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說“女兒是水做的”,其實男人也是——人的身體大約60%是水。水或許是最重要的“營養(yǎng)成分”,相對于缺食物,人在缺水的情況下能夠堅持的時間要短得多。 對于喝水,人們有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最核心的三個是:喝多少水?什么時候喝水?喝什么水? “喝什么水”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需要另外的文章來詳細講解。這里,我們來梳理一下“該喝多少水”和“什么時候喝水”。 人之所以要喝水,是因為人體每時每刻都在散失水。呼吸、出汗、大小便、吐唾沫,都會散失一部分水。為了讓身體內(nèi)的各種生化反應正常進行,我們需要補足這些水——用專業(yè)術(shù)語來說,就是避免身體“脫水”。 問題似乎很簡單:身體失去多少水,我們就需要補充多少水。但我們每天到底會失去多少呢?不同機構(gòu)總結(jié)出來的數(shù)字不同,美國的共識是男性每天3.7升、女性每天2.7升。假設(shè)食物可以提供20%的水,那么剩下的需要從飲料中攝取的水大概是男性每天3升、女性每天2.2升。 這個量并不特指純水,也包括牛奶、果汁、咖啡、茶水以及可樂等飲料。社會上流傳的“每天要喝8杯水”(美國的“杯”是標準計量單位,一杯有8盎司大約240毫升),大約有1.9升,基本上接近這個范圍。梅奧醫(yī)學中心指出,“每天8杯水”,只是一個易于記憶方便傳播的說法,并不能理解為必須喝8杯水。多數(shù)人只要在渴的時候喝水或者飲料,就可以避免身體脫水——有的人少喝一些也沒有問題,而有的人則需要喝得更多。 中國的推薦標準比美國的要低一些??偟耐扑]攝入量為2700~3000毫升,其中食物可以提供一小半,直接喝的水大概還需要1500~1700毫升——按照中國人通常用的水杯,大約是7到8杯。 實際上,如果你吃的蔬菜、水果、粥、湯比較多,那么從食物中獲得的水就會多,需要喝的水就會少一些;反之,如果吃的主要是油炸和烘焙類食品,食物提供的水就比較少,需要喝的水就要多一些。 前文所說的“推薦攝入量”,是針對一般的情況。人體對水的需求,還跟個人的體重、健康狀況、活動狀況和所處環(huán)境狀況密切相關(guān)。以下幾種情況,就需要喝更多的水。
喝水的目的是為了保證體內(nèi)水的平衡,避免脫水。只要不脫水,那么喝得多點或者喝得少點也沒啥問題。那么,如何判斷身體“缺水”了呢? 一種情況是感到口渴了。另一種是尿液顏色過深,正常尿液的顏色應該是無色到淺黃色,如果顏色過深,就說明體內(nèi)的水不足了。 有很多“養(yǎng)生法”都說早晨起來先喝一杯水,可以“排出睡眠時產(chǎn)生的毒素”,否則會沉積下來危害健康。 這種說法并不科學。在睡眠中,人體并不會產(chǎn)生毒素。而正常代謝產(chǎn)生的副產(chǎn)物,比如尿素、氨等,會隨著常規(guī)的生理功能排出。喝這一杯水,不會排毒;不喝這杯水,也不會積累毒素。 但是,早晨起來喝一杯水也沒有什么壞處,或者說有一些好處。經(jīng)過一個夜晚的睡眠,呼吸和出汗會排出相當一部分水分。早晨起來喝一杯水,及時補充了這些水分,有利于保持體內(nèi)水分平衡。但如果不喜歡起床就喝,等到晚一些時候,比如早餐的時候再來喝水、喝奶或者喝果汁,也都不會有什么問題。有人喜歡在這一杯水中加入蜂蜜、紅糖或鹽,期望獲得養(yǎng)生功效。實際上,加了糖或鹽,是不利于健康的。 還有人糾結(jié)這杯水該是開水、溫水、涼開水還是涼水。其實這都不重要,不管是什么溫度,喝到肚子里之后都沒啥區(qū)別。只要喝了覺得舒服,就可以了。 (摘自《公務員文萃》2018年第五期) 稿件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