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杜甫詩歌的現(xiàn)實浪漫主義

 杏壇歸客 2018-07-06

  【內(nèi)容提要】我們一向認為杜甫是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其實杜甫的浪漫主義特色亦別具一格。在他的詩中,往往現(xiàn)實中有浪漫因素,在浪漫中有現(xiàn)實因素,它們在內(nèi)容題材和創(chuàng)作手法上相互滲透,相互交織,有時浪漫因素較為突出,有時現(xiàn)實因素又較為明顯,二者往往是有機融合在一起的,從而形成了杜詩的現(xiàn)實浪漫主義特色。縱觀杜甫的這類詩作,我們的不能不說現(xiàn)實浪漫主義詩作是詩人杜甫的一個閃光點,同時也是杜詩風格的有益補充。 本文試圖聯(lián)系西方和我國關于浪漫主義藝術(shù)特征的論述,對杜詩的現(xiàn)實浪漫主義作一些論述,求教于諸位同仁。 一、杜詩的理想主義及其獻身精神表現(xiàn)為典型的現(xiàn)實浪漫主義特征。 二、杜詩中塑造了大量的理想化的人和物的形象,它是詩人現(xiàn)實浪漫主義情懷的一種寄托。 三、大量運用了想象,夸飾、比擬、象征、鋪排、奇異等浪漫主義的表現(xiàn)手法,增強了杜詩的浪漫主義特色。 四、直抒胸意寓主觀于客觀的表現(xiàn),也是杜詩現(xiàn)實浪漫主義的重要特征。 五、杜詩中對統(tǒng)治階級的諷刺,反抗與非戰(zhàn)詩作亦很有現(xiàn)實浪漫主義色彩。 六、杜詩中的山水田園詩亦有很強的浪漫主義色彩。 七、杜詩的道佛、游俠、游仙詩作所表現(xiàn)的現(xiàn)實浪漫主義特色也有獨到之處。 八、"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杜詩自然天真,通俗質(zhì)樸的語言具有一定的浪漫主義成份。


  杜甫是我國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在文學史上被稱為"詩圣",還有"情圣"之稱。其詩被公認為"詩史",還有"圖經(jīng)"這稱。李汝倫說杜詩"浪漫主義特質(zhì)同他的現(xiàn)實主義成就一樣突出"(《杜詩論稿》)。梁啟超也說杜甫"可算半寫實"(《飲冰室合集》)。杜甫"讀書破萬卷",詩家各派無所不學,元稹說杜甫"盡得眾人之體勢,而兼眾人所獨專",釋普文在《詩論》中也說:"老杜之詩,備于眾體"。葉嘉瑩在《詩藪》中亦說杜詩"地負海涵,包羅萬江"。上面這些評論都不同程度地從正面或側(cè)面強調(diào)了杜詩的浪漫主義。這樣看來,浪漫主義同現(xiàn)實主義一樣,同樣是杜詩善于飛翔的翅膀,而且二者有一種天然的共生關系,是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的。高爾基說"在偉大的藝術(shù)家身上,現(xiàn)實主義和浪主義好象是永遠結(jié)合在一起的"。杜甫作為集大成的詩人,二者也是密切融合在一起的,且極富特色,從而形成了杜詩特有的現(xiàn)實浪漫主義特色。


  本文試圖聯(lián)系西方和我國關于浪漫主義藝術(shù)特征的論述,對杜詩的現(xiàn)實浪漫主義作一些論述,求教于諸位同仁。


  一、杜詩的理想主義及其獻身精神表現(xiàn)為典型的現(xiàn)實浪漫主義特征。
  理想主義是浪漫主義首要的,最本質(zhì)的特征。它以豐富的幻想和熱情,充分表現(xiàn)作家詩人對生活的理想,--對"世外桃園"、"精神的故鄉(xiāng)"、"永久性的烏托邦"的向往與追求。杜詩中的理想主義在其現(xiàn)實浪漫主義特色中極為突出。詩人的理想主義是同他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和關懷聯(lián)系在一起的;是同他對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對統(tǒng)治階級的憎恨聯(lián)系在一起的。詩人在抒發(fā)個人的悲涼凄苦和不幸際遇時;在悲憫描寫勞動人民的災難時;在鞭撻反動統(tǒng)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以及憎惡戰(zhàn)亂帶給人民災禍時,流露出了詩人的極強的理想主義。這種理想建立在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之上,充滿了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渴望。


  杜甫"下悲小已,上念國家",他的最大理想抱負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奉贈韋左丞文》)。他的理想是參預政治的,是入世的,富于政治意義。這種理想是在揭露當時統(tǒng)治黑暗罪惡的情況下表現(xiàn)出來的,表達了詩人"兼濟天下"的政治報負。詩人"竊比稷與契"(《詠懷五百字》)、"時危報明主"(《江上》)、"憂國愿年豐"(《吾家》)、"毫發(fā)裨社稷"(《客堂》)、"幾時高議排金門,各使蒼生有環(huán)堵"(《寄柏學士林居》)、"致君唐虞際,淳樸憶大庭"《同元使君春陵行》……都表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的一片忠心,以及在此基礎上萌發(fā)的美好理想愿望。杜詩中流露出對堯舜社會的極大向往,有對"原始自由共產(chǎn)主義"的一種渴慕。杜甫如此希望有圣君賢臣來治理國家,有比較清明的政治,更希望停止戰(zhàn)爭,讓人民都能過上安居樂業(yè)的幸福生活。正如詩人在《蠶谷行》中所描繪的那樣"天下郡國向萬城,無有一城無甲兵,焉得鑄甲作農(nóng)器,一寸荒田牛盡耕,牛盡耕,蠶亦成,不勞烈士淚滂沱,男谷女絲行復歌",表達了對沒有戰(zhàn)亂,天下太平,人民生活安定社會的理想和憧憬。


  在詩人的詩中,曾多次反復出現(xiàn)了一個個千百年來人們所幻想的字眼:樂土、桃園。詩人說他的遷徙流浪是"有求彼樂土"(《別董頊 》)是"無食問樂土"(《發(fā)秦州》)的,是追求"桃園"生活的,如"桃園費獨尋"(《風急舟中書》)、"桃園人家易制度"(《岳麓山道林二寺行》)。他的樂土,桃園是理想化了的:"橘州田土仍膏腴,潭府邑中甚淳苦,太守庭內(nèi)不喧呼"(同上);"鋒鏑供鋤犁,征戍聽所從。冗官各復業(yè),土著還力農(nóng)。"(《往昔》);"獄訟永衰息,豈惟偃甲兵"(《同元使君春陵行》);"安得務農(nóng)息戰(zhàn)斗,普天無吏橫索租"(《晝夢》)……這就是杜甫為我們所描繪的沒有貪官污吏、人人各得其業(yè)、平均甚至連監(jiān)獄及爭吵訴訟、戰(zhàn)爭也沒有的理想樂土與桃園。


  另外,詩人在為理想的奮斗追求中,表現(xiàn)出一種崇高的獻身和利他精神,這種精神也是從理想主義出發(fā)的。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為了他人,為了能看到天下大多數(shù)與自己同樣的人的溫暖安定,他的房子"獨破",自己"受凍",詩人也愿意也滿足了,一片眷眷之心可見。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如"我能剖心血,飲啄慰孤愁。"(《鳳凰臺》)、"明朝有封事,數(shù)問夜如何?"(《題省中壁》)、"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永懷五百字》)等都表現(xiàn)了一種崇高的利他主義和獻身精神。


  二、杜詩中塑造了大量的理想化的人和物的形象,它是詩人現(xiàn)實浪漫主義情懷的一種寄托。
  這些理想化的人和物是詩人在現(xiàn)實生活的基礎上塑造出來的,是典型的理想化了的人格表現(xiàn);是現(xiàn)實人物又不是現(xiàn)實人物,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浪漫特色。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典型的形象或主觀精神的化身作為作家詩人理想的載體,它所描寫的人或物,往往閃耀著理想的光彩,被作家在現(xiàn)實的基礎上美化,典型化,神異怪誕化,這些形象往往是變異的。從這點上看,我們說杜甫是現(xiàn)實理想主義詩人,作為"寫實家亦理想家"的杜甫,為了配合其追求社會、政治、道德理想,往往描寫奇幻、荒誕、怪異的事物,抒發(fā)超脫世俗的理想與豪情;或塑一些幻想中的理想人或物,寄托詩人孤憤的激情與向往。杜甫藉作詩來排譴矛盾的情懷,他曾說"寬心應是灑,譴興莫過詩。"(《可惜》)。以興藉詩,凡是亂離之感,不平之鳴,個人遭遇及人民的痛苦生活感受等,隨有所觸即為詩。為了自己的懷才不遇,為了能使天下人民同登衽 席,杜甫看著當前君昏臣佞的局面,必然有扼制不住的憤懣,但不便明言,只好遣興抒憤,托物言情,以便托載自己的主觀情感和理想。


  杜詩寄托的理想人物往往表現(xiàn)在他的一些懷古、吟詠今昔人物及其故事上。杜詩詠人懷古多為詠史而兼吊古傷今,詩人把自己的主觀感情傾注到人物的刻畫上。這些人們形象不能單純地看作是現(xiàn)實生活的翻版。它是詩人在現(xiàn)實生活的基礎上,主觀改造的反映,詩人的理想愿望就寄寓其中。如"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陶潛避俗翁,未必能達道。"(《遣興二》)、"龐公任本性,蒿子臥蒼苔。"(《昔游》)、"賈生骨已朽,凄惻近長沙。"(《入喬口》)、"茂陵多病后,尚愛卓文君。"(《琴臺》)……感物思人,以人以物托心,"所寄之深沉"(傅庚生語)。這些人物都是先圣賢人,是詩人寄托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等不平之鳴而塑造的理想中人物。又如:"欲填溝壑惟蔬放,自笑狂夫老更狂"(《狂夫》)、"翠柏苦猶食,明霞高可餐。世人共鹵莽,吾道屬艱難。"(《空囊》)、"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創(chuàng)器動四方。觀者如山沮喪,大地為之久低昂。"(《公孫大娘舞劍》)。在《飲中八仙歌》里說張旭"脫帽露頂土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說李白"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說左相"飲如長鯨吸白川,銜杯'圣樂'稱避賢"。這樣的詩作還很多,這些人物都從現(xiàn)實生活升華而來,或狂傲不拘、或素潔高雅、或強健威武或離經(jīng)叛道……他們都是詩人所塑造的主觀想象的人物形象,是詩人理想人化的載體。杜甫懷古詠人的詩作還有《寄孫崇簡》、《天驃圖歌》、《武侯廟》、《懷素草書》、《狂歌行贈四兄》等。


  另外,杜詩創(chuàng)造閃耀著主觀想象的典形象作為理想的載體,或詠物言志或托物反諷或寓情于物。這些詠物詩皆有所寄托。我們先看看詩人吟詠花草樹木的詩。如"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才大難這用。"(《古柏行》)、"出非不得地,蟋據(jù)亦高大;歲寒忽無憑,日夜柯葉改。"(《病柏》)、"猶含棟梁具,無復宵漢志。"(《枯柚》)、"草有害于人"、"其毒甚蜂蜜、其多彌道周"。(《除草》)、"江邊一樹垂垂發(fā),朝朝催人白白頭。"(《逢梅》)等把志向報負,憤懣不平之情寄寓所塑造的柏梅草竹等到夸張變異之物上。我們再看看杜詩中吟詠鳥獸蟲魚的詩作,無不寄寓詩人胸襟抱負和遭遇的憾嘆,如"毛色慘黑貌憔悴,眾鳥安肯相尊崇。"(《杜鵑行》)、"斗上捩孤影,噭哮來九天。"、"功成失所在,用舍何其賢。"(《義鵑行》)、"愿分竹實及螻蟻,盡使鴟梟相恕號。"(《朱鳳行》)、"去歲奔波逐余寇,驊騮慣不得將。"(《瘦馬行》)、"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房兵曹馬》)、"促織甚微細,哀音何動人。"(《促織》)、"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陽飛。"(《瑩蟲》)等,在一種豪壯怪誕之中托物寄情、豪行壯語,不平之鳴皆有所依托。其中寓寄著詩人對一種幻想生活的渴望,詩人以此為載體來抒發(fā)這種向往之情。


  三、大量運用了想象,夸飾、比擬、象征、鋪排、奇異等浪漫主義的表現(xiàn)手法,增強了杜詩的浪漫主義特色。
  以豐富的想象、離奇的情節(jié)、激越的基調(diào),大膽的夸張迷人和宏偉的氣勢、磅礴、激情、昂揚的節(jié)奏、瑰麗的語言取勝,是浪漫主義的一個顯著特征。浪漫主義側(cè)重表現(xiàn)理想化的生活和作家的主觀感情,它所描寫的人物,事件和環(huán)境很少受客觀生活邏輯的制約。古往今來,天上人間,神靈妖魔,現(xiàn)實夢幻,經(jīng)過作家詩人自由大膽的想象,使作品形成獨特而奇異的形象體系。杜甫是有想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其詩作"渾涵汪洋,千匯萬狀",為表達其主觀幻化的理想,"不用浪漫手法,無以達其意",不用浪漫手法,無以涵蓋"汪洋"的內(nèi)容題材。翁方綱說杜五律有"太白一種既盛諸公在",說七律"雄辯萬古"(《石洲詩話》)。清人鄭日奎在一首《讀少陵集》中說杜詩"淋漓墨汁皆崢嶸";李汝倫先生在《杜詩論稿》中還對杜詩大膽的藝術(shù)夸張作了論述。等等,說的都是杜詩所采用的獨特奇異的表現(xiàn)手法。


  杜詩奇異的表現(xiàn)手法在夸飾和鋪排,壯美和雄渾上都有很好的顯現(xiàn)。翁方綱說杜詩能于"正位卓立鋪寫而愈覺其超出";元稹說杜詩"至鋪終始,排比聲韻,大或千言,次猶數(shù)百";劉鳳誥說杜詩"安得"句"其恣情指揮,語語皆令小夫咋舌,不得謂言大而夸也。"(《杜工部詩話》)。杜詩在夸飾與鋪排中,又顯示壯美的風格特色,加上杜詩憂國憂民之深,就使得這種豪壯帶有極強的"沉郁"色彩,一轉(zhuǎn)而為悲壯了。子美自許七古"沉郁頓挫,掣鯨碧?!瓕O謹稱其馳騁怪駭,開闔雷電。"(宋葷《漫黨說話》)。這種夸飾鋪排呈現(xiàn)出一瀉千里之勢,恢宏博大,氣吞山河。如寫柏樹的高大:"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古柏行》);寫書文的高妙,"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醉歌行》);寫將士神彩:"莫守鄴城下,斬鯨遼海波。"(《觀兵》);寫壯士英雄俠膽:"安得壯士挽天河,洗盡甲兵長不用。"(《洗兵馬》)等都極盡夸張之能事,磅礴之中,豪氣紛呈。又如:"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死人積如丘"、"華夷相混合,宇宙一膻腥"、"大水淼茫炎海樓,奇峰礫?;鹪粕?、"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等。在一種夸張的縱情抒寫中,沉郁悲壯之情頓現(xiàn)?!墩盐墩惭浴分姓f杜詩"崢嶸噴薄,沉郁頓挫,蒼涼悲壯",說的也是杜詩的這一特色。至于說到杜詩的鋪排,焦竑在《焦氏筆錄》中說長杜長篇"沈著頓挫","指事陳情","此老杜獨善之能",李重華在《貞一詩話》中說"作詩善用賦筆,惟老杜為然"。老杜在長篇排律中多用賦法,寫個人生活,感傷且以時事入詩為多,此賦排使詩文一氣噴灑而出,風涌泉流,陳情敘物,宏闊鋪開,一覽而心驚也。如《兵東行》、《哀王孫》、《洗兵馬》、《麗人行》、《藝昔》等都用賦法鋪陳。《麗人行》用鋪敘手法,寫盡繁華浮靡;《憶昔》也是鋪張揚厲后委婉多諷。


  另外,杜詩中充滿了神奇的幻想,想象,寫物敘情有驚奇神秘的特色,也很能表現(xiàn)杜詩的現(xiàn)實浪漫主義寫作手法。潘德興曾說杜甫歌、行"錯綜幻化,不可端倪"。杜詩早期和晚期之作大都有想象豐富離奇瑰麗等浪漫色彩。如《美陂行》、全詩馳騁想象,神奇俊彩。"天地暗慘忽并色,波濤萬傾堆琉璃,""龜作鯨吞不復知,惡風白浪何嗟及","此時驪龍亦吐珠,馮夷擊鼓群龍趨。"等都極富想象,氣勢豪闊,辭彩華麗,音調(diào) 鏗鏘激昂。杜甫的想象神奇之作還有《壯游》、《公孫大娘舞劍》、《登樓》、《白水三十韻》等。下面再就杜詩與神以及一些邊塞詩作一些論述。杜詩中常常寫到詩和神靈(包括鬼神)的關系。如"但覺高歌有鬼神","律中鬼神驚"、"詩成泣鬼神"、"反思昨夜風雨疾,乃是蒲城鬼神入",以上所寫的"神"、"鬼神"都有各自的含義,有的夸張詩書畫的高妙能感動鬼神;有的夸飾賦詩作文有鬼神相助……人鬼神相諸,想象豐富奇特,杜詩中的"下筆如有神"的"神",傅庚生曾說一可解為寫詩如有神助,二可解為詩人形容寫詩時想象豐富,思維敏捷。(《杜甫詩論》)此所謂劉勰所說的"神思"、"文之思也,其神達爾……思接千載,神通萬里。"也應是杜甫所意味中的神。杜詩寫戰(zhàn)爭的詩篇有一種鋪排之感,恢宏悲壯之氣,并間有夸張、傳奇、想象的特色。當然,反映戰(zhàn)爭的詩篇由于題材的原因,要寫到邊塞的異地風光,戰(zhàn)爭的場面,本身就具有一種傳奇的色彩,況且要寫這樣博大的題材,沒有放飛的想象是不行的。如"邊庭流血成海水"、"新鬼煩冤舊鬼哭"、"哭聲直上干云霄"(《兵車行》);"隴右河源不種田,胡騎羌兵入巴蜀。"(《天邊行》);"田家最恐懼,麥倒桑技折","花門既須留,原野轉(zhuǎn)蕭瑟"。(《留花門》);"莫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兵革既未息,兒童盡東征。"(《羌村三首》)等,或想象神奇,或夸飾獨到;或繪物寫人幽奇……"非常規(guī)之墨,而有神奇之思矣。"這樣的詩篇是很多的,如《前出塞》、《后出塞》、《北征》等。

  杜詩中浪漫主義手法的運用還有象征,對此,時空交接,議論等到,這里就不再最贅述。


  四、直抒胸意寓主觀于客觀的表現(xiàn),也是杜詩現(xiàn)實浪漫主義的重要特征
  浪漫主義著重主觀感情的表現(xiàn),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華茲華斯說"詩是情感的自然流露";雪萊也說"詩是洶涌激情的表現(xiàn)。"我國的詩歌也同樣注重抒情,屈原的創(chuàng)作是"發(fā)憤與抒情",杜甫被稱為"情圣"。李汝倫說杜甫"寫情真而厚,純而切,真是抒情大圣手,寫情大圣手。"(《杜甫詩論》);葉嘉瑩也說"以感情功力深厚博大,集大成者當推杜甫。"(《詩藪》)。杜甫寫妻兒,朋友之情極為真切。另外,他的詩情常常寄托在廣大人民群眾身上,憂國愛民之情或直抒胸臆,或寓主觀于客觀,從冷敘述中透出一種熾熱之情。浪漫主義以充沛的激情和強烈的色彩,去表現(xiàn)詩人和作家強烈的主觀感情,常常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達激情。杜詩除了部分詩作用直抒胸臆表達激情外,激情的洶涌主要在寓主觀于客觀,在一種冷色調(diào)的冷敘述中來實現(xiàn)的。


  杜詩中的直抒胸臆往往是憂國憂民的激情迸發(fā),歡快或憤激之情,憫民之苦,拯蒼生之慨,汪洋傾瀉,自由噴涌。如杜甫生平一首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用"涕淚滿衣裳"寫他的喜極而悲,并抓住"漫卷詩書"這一小動作來表現(xiàn)他奔涌的大喜欲狂。《春望》是"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家亡國破,景哀人更悲也?!蹲頃r歌》亦是大膽,毫無顧忌,直抒胸臆之作。人世的不平,觸動了詩人敏感的情懷,憤激便磅礴而出。"儒術(shù)于我何有哉,孔丘盜跖俱塵埃","忘情到爾汝,痛飲真吾師","但覺高歌有鬼神,焉知餓死填溝壑","德尊一代??部?,名垂萬古知何用",如此的大膽豪爽,對人對已一片肝膽、磊落高尚之情盡現(xiàn)。此類詩歌還有"沉飲聊自遣,放歌破愁絕。"(《詠懷詩》);"當歌欲一放,淚下恐莫收。濁醪有妙理,庶用慰沉浮。"(《晦日寺尋李封》);"自笑燈前舞,誰憐醉后歌,只應與朋好,風過亦來過。"(《陪鄭廣文游將軍山林》)等,在逸氣橫飛之中,放歌借酒抒懷,情感直抒,把反抗憤懣的思想抒發(fā)得淋漓盡致。我們知道杜詩中動用了好多"安得"句,這此詩作亦是結(jié)尾直抒胸臆之作。


  杜詩抒發(fā)主觀,以一種冷敘述的方式抒發(fā)難忍的激情。也就是將自己的主觀意識,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觀的具體描寫之中,而不明白說出,留給讀者體會。可謂不著一字淚而淚。杜詩這種不著一字情而情的特色別具一格,它帶一定的現(xiàn)實主義特色,可以說是對浪漫主義特色的有益補充。杜詩中隨處可見如此冷敘述的抒情方式,尤其在敘事詩當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是杜詩敘事詩的最大特點。如杜甫敘寫朋友家人的情真意切,"平生所嬌兒,顏色白勝雪,見爺背面啼,垢膩腳不襪。"、"瘦妻面復光"(《北征》);"遙憐小兒義"、"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月夜》); "老妻書數(shù)紙,應悉未歸情。"(《客夜》);"弟妹悲歌里,乾坤醉眼中。"(《九日登梓州樓》);"憶與高李輩,論交入灑壚。"(《遣懷》)等對朋友親人的一種相思親之情在淡淡的敘述白描中情篤意真。劉克莊曾說杜詩"篤于伉麗","鐘情之至"。杜詩的意象多為寫實性意象,它重在白描式狀物寫景,有直觀可感受的特點。但詩人所選擇的物象是經(jīng)過主體情感的滲透與浸潤的,詩中所意蘊的情思依然汩汩流出,從上面的敘述中可見一斑。我們再看看杜詩的敘事篇章,這些詩作突破民間樂府單純抒情和敘事的特點,而把敘事抒情在一首詩里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詩中概括典型的生活形象,是詩人通過對客觀現(xiàn)實的敘寫和主觀抒情,水乳交融地表現(xiàn)出來的,達到情感的藝術(shù)升華。如《詠懷五百字》、《北征》、《羌村》、"三吏"、"三別"等都是明顯的例子。"取笑同學翁,浩歌彌激烈。""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詠 懷五百字》);"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結(jié)發(fā)為君妻,席不曖君床。暮婚晨告別,無仍太匆忙。"(《新婚別》);"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辭:三男鄴城戌","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石壕吏》);"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鄰人滿墻頭,感嘆亦覷欷。"(《羌村一》)等寫貧富相懸,寫戰(zhàn)士別妻,寫豪吏抓人;寫漂泊歸家,娓娓敘寫,詩人控制自我情感,只偶作情感渲泄,冷靜得出奇當中,蘊含洶涌之情,或沉痛悲憤,或悲喜交集,或喜出望外,讀者諸君都可感奔涌之情,況詩人乎。我以為這種冷敘述中感情的渲泄,亦可看成是直抒胸臆的一種翻版,因為二者所要表明的感情效果殊途同歸。

楊光鍔

來自網(wǎng)絡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