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星期日)上午九時半,為云龍書院周末大講堂第17場公益講座,也是本年度第44場講座,由文博副研究員、福建省收藏家協(xié)會理事謝道華主講《建盞的前世與今生》。 建盞是福建乃至中國的重要文化遺產(chǎn) 建盞產(chǎn)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qū)水吉鎮(zhèn)的建窯。建窯是宋代著名的窯場,號稱“八大窯系”。建窯建盞是福建乃至中國的重要文化遺產(chǎn) 。 建盞具有幾大特點:一是歷史悠久。建盞創(chuàng)燒于五代末北宋初,盛行于兩宋,宋末元初趨于衰落,燒制歷史已有上千年。二是特色鮮明。中國傳統(tǒng)瓷器按釉色分主要有白瓷、青瓷和黑瓷。唐代的白瓷以河北邢窯為代表,青瓷則以浙江越窯為代表,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宋代白瓷則以江西景德鎮(zhèn)窯為代表,青瓷以浙江龍泉窯為代表;黑瓷則以建窯為代表。建盞分為烏金(紺黑)釉、兔毫釉、油滴釉、鷓鴣斑、曜變等六大類,釉色千變?nèi)f化,無可復(fù)制,每件藏品都是孤品,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三是名氣很大。建盞作為喝茶的專用器皿,因宋代盛行斗茶而得名,是宋代皇室的御用茶具,受到宋徽宗的高度贊譽,蘇東坡、蔡襄、黃庭堅等文人墨客也倍加推崇。建盞還具有保溫、透氣的功能,茶在其中隔夜不餿,第二天都能飲用。四是盛名遠播。建盞不僅深受國人的喜愛,還贏得了日本、朝鮮半島、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qū)人民的贊賞和青睞,日本的1056件國寶中有八件來自中國,其中四件是建盞,特別是“曜變天目”茶盞,號稱“天下第一寶碗”。 建窯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翻開中國陶瓷史,宋代是中國陶瓷發(fā)展的輝煌時期,不管是在種類、樣式,還是燒造工藝等方面,均臻于成熟,出現(xiàn)了許多舉世聞名的名窯名瓷,被西方學(xué)者譽為“中國繪畫和陶瓷的偉大時期”。在燦若繁星的宋代各大名窯中,首推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后人稱之為“宋代五大名窯”。 宋代除了五大名窯外,還有許多著名的窯場。福建省建陽市的建窯就是其中之一。歷史上,中國的窯場都是以所在地的州府命名的。當(dāng)時這里屬建寧府管轄。因此這里的窯場被稱為建窯。 建窯以燒黑釉瓷聞名于世。它燒造的碗稱為建盞,建盞胎骨呈烏泥色,釉面多條狀結(jié)晶紋,細如兔毛,稱“兔毫盞”。由于“兔毫盞”的數(shù)量占了建盞的百分之七八十,因此“兔毫盞”就成了建盞的代名詞。 窯址坐落在福建省建陽區(qū)水吉鎮(zhèn)后井、池中村。歷史上水吉曾屬建州轄地,窯因而得名。后因行政隸屬關(guān)系的變化,又有“水吉窯”“建陽窯”和“甌寧窯”等稱謂。 建窯窯址分布在蘆花坪、牛皮侖(包括庵尾山)、大路后門和營長乾(又名社長埂,包括園頭坑)等處,窯址總面積約13萬平方米。建窯創(chuàng)燒于唐代,興盛于兩宋,元代趨于衰落以至停燒。建窯早期產(chǎn)品為青瓷,五代末期至北宋初期始燒造黑瓷,兩宋時期達到鼎盛,以生產(chǎn)風(fēng)格獨特的建盞著稱,成為中國著名的黑瓷生產(chǎn)基地和建窯系黑瓷的命名窯場。2001年6月,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zhǔn)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建盞燒制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建窯產(chǎn)品以黑瓷著稱于世,器形以碗為主,俗稱“建盞”。建盞釉色品類豐富、絢麗多彩、變幻莫測,被譽為瓷壇“黑牡丹”。代表性的釉色有烏金、兔毫、油滴、鷓鴣斑和曜變等;此外,尚有雜色釉(如柿紅、醬綠、鐵銹斑等)。建盞口大底小、造型古樸,胎體厚重、釉汁肥厚,具有良好的保溫性和隔熱性,是宋代最上乘的茶具之一,尤其受到“斗茶”家們的偏愛。建盞所特有的藝術(shù)魅力和獨特功能令人嘆為觀止,上至宮廷皇室,下至布衣之家,對建盞都鐘愛有加,文人騷客更是不惜筆墨大加贊頌。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寫道:“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送南屏謙師》詩云:“道人曉出南屏山,來試點茶三昧手;忽驚午盞兔毫斑,打出春甕鵝兒酒”?!未岸凡琛背娠L(fēng),文人詠茶成趣,對建盞推崇備至,客觀上刺激了建窯的生產(chǎn)。建窯為“斗茶”家們提供了最上乘的茶具,增添了無盡的生活情趣;而茶風(fēng)的倡導(dǎo)和傳播又促進和壯大了建窯的生產(chǎn)規(guī)模,使之成為一代名窯。宋徽宗不惜舍近求遠,特命建窯的工匠們燒制貢品進貢宮廷。建盞作為宋代社會的特殊文化載體,伴隨著對外貿(mào)易和文化交流的大軍飄洋過海,流傳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qū),并對輸入國的日常生活乃至社會文化都產(chǎn)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據(jù)日本著名的古陶瓷專家小山富士夫先生統(tǒng)計,日本各大博物館、寺院、美術(shù)館和民間都收藏有相當(dāng)數(shù)量的建盞,其中騰田美術(shù)館和靜加堂收藏的建窯“曜變天目”茶碗被視為國寶級文物。建窯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悠悠歷史,漫漫歲月,建窯的輝煌雖已成為過去,但先輩們遺留下的精美瓷品仍為世所珍,他們的創(chuàng)造精神也必將激勵人們?yōu)槊篮玫拿魈旆e極開拓、奮發(fā)進取。 記者 平珊珊 圖 張長通 編輯 張一一 |
|
來自: 昵稱37263053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