,效果怎么樣?我說先吃幾付再說,于是處方:加味龍膽瀉肝湯加地膚子30g、蛇床子30g、苦參10g、夜交藤50g,五劑,水煎服,日三次。 再診,一見面就說你開的藥太苦了,我一笑問之,身上還癢么?他說好多了,這是幾年最輕松的時候了。藥再苦,我也要喝,這比癢好忍受多了。我樂了,效不更方,提筆又開出七劑,喝完近十年瘙癢癥痊愈。 臨床上,我用加味龍膽瀉肝湯經常治療濕熱型蕁麻疹、玖瑰糠疹及各種無名癢疹和瘙癢癥,可以說只要對癥百分之百有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