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岳說:“三焦者,確有一腑,蓋臟腑之外,軀殼之內(nèi),包羅諸臟,一腔之大腑也” 三焦,是臟象學說中的一個特有名稱。 是上,中,下焦的合稱,為六腑之一。 上焦包含心、肺兩臟; 中焦包含脾、胃、肝、膽; 下焦包含腎、膀胱、小腸、大腸。 三焦的功能 三焦的功能實際上是五臟六腑全部功能的總和。 1.通行元氣: 元氣是人體最根本的氣,根源于腎,由先天之精所化,賴后天之精以養(yǎng),為人體臟腑陰陽之本,生命活動的原動力。 元氣通過三焦而輸送五臟六腑,貫穿全身以推動各個五臟六腑的生理功能活動。 2、疏通水道: 三焦在水液代謝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控制體內(nèi)整個的水液代謝循環(huán)。 其中,上焦之肺,為水之上源,以宣發(fā)肅降而通調(diào)水道。中焦之脾胃,運化并輸布津液于肺;下焦之腎、膀胱,蒸騰氣化,使水液上歸于脾肺,參與代謝,下形成尿液排出。 3、運行水谷: “三焦者,水谷之道”。三焦具有運行水谷,協(xié)助輸布精微,排泄廢物的作用。 其中,“上焦開發(fā),宣五谷味,熏膚,充肌,澤毛”,有輸布精微之功;中焦“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脈”,有消化吸收和轉(zhuǎn)輸之用;下焦則“成糟粕而俱下人大腸,循下焦而滲入膀胱”,有排泄糞便和尿液的作用。 三焦不通,百病生 三焦理周身之氣,是人體五臟六腑的首領,三焦與人體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和微循環(huán)血管網(wǎng)有密切聯(lián)系。三焦不通,是各種慢性病根源。多種疾病究其根本就是“三焦不通”,三焦不通是常見病、慢性病、久治不愈頑固病的總病根。 上焦不通:就會造成經(jīng)絡淤堵,氣血凝滯,出現(xiàn)高血壓、高血脂、風濕骨病、頸椎病等。 中焦不通:則出現(xiàn)腰肌勞損、腰部酸痛、椎間盤突出、女性產(chǎn)后風、老寒腰及老胃腸、便秘等癥狀。 下焦不通:則出現(xiàn)肝腎功能受阻,男性腎虛,女性氣虛血虧引起更年期綜合癥以及婦科炎癥。 氣血通三焦 氣血與三焦有何關聯(lián)? 三焦是氣和津液升降出入,的道路和氣化的場所,三焦的氣化可以概括全身臟腑經(jīng)絡的氣機升降出入和臟腑經(jīng)絡的氣化功能。 氣血生成不足或消耗過大,便引發(fā)了氣血虧虛,直接影響五臟六腑運行不暢,造成疾病的發(fā)生。 氣血不足,怎么補? 很多人覺得補氣血很簡單,以為多吃紅棗多吃人參就能補氣血,其實不然,弄清自身問題對癥調(diào)理,氣虛還是血虛?還是氣血雙虛? 女性經(jīng)、孕、產(chǎn)、乳都極其損耗氣血,氣血不足就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癥狀,比如:手腳冰涼,痛經(jīng),月經(jīng)帶血塊等。那么女性應該如何補氣血? 自古就有頑疾治療用丸劑,《玉函經(jīng)》:“藥丸者,能逐風冷、破積聚、消諸堅痞。”(藥丸能破除風寒,和體內(nèi)的堵塞之物如:痰淤、氣滯,能消除各種已集聚成實物的病邪,如乳房腫塊、子宮肌瘤、囊腫等。) 湯者蕩也,去大病用之; 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 丸者緩也,不能速去也。 ——元代《湯液本草》 是說(湯劑有蕩滌之勢,可去大病,散劑救急癥。丸劑,尤其是蜜丸藥性釋放緩慢,恰恰適合女性調(diào)理,補氣養(yǎng)血就應該循序漸進、徐徐圖之。) 蜜丸崩解速度慢,藥力作用持久,是天然的緩釋劑型。氣血虧虛,婦科病久治不愈首選丸劑,中醫(yī)臨床經(jīng)驗表明,丸劑對于解決婦科頑疾最為有效。 “氣為百病之源,血為百病之胎”,人體五臟六腑依靠氣血濡養(yǎng)和滋潤才得以運行正常,五臟六腑及全身四肢氣血充盈,女性各種疾病也隨之消退!氣血調(diào)和,女人才能溫潤如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