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黃丸為滋補腎陰類中成藥,收錄于《中國藥典》一部,屬于醫(yī)保報銷范圍的國家基本藥物甲類藥(六味地黃顆粒、口服液、膠囊、片劑等劑型則為乙類),用于腎陰虛患者,腎陽虛及體實、陽虛者不宜服用六味地黃丸。 六味地黃丸由熟地黃、山茱萸(酒制)、澤瀉、牡丹皮、山藥、茯苓組成,這六味藥以熟地黃為君藥,山茱萸與山藥共為臣藥,澤瀉、牡丹皮及茯苓三藥相和共為佐藥,組方而得。方中君藥熟地黃性甘微溫,補血滋陰、益精填髓,善滋補腎陰;山茱萸酸甘微溫,善于補益肝腎、收斂固澀,山藥性平甘補澀斂,既養(yǎng)陰益氣、又補脾肺腎,還能固精縮尿。山茱萸、山藥兩藥相合共為臣藥,既助君藥滋養(yǎng)腎陰,又能固精止汗;澤瀉性寒甘淡滲利,善于清泄相火、滲利濕濁。茯苓性平甘補淡滲,善健脾、滲利水濕。牡丹皮微寒辛散苦泄,善清瀉肝火、退虛熱。又熟地黃質厚味醇、滋膩礙脾和消化,而茯苓善健脾,三藥相和同為佐藥,清降相火、滲利濕濁、健脾,共助君臣藥滋陰而不膩、固腎澀精而不滯、清降虛火而不燥。全方配伍具三補三瀉之功,達滋補腎陰的功效。具有補瀉兼顧、補而不膩的特點。中醫(yī)上用于腎陰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盜汗遺精、骨蒸潮熱、頭暈耳鳴及消渴等病癥。 什么是腎陰虛?當機體陰陽失去相對平衡出現(xiàn)偏盛或偏衰時,就會產生不適和出現(xiàn)相應的臨床表現(xiàn)。如腎臟陰液虛損不足,表現(xiàn)為腎陰虛癥;當陰虛不能制陽時,則出現(xiàn)陰虛陽亢的虛熱證。腎為先天之本,先天稟賦不足、房勞過度、過服溫燥之品及久病傷陰等均可導致腎陰虧虛。腎陰虛,表現(xiàn)為形體消瘦、頭暈耳鳴、遺精早泄、失眠多夢、記憶減退、口燥咽干、潮熱顴紅、五心煩熱、盜汗、小便短黃、大便干結,舌質紅、舌面少津,苔少或無苔,脈細數(shù)等。 使用中藥要辯證,如腎陽虛則不宜服用(如畏寒肢冷、夜尿、小便清長、宮寒不孕、自汗),腎陽虛可選桂附地黃丸、濟生腎氣丸、右歸丸、熱性的狗肉羊肉等溫補腎陽。因六味地黃丸可滲利濕濁,脾虛溏瀉者慎用,以免大便溏瀉加重;體實、陽虛、感冒、氣滯、食少納呆者也應慎用。服藥期間忌食辛辣和油膩。 有的人說六味地黃丸長期服用可使人年輕,那是不可取的。它只是用于補益腎陰不足,用藥時間過長,陰過盛易對身體不利,反而不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