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shù)兒童尤其是男孩總是頑皮好動,整天活蹦亂跳,這對于3-5歲的兒童來說屬正?,F(xiàn)象。然而,如果孩子6-7歲時,仍然是不能控制地好動,甚至總是不停地動,注意力不能集中,并影響到學習、課堂紀律以及日常生活,這就當引起家長和老師的注意,及早帶孩子去接受心理訓練。 培養(yǎng)和訓練兒童適應學校的學習環(huán)璄,上課能集中注意聽講,按時完成作業(yè),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和紀律等行為都是應進行培養(yǎng)和訓練的。然而兒童的正常行為。后者屬于兒童的心理疾病。 3-5歲的兒童多數(shù)都是好動的,尤其是男孩,他們有時候連5分鐘都坐不住。精力旺盛,活蹦亂跳,不知疲勞。多動,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愛活動,不愛出去,不愿與小朋友玩,只愿在家里自己獨處,不愿與人接觸等很可能是一種心理障礙,這種“孤獨”和“自閉”會影響兒童身心的全面發(fā)展。 兒童多動癥的表現(xiàn)有: 1、多動癥兒童常見的行為障礙。多發(fā)生在7歲之前,發(fā)病率在3%,男孩多于女孩。日常生活中活動過多是多動癥的主要特征,甚至些兒童在嬰兒期就表現(xiàn)出與正常嬰兒不同,如不安寧、易哭、難以入睡、易醒等。一般還較早地就能站立行走,經常亂翻亂摸東西。上小學后的表現(xiàn)是不能安靜坐下來聽講,甚至手腳不停地摸這摸那,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在課堂上經常做小動作或與別人開玩笑,以致發(fā)生沖突。因此,經常違反紀律,受到老師的批評,學習成績也不好。多動癥患兒與正常兒童的好動頑皮是不同,他們的活動是雜亂的,無目的的。因此,有人用“永動機”來形容多動癥兒童的好運。 2、注意力不集中是多動癥兒童的突出的、持久存在的表現(xiàn)。他們經常缺乏有目的的活動,玩玩具也是幾分鐘的熱情,沒有耐心將一個活動做完。對家長、老師講的話也常常是“耳邊風”,什么也記不住。做作業(yè)時除非成人在旁邊監(jiān)督,否則做一會兒就去干別的了。 3、多動癥的另一個特征是沖動性行為。他們是行動先于思維,不經考慮就行動,例如:經常對些不愉快的事情,做出過分反應,甚至沖動之下傷人或破壞東西。 4、多動癥的兒童缺乏克制能力,他們提出的要求必須立刻滿足,不然會大喊大鬧,而且做什么事都表現(xiàn)得急急匆匆的。 5、多動癥的兒童他們智力正?;蚪咏?,然而由于以上癥狀給他們造成了一定的困難。由于多動癥兒童存在知覺活動障礙,如畫圖畫時,往往分不清主體與背景,不能分析圖形的組合,也不能將圖形中各部分綜合成一個整體。甚至有的患兒將“6”讀成“9”,有誦讀、拼音、書寫及語言等方面的困難。經常在課堂上老師提問時,未經認真思考就回答,認識不完整也造成學習困難的原因之一。 6、多動癥自嬰兒期到成年期各不同年齡階段其癥狀表現(xiàn)如下: 嬰兒期: 不安寧、易激動、行為不規(guī)則變化、過分哭鬧、叫喊、飲食差、活動度保持高水平等。 學齡前期: 干某一件事注意集中時間短暫、破壞欲強、不能靜坐、發(fā)脾氣、很早入睡或很早醒、對動物殘忍、有攻擊性行為、沖動性強、參加集體活動有困難、情緒波動性大、遺尿等。 學齡時期: 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暫、好做白日夢(女孩)、不能靜坐(男孩)、不能完成作業(yè)、是班上的“劣等生”、常有攻擊性行為、與同伴相處困難、沖動性強、自我形象不好等。 中學時期: 接受教育(能力)遲鈍、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暫、缺乏動力、不可靠、有攻擊性行為、沖動性強、對刺激的反應過強、過失行為多、情緒波動大、說謊、易發(fā)生事故、自我形象不好。 成年時期: 注意力容易轉移、沖動性強、易發(fā)生情感暴發(fā)、與同伴關系難持久、不能放松、參加集體活動有困難、酗酒、學伴有戲劇性表現(xiàn)、工作不能勝任、易與人爭執(zhí)、打架等。 多動癥的兒童有一部分隨著年齡的增長,癥狀可以消失,也有一部分患兒長到成年以后仍有注意力易轉移、好沖動、發(fā)脾氣、不能放松、常與人爭吵、打架等表現(xiàn)??梢姸鄤影Y是影響兒童學習和行為、情緒的重要問題,應及早治療。 多動癥的診斷標準 1、常常手或腳動個不?;蜃谖蛔由喜煌5呐?; 2、要求其靜坐時難以安靜地坐著 3、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 4、在游戲或集體活動中,不能耐心地排隊等待; 5、常常在別人問話未講完即搶著回答; 6、難于按別人的指示去做事; 7、在做作業(yè)或玩游戲時難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8、常常一件事未做未做完又換另一件事; 9、難于安靜地玩耍; 10、經常話多; 11、常打斷或干擾別人的活動,如干擾其他兒童的游戲; 12、別人和他說話時常常似聽非聽; 13、常常丟失在學校或家中學習和活動需要的物品(如玩具、鉛筆、書和作業(yè)本等); 14、常常參與對身體有危險的活動而不考慮可能導致的后果。 除以上標準處,通常7歲前發(fā)病,病癥持續(xù)在6個月以上也是多動癥的重要特征。 多動癥的矯治: 1、藥物治療: 治療多動癥常用的藥物是中樞神經興奮劑,如:利他林(哌醋甲脂)、各匹莫林以及三環(huán)抗抑郁劑、抗精神病藥物等。藥物治療必須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 2、行為療法 行為療法稱為矯正療治,條件反射療法或學習療法。主要以條件反射、操作條件反射和社會學習理論為指導,通過某些特殊設計的治療程序,逐步矯正、消除患兒的病態(tài)及不良行為,建立新的行為反應。 利用學習的原理,在訓練過程中當良性、合適的行為出現(xiàn)時,就給予獎勵,以求保持和繼續(xù)改進;而當不合適的行為出現(xiàn)時,就加以漠視,或暫時剝奪一些權利,以表示“懲罰”。如多動癥兒童坐不住和屁股不停在椅子上扭動,可看作是一個“靶”癥狀。假如老師或家長過多地注意它,那么這個不合適的動作就會得到加強,因而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會更多。如果加以漠視,時間長了,因失去注意而得不到鞏固,而會逐漸消失。這個過程和結合獎勵原則,就會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可以采用“插紅旗”“貼紅星”等獎勵法。 3、認知療治 本療法主要強調認知過程在決定行為中的重要作用,心理研究認為行為和情緒大半來自個人對情境的評價,而評價受信念、假設、形象、自我交談等影響。在兒童多動癥治療方面多使用“隱蔽的模型化”的方法,就是在實際生活中或進行作業(yè)之前,訓練患兒對所做的“作業(yè)”進行心理復述。例如:指導患兒裝配一個玩具飛機,讓患兒按吩咐做每個動作,像口中大聲說:“現(xiàn)在我把螺旋槳裝在飛機上,我要檢查一下安裝的方向,我要把軸再次旋轉……現(xiàn)在,我對照圖紙再檢查一遍?!庇眠@種方法訓練使其做到耐心、細心、按計劃行事,不事不馬虎。克服行動先于思維的毛病。 4、飲食療法 兒童多動癥不能光靠藥物治療,心理和飲食療法也很重要。研究資料證明,兒童多動癥與飲食不當也息息相關。 多動癥患兒的飲食,應選擇有助于大腦發(fā)育和營養(yǎng)的食物,如:高蛋白(包括動物和植物蛋白)、高磷脂、卵磷脂、腦磷脂、冨含多種維生素的食物。平時患兒的飲食要盡量多樣化,避免偏食、挑食,粗細糧、葷素菜搭配,提高利用率,促進營養(yǎng)的吸取,以利于腦組織和身體的全面發(fā)育。 有助于大腦生長發(fā)育的高蛋白和高磷脂的食物有很多,如:雞蛋、動物心、肝、腎、腦、瘦肉、魚類、海產品等。挺好采用流質或半流質,如肝湯、蛋羹、魚粥、蟹松等。主食中大豆含有優(yōu)質的植物蛋白,玉米中則有豐富的脂肪酸和鈣、磷、鐵等微量元素和較多氟氨酸等?;純撼3远怪破贰⒂衩啄軒椭痛龠M腦細胞的“呼吸”,排除腦組織中的氨。干果中大棗、核桃除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糖外,還含有鈣、磷、鐵等元素。大棗含有胡蘿卜素、維生素B1、以;核桃含有維生素A、C、E和鎂等。常給患兒吃這些食物有益于大腦和神經細胞的發(fā)育。 多動癥患兒要避免大量食用含有豐富酪氨酸的乳制品,少吃糖和胡椒、辣椒等刺激食品及各種色素制成的果子露等。還要少吃含水楊酸鹽較多的蘋果、桔子和西紅柿,以免誘發(fā)和加重兒童多動癥。 據(jù)報導,每天早餐、午餐前飲用一杯咖啡,對輕微的兒童多動癥有療效。因為咖啡能提高患兒的自制力和注意力,又可提神、健胃促進消化。此外,也可用合歡花6克、蓮子30克,煮湯食用;或用百合60克、大棗4個煮熟后打入雞蛋一個,早晚當點心食用,對治療兒童多動癥也有效果。 5、綜合治療: 兒童多動癥是由生物、心理、社會諸多因素引起的,因此治療必然是這三個方面的綜合治療。一般講,在應用藥物的同時,兒童多動癥的早期應進行心理矯正,家庭治療并進行感覺統(tǒng)合訓練均獲得滿意的效果。在治療的同時注意改變家長或老師對患兒的教育態(tài)度和方法,盡一切力量減輕患兒的精神緊張并適當增加文體娛樂活動。要明白越是好動的孩子,越應增加他們日常生活和課余時間的活動,只有課下充分“動”,上課才能專心聽講。 兒童多動癥其名稱有多次改變:最早(1947)叫“腦損傷綜合癥”,又改稱“輕微腦操作綜合癥”(MBD);1977年ICD—9又命名為“兒童期多動綜合癥”,1989年ICD—10又改為“多動阻礙”。盡管兒童多動癥在病因學和發(fā)病機制等方面有許多學說,但是在臨床表現(xiàn)上與兒童感覺統(tǒng)合失調卻有許多相同之處。請看下面對比。 嬰兒期 感覺統(tǒng)合失調:不安寧、易激動、行為不規(guī)則變化、過分哭鬧、叫喊、飲食差,活動度保持高水平。 兒童多動癥:明顯不安、哭鬧、叫喊、食量差。 學齡前期 感覺統(tǒng)合失調:干預每一件事,注意力集中短暫、破壞欲強、不能靜坐、易發(fā)脾氣,早睡早醒,對動物殘忍,攻擊性行為,沖動性強,情緒波動大、參加集體活動有困難、遺尿。 兒童多動癥:嚴重明顯多動、注意力難以集中、沖動性強、易興奮、知覺常發(fā)生問題;平衡能力差、手眼不協(xié)調、反抗性強、不合群、孤僻、貪食、脾氣暴躁、怕生人、語言表達能力不準、手腳笨拙、易摔倒、很難學會系鞋帶、翻滾、騎車、跳繩,難與他人同樂及分享玩具、食物等。 學齡期 感覺統(tǒng)合失調: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暫,好做白日夢,不能靜坐,對挫折耐受力有差,對刺激反應過強,學習困難、不能完成作業(yè),常被當“班上劣等生”,攻擊性行為,與同伴相處困難,沖動性強,自我形象不好。 兒童多動癥:嚴重多動、注意力難以集中、盡管可以看動畫片,但無閱讀,寫字時偏旁部首常寫顛倒、計算困難、不聽別人講話、丟三落四、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缺乏上進心、自卑、學習成績差、撒謊、厭學。 感覺統(tǒng)合訓練: 感覺統(tǒng)合訓練不是直接重復教學和強化學習,而是避開學習,采用游戲的方式,讓兒童在玩的過程中感到快樂。 感覺統(tǒng)合訓練是一種科學的、完整的體育游戲,是針對兒童多動癥的非藥物治療中行之效的一種治療方法。社種訓練包括:滑板、滑梯、羊角球、袋鼠跳、隧道、蹦蹦閑、圓筒、大籠球、獨角椅、搖搖船、網攬、拍球、跳繩等15項運動。參加訓練前需要進行智力和感覺統(tǒng)合能力發(fā)展量表測查。20次為一個療程,一般講輕度失調作1-2個療程;中度失調作2-3個療程;重度作3-4個療程。每周作2-3次。 兒童多動癥病因和發(fā)病機理都不十分不清楚,目前多數(shù)學者認為是綜合性原因,支持功能的失調,既有發(fā)育過程中的,又有心理社會因素。 對兒童多動與多動癥的鑒別 1、注意與興趣的關系 多動癥兒童,經常是無目的地動個不停,而且不分場合,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能專心聽講、注意力渙散、隨環(huán)境轉移,易受環(huán)境干擾、甚至對教師布置的作業(yè)搞不清楚,作業(yè)不能完成,學習困難,對感興趣的活動如看電視、聽故事,注意力也不能集中或集中時間短暫,批評后仍難以改正。 多動的正常兒童,對自己注意的事或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能專心致志,隨著年齡增長,大多數(shù)多動現(xiàn)象會逐漸減少,一般能約束自己,上課能控制自己,能集中聽課,而下課后卻活潑、淘氣、頑皮。 2、自制能力 患多動癥的兒童,表現(xiàn)幼稚任性,易被激怒沖動,情緒不穩(wěn),因一些小事便會喊叫、哭鬧,發(fā)脾氣,對不愉快的刺激往往過激反應,缺乏克制能力,需要什么就得立刻滿足,做事有頭無尾。 多動的正常兒童,雖然表現(xiàn)散漫、淘氣、好運、上課有時也有小動作,但老師提醒后能注意控制自己的行為,能集中聽課、能完成作業(yè)、學習成績好。 3、行為目的 患多動癥的兒童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意志,在行為之前不加思考,也不顧后果,以致有沖動傷、毀東西的行為,做事缺乏條理性,有始無終,甚至有說謊、逃學、打架、惹事生非等不良行為。 多動的正常兒童表現(xiàn)天真幼稚、淘氣,但他們做事有目的性,對新鮮事物感興趣、好奇、喜歡圍觀、觸摸,做事有始有終,能約束自己,自我控制能力好。 家長老師用以上三條就可以把兒童的多動與多動癥區(qū)別開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