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朝是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王朝,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夏朝延續(xù)四百余年,約在公元前16世紀被商所滅。商朝處于奴隸制鼎盛時期,是中國第一個保留文字記載的王朝,在文化、青銅冶煉等方面均達到了較高水平。夏商器物特征與當時人們的圖騰崇拜有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器物造型、紋飾多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有種獰厲威嚴之美。 夏朝玉器多大件禮儀玉,少小件裝飾玉。禮儀玉主要有圭、鉞、璋、梯形刀等,裝飾玉多管柱形。玉器紋飾較少,多扁平幾何造型。 商朝玉器有較為顯著的特征,除禮儀玉外,其余玉器多琢刻華美的裝飾紋樣,紋樣線條多用陰陽兩線描繪,又稱“雙勾線法”。商朝玉匠開始有意識地利用玉石的色澤紋理,施以適合的造型、紋飾,使作品在造型和色澤方面達到完美。商朝玉器種類繁多,按功能分,大致可分禮器、儀仗器、用具、飾品等幾大類,其中裝飾用玉最多。 ![]() 商 玉琥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器物示例:玉琥,高3.1厘米,長14厘米,寬1.9厘米,河南省安陽市婦好墓出土。此器為立體圓雕,呈虎形,作伏臥狀。方形頭,頭頂雙角后伏,“臣”字形眼,張口露齒,背呈弧形,中部下凹,臀部隆起,四肢前屈,尾長下垂,尾尖上卷。器身飾卷云紋,尾飾竹節(jié)紋。臣字眼是此時期動物紋飾的典型特征。 此器玉質(zhì)為深綠色,上有黃色沁。沁是古玉長期在地下受到各種化學(xué)物質(zhì)入侵、腐蝕而呈現(xiàn)出與玉本色相異的顏色。有沁色玉器無論雕刻層次深淺,其沁色都能均勻的表現(xiàn),即雕刻突出部分有沁色,凹面也有相同的沁色。觀沁色是鑒別古玉的方法之一。 《周禮·春官·大宗伯》中記載:“以白琥禮西方?!辩怯穸Y器中六瑞之一,以虎符來發(fā)兵。但商朝婦好墓出土的浮雕、圓雕玉琥均有孔,故推測為飾品,稱“虎形佩”。 ![]() 商 素璧 中國民間藝術(shù)品收藏評估委員會藏 器物示例:素璧,外徑8.6厘米,內(nèi)徑2.2厘米。此件素玉璧立邊均規(guī)整,色澤透亮,上有褐色沁?!吨芏Y·春官·大宗伯》中記載:“以蒼璧禮天?!惫湃苏J為“璧圓象天”,因此“以蒼璧禮天”。璧在古代最重要的作用是祭天、祭祖先。用途廣、使用年代長,從新石器時代開始一直延續(xù)到清朝。 素璧最早出現(xiàn)于新石器時代,最引人注目的有三個出土地,一是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遺址;二是廣漢地區(qū)早期文化遺址;三是甘肅齊家文化遺址。商朝素璧在當時主要用于禮器。此素璧形制、顏色對稱統(tǒng)一,也是商朝玉器風(fēng)格莊重、威嚴的體現(xiàn)。
![]() 商 玉龍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器物示例:玉龍,高5.6厘米,長8.1厘米,河南省安陽市婦好墓出土。玉質(zhì)呈墨綠色,間有褐色沁斑。圓雕玉龍,龍首微昂,雙角后伏。身于右側(cè)盤曲,尾尖內(nèi)卷,兩短足前屈,各有四趾。中脊飾扉棱,身、尾飾雙線陰勾菱形紋、鱗紋,左足外側(cè)飾云紋?!俺肌弊譅钅浚壑橥黄?,鼻部微凸,張口露齒。雙排牙齒,方形,牙上有凹齒。牙齒的刻畫,特別是雙排牙齒是商朝玉器重要的特征。 夏朝禮儀用玉數(shù)量多而器型大,裝飾玉數(shù)量少而器型小,整體造型趨于扁平,較少琢刻紋飾。相反,商朝玉器紋飾較為精美,大量運用雙勾線法(減地法陽線紋),玉器種類繁多,有不少裝飾用玉存世。 時至今日,人們對夏朝的認識仍十分有限,對于夏人是如何生活、如何認識“美”的知之甚少。商朝人嗜占卜與人殉,尊神而又敬鬼,其精美器物不僅是財富權(quán)利的體現(xiàn),也是溝通天地、聯(lián)絡(luò)神人、震懾平民的法器。因而器物造型與紋飾逐漸變得威嚴詭異,既體現(xiàn)著宗法制度,又表現(xiàn)著信仰和思想。夏商是中國封建王朝的開端,處于中華文明的前期,其器物、社會、經(jīng)濟等方方面面都呈現(xiàn)出一種生機盎然的成長之態(tài)。 |
|
來自: 惠訓(xùn)書院 > 《b.夏商西周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