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一組不是感冒,卻被誤為感冒的病例,而且病情比較復雜,需要多方處理,才可能痊愈,其中也可能反復,需要仔細辯證。 原文: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shù),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湯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煩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若重發(fā)汗,復加燒針者,四逆湯主之。 “反與桂枝湯欲攻其表,此誤也”,已經明確告訴我們,桂枝湯是錯誤的,麻黃湯更不用說,所以此癥狀不是太陽病,也就是說不是風寒感冒。仲景先師講到“傷寒”時,不一定就專指麻黃湯證的“傷寒”,也許是桂枝湯證,甚至只是像感冒而已。這里的意思就是“像”傷寒,其實是其他癥候?!皞?,脈浮,自汗出”,又有“脈浮”,“自汗出”,和“微惡寒”,很容易誤為是桂枝湯證,“脈浮”一般大多是感冒的表證,但也可以是久病體虛,陽氣浮越于外,此時脈浮大而無力,是陽氣浮越、病情危重的表現(xiàn);另外還有“小便數(shù),心煩,腳攣急”等其他不是感冒的癥狀,因此可以判斷不是感冒,這時候用桂枝湯病當然不會好,而且還發(fā)展為“厥,咽中干,煩燥,吐逆”,使病情進一步惡化,同時還有陽虛和陰虛的癥狀?!柏省痹凇饵S帝內經》解釋為由于氣機逆亂,升降失常,陰陽氣不相順接,可以產生很多病癥,可以是寒證或熱證,這里指的是手足厥冷。這時候“作甘草干姜湯與之,以復其陽”,這是很高明的治療方法。面對陰陽兩虛,氣機紊亂,仲景先師抓住主要矛盾,陽中求陰,固陽以攝陰,陽是功能性的,陽氣充足了,氣化機能也得以恢復,使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 “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這部分可以看出前面的“厥”是四肢寒冷,尤其是足寒更甚。甘草干姜湯屬熱藥,辛甘化陽,服后可使足溫,四肢回暖,這時候再用酸甘化陰的芍藥甘草湯來補充缺失的陰,即津液,可以養(yǎng)血柔筋,緩急解痙,解決“腳攣急”癥狀。 “譫語”是“胃氣不和”的癥狀,是胃的燥熱,其原因是誤用汗法以后,結果使原來因“自汗出”和“小便數(shù)”導致的津液不足更趨嚴重,邪氣化熱轉成胃燥。胃中燥熱可循經上擾心神(足陽明經別上通于心),使心主言的功能失調,而出現(xiàn)譫語??梢杂谜{胃承氣湯來攻下,但是這時候剛剛開始,所以“少與調胃承氣湯”,服量應該少一些,屎出即止。 和“譫語”的熱狀不一樣,下一條是使病情向寒狀轉變?!叭糁匕l(fā)汗,復加燒針者,四逆湯主之”,就是往陽虛方面轉化。如果病人陰陽兩虛未解,又用了解表藥以后,出現(xiàn)陰也更虛,陽也更虛,醫(yī)生又用了發(fā)汗的方法,燒針(即火針,是一種火療方法,來強迫發(fā)汗,但副作用很大)的方法,導致了真陽的衰微,癥狀為手足厥冷,脈微欲絕等等,那就必須用四逆湯來治療。 本文轉載自http://blog.sina.com.cn/u/1958094302 |
|
來自: 鑒益堂 > 《38[中醫(yī)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