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志鵬 我與《道德經(jīng)》的故事 十多年前,在公司的招生會上,看見黃金東老師將整本《道德經(jīng)》倒背如流,感覺非常震驚,臺下的聽眾隨便問第幾章,有什么內(nèi)容,或者抽取《道德經(jīng)》里面的任意一句話,問這句話在第幾頁,第幾句,東哥都能對答如流。太牛了,當(dāng)時就想,什么時候我也能把《道德經(jīng)》背下了就太酷了,于是私下找金東老師教我,在東哥耐心的講解下,我居然只花了不到一周的時間也把《道德經(jīng)》背完了。從此就和《道德經(jīng)》結(jié)下不解之緣。 在背誦《道德經(jīng)》之前,對它的認(rèn)識只停留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還是在電影《太極張三豐》里面學(xué)來的。隨著背誦的深入,發(fā)現(xiàn)好多耳熟能詳?shù)木渥?,原來都是出自《道德?jīng)》,例如: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道法自然;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網(wǎng)恢恢 疏而不失;知足者富;大器晚成,大音希聲.....越來越覺得這本書太了不起了,喜歡的不得了,于是反復(fù)研讀,常看常新,以至于我大兒子的名字都是取自《道德經(jīng)》的第三十九章里面的內(nèi)容。
《道德經(jīng)》的八大思維據(jù)司馬遷在《史記老子傳》中的記載,《道德經(jīng)》是老子在出關(guān)之前,在守城頭目尹喜的請求下,根據(jù)自己的生活體驗和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鑒,追溯其根源寫出來的。 《道德經(jīng)》自問世以來,歷朝歷代都不斷有人推崇,分析解釋《道德經(jīng)》的文章不計其數(shù),人們嘗試從各個角度去解析文章的意思以及作者的意圖,想借此得以更深層次的去理解它。今天在網(wǎng)上就看到一篇《道德經(jīng)最厲害的八個思維》(作者不詳),覺得蠻有意思的,于是繪制成圖,整理成文,讓自己能夠加深記憶和理解。
一、對立統(tǒng)一思維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老子認(rèn)為,高下,美丑,前后,禍福這些都是相輔相成、對立統(tǒng)一的,甚至在某種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的。 這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辯證法思想,讓我們看到對立物之間的真實關(guān)系。記得日本的松下幸之助在他的自傳中也提到這句“美之為美,斯惡已?!睂λ挠绊?。 這個分支的主干,我畫了一個陰陽太極圖表達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對立而又統(tǒng)一的。 二、逆向思維第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紛亂,有忠臣。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strong> 老子透過現(xiàn)象看到問題的本質(zhì),他認(rèn)為,仁義、孝慈、忠義恰恰是社會風(fēng)氣壞的表現(xiàn),是大道被破壞的表現(xiàn)。 就如我們當(dāng)下比較流行的一句話:一個人越在人面前炫什么,就說明他越缺什么。 這個分支主干我用了兩個相向而行的箭頭表達逆向思維,寓意:凡事要追根溯源,究其本質(zhì)。 三、不爭的思維老子曰在書中多次提到“不爭”:“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水利萬物而不爭”、“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是你的不必爭,不是你的不用爭。老子認(rèn)為,聰明人能在最恰當(dāng)?shù)臅r候示弱隱強,做出退讓。老子一向的主張是:退,守,弱,柔。不爭,才能保全自己,才能立足不敗之地。 這個分支主干我用了一朵蓮花來表達“不爭”。寓意:你若花開,蝴蝶自來。 四、利他思維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崇高的人就像水。水具有種種美德,他滋潤萬物有利于它們生成,而又不和萬物相爭保持平靜,處在人人都厭惡的低下地方,所以,水性接近于“道”。 老子之所以推崇水,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只有利他的人,才是無敵的。只有利他的人,才會有精神上的大格局,有靈魂上的高度。 五、自我超越的思維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老子認(rèn)為,能了解別人的稱為機智,能認(rèn)識自己的才叫有智慧和通達。 同樣地,能戰(zhàn)勝別人的只能說明這個人有能力,而只有那些戰(zhàn)勝自己的人才可以稱作強者。 這個分支主干我畫的是破繭成蝶的圖案,寓意著我們要具有不斷的自我超越的思維。 六、守柔貴雌的思維“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骨弱筋柔而握固”。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軟的,死了以后身體就變得僵硬。柔弱的東西,更懂得變化。 譬如一棵樹,有生命的時候,都是有韌性的,風(fēng)來了可以隨風(fēng)搖擺。而一棵枯死的樹,就變得堅硬了,風(fēng)來了就吹斷了。所以這個主干就用了一棵松樹。 七、要重視“無”的價值“三十輻共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 埏埴以為器,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牖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strong> 老子告誡我們: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一定要看到“無”的價值。 盆子、杯子等器具內(nèi)部是“無”的,所以能裝東西;人建造的房子內(nèi)部是“無”的,所以能住人。人們很容易看到眼見的實物,卻忽略了“無”的價值??毡膽B(tài),空了才能裝下更多的東西。 八、守正出奇的思維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意思是說,治國要用“正”,帶兵打仗要用“奇”,取得天下要通過“無事”。 正代表了原則性的東西,奇則代表了打破規(guī)則。 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懂得守正出奇的思維,首先要尊重規(guī)則,有些事一定要名正言順,有條不紊,但又要懂得打破規(guī)則,懂得變通創(chuàng)新方式。 這個分支主干我畫的是一顆心里面裝著一個大腦,心代表初心,要正,是不變的,腦代表著方法,創(chuàng)意,需要不斷的變更提升。 人和人最大的不同是源自脖子以上的頭腦,不同的思維決定了的不同行為,不同的行為產(chǎn)生不同的結(jié)果。所以要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就必須從思維訓(xùn)練入手。思維導(dǎo)圖就是一個非常棒的思維訓(xùn)練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