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寒土濕(抑陰扶陽):百病之所,皆由土濕,土濕因為水寒。故治病之大法,在于培土瀉濕,溫水祛寒。藥多用甘草、茯苓培土瀉濕,干姜、附子溫水祛寒,桂枝以達(dá)木郁,半夏以降胃氣。 ★水寒土濕,宜桂枝附子理中湯。桂附理中丸 ★水寒土濕,不能生長木氣,則木郁而風(fēng)生。 厥,逆也,手足因氣血逆而冷也。因氣虛為主,有因血虛。 氣虛脈細(xì),血虛脈大,熱厥脈數(shù),外感脈沉實,有痰脈弦。 痰者,白術(shù)、竹瀝; 氣虛,四君子; 血虛,四物; 熱厥,用承氣; 外感,用雙解散加姜汁、酒。 有陰厥陽厥,陰衰于下則熱,陽衰于下則寒。 手足麻者,屬氣虛; 手足木者,有濕痰死血; 十指麻木,是胃中有濕痰死血。 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乃至肝硬化:治療肝膽病的全新學(xué)術(shù)思想,一掃肝無補法苦寒伐瀉之弊。 筆者臨床觀察凡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乃至肝硬化都 以水寒土濕,肝郁脾虛為基本病機。 以腹脹納呆,倦怠乏力,精神不振,面容慘淡,腰膝酸軟為主證。 遵黃氏法用達(dá)郁湯合柴胡桂枝干姜湯化裁, 桂枝12g,茯苓12g,干姜9g,砂仁6g,炙鰲甲18g,煅牡蠣12g,柴胡9g,天花粉9g,虎杖30g,田基黃30g,赤芍9g,甘草6g,水煎服。 本方集燥土化濕,達(dá)肝解郁,化瘀解毒為一爐治,需堅持服藥,效果可靠,值得嘗試。 ★半夏厚樸湯加陳皮、白芍、砂仁乃景岳解肝煎; 所謂解肝者,乃解肝之為脾濕所困之圍也,即傳統(tǒng)所謂的土?導(dǎo)致木郁的癥候,而此方有化濕暢氣以行滯之功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