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浩文 西山甪里猛將堂位于吳中區(qū)金庭鎮(zhèn),未見任何記載。甪里,因“商山四皓”之一的甪里先生隱居于此而得名。漢初,甪里先生與東園公唐秉、綺里季吳實、夏黃公崔廣為避亂世,先在陜西商山隱居。當(dāng)時劉邦寵幸戚夫人,打算另立劉如意為太子。呂后為了保住她的兒子劉盈的太子地位,接受張良建議,讓劉盈請來商山四皓作為上賓。劉邦見太子有四位大賢輔佐,知其羽翼已豐,于是消除了改立太子的念頭。 今猛將堂一路二進(jìn)。一進(jìn)山門后見雍正五年(1727)家廟諭示碑,二進(jìn)大殿前有他處祠堂移此之吳氏節(jié)孝坊殘石,殿內(nèi)存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與清雍正十一年(1733)碑各一通。殿后存香爐石基等構(gòu)件。 猛將崇拜,是蘇州尤其是東山一帶流傳的風(fēng)俗。猛將,俗姓劉,有一種說法是他的原型乃宋代抗金名將劉锜。傳說劉公死后顯靈驅(qū)蝗,被南宋王朝封為“揚威侯天曹猛將”。清政府改變其原型,把他封作“驅(qū)蝗正神劉猛將軍”,故民間稱其為“劉猛將”“劉天王”。在東山,過去幾乎村村有猛將堂,還有過節(jié)“抬猛將”之習(xí)俗,然而猛將堂在西山則較為罕見。 今所見猛將堂,雖建筑工藝較平,皆圓作抬梁造,然所存三通古碑皆保存完好。更為難得的是,從雍正十一年的碑文中可以看出,此猛將堂一度是太湖甪頭巡檢司衙署營房,后因猛將香火鼎盛,官方“既據(jù)公吁,情愿捐備移建”營房,恢復(fù)猛將堂。而明萬歷古碑中更是將“甪里”寫成了“祿里”,與《吳郡志》《姑蘇志》等古書中的記載相互印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