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是一個歷史悠久且極富魔力的音樂之都,漫步街頭,隨處可見的巴洛克式古典建筑令人恍若坐上了時光機,重回那個古典音樂家輩出的輝煌年代。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座小城有著四百多個和音樂家有關(guān)的景點,稍一凝眸便可能遇見一棟有故事的歷史建筑,一不留神便可能與某位音樂大師的不朽靈魂擦肩而過…… 01 薩赫酒店——無數(shù)音樂家到訪過的地方 薩赫酒店是一家近150年歷史的五星級酒店,與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隔街相望,無數(shù)的音樂家和社會名流都曾入住于此。這間酒店內(nèi)有一部分公共空間,展示了到訪過的名人照片。暗紅色的墻面上,伯恩斯坦、卡拉揚、馬澤爾、多明戈、卡雷拉斯等大師風(fēng)華正茂、神采飛揚的面孔映入眼簾,一瞬間就像墜入了歲月河流的漩渦,穿越到了多年以前大師們在維也納演出的那些個璀璨耀眼的不眠之夜。大師們有些已經(jīng)乘鶴西去,但這里卻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第一樂章 薩赫酒店的名人照片墻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02 音樂博物館——讓耳朵成為眼睛 音樂博物館坐落于薩赫酒店東側(cè)不遠處,門臉并不顯眼,但一進門便感覺豁然開朗——眼前是一個五層通高的明亮中庭,透過玻璃天窗可以看到一方藍天。博物館的口號是“讓耳朵成為眼睛”,這里設(shè)計了很多激發(fā)人們聽覺樂趣的互動裝置,是一座充滿想象力與趣味性的博物館。 音樂博物館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博物館的一切都和音樂息息相關(guān),就連樓梯都設(shè)計成鍵盤狀,踩上去會發(fā)出不同的樂音,墻面上對應(yīng)的音符也會隨之閃爍。博物館的一層至四層為展廳,其中一層為維也納愛樂樂團的展覽,包括歷屆新年音樂會、歷任指揮及樂團成員的介紹。二層則是一個奇妙的聲音體驗館,在這里,你可以聽到風(fēng)聲、雷聲、大海、山谷、沙漠等很多大自然之音……當(dāng)你用耳朵仔細去捕捉每一種獨特的聲音時,你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原來心靈真的可以跟隨耳朵去旅行、自由穿越在廣袤的天地間。三層是海頓、莫扎特、貝多芬、馬勒等音樂家的展廳,這里播放著他們的樂曲和故事,陳列有他們的手稿、樂器等珍貴文物。這層有個極受歡迎的虛擬指揮臺,參觀者可以手拿帶有感應(yīng)器的指揮棒,面對大屏幕上的維也納愛樂樂團進行指揮。指揮棒的力度和速度可以控制樂隊演奏的輕重緩急,指揮得好則贏得樂隊的掌聲,指揮得太差則會引得屏幕上的樂手們站起來憤憤離去。四層是一個關(guān)于未來的展廳,有個“大腦歌劇院”可以將參觀者的肢體動作和聲音操控相結(jié)合,從而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音樂。 ![]() ![]() ![]() 漂亮的馬克杯和音樂鍵盤樓梯 這家獨一無二的音樂博物館把音樂、聲學(xué)和高科技完美結(jié)合在一起,通過各種互動設(shè)施啟發(fā)參觀者潛在的音樂創(chuàng)意,寓教于樂的體驗令大人小孩都流連忘返。 03 海利根施塔特——彌漫著貝多芬氣息的郊區(qū)小鎮(zhèn) 維也納郊外的海利根施塔特是個風(fēng)景如畫、靜謐怡人的地方,貝多芬曾夏季來此療養(yǎng)和作曲,留下了很多生活足跡,并寫下了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遺囑。 ![]() 據(jù)說,1798年,貝多芬的聽力下降對他的演奏和創(chuàng)作都造成了困擾。1802年,32歲的貝多芬接受了醫(yī)生的建議,來到海利根施塔特進行休養(yǎng)。從四月到十月,貝多芬在此度過了整個春夏季節(jié),也給這個地方打上了不朽的烙印。 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第五樂章 海利根施塔特 ![]() ![]() ![]() ![]()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這里有著綠樹成蔭的青青山崗,礫石鋪砌的悠長小巷,簡潔古樸的素色房子,一切讓人恍若置身于詩情畫意的十九世紀歐洲小鎮(zhèn)。在海利根施塔特公園一片幽靜的樹林中,坐落著一尊百年歷史的貝多芬雕像。身穿大衣的作曲家正背著手踱著步子,目光堅定地凝視遠方。 這里有好幾處貝多芬故居。普魯布斯巷盡頭的普法爾廣場邊上就有一棟貝多芬曾經(jīng)的寓所,現(xiàn)在已變成葡萄酒作坊。院里有個貝多芬的雕像——作曲家低頭站立著,雙手放在胸前,好像正在祈禱。 ![]() 公園內(nèi)的貝多芬像 ![]() 而普魯布斯巷6號,就是貝多芬的遺囑小屋和博物館了,他就是在此地寫下了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遺囑。這里展示了遺囑復(fù)印件、貝多芬的遺容面模,還有一些其他的遺物。1802年10月,貝多芬在這里寫下遺囑,當(dāng)時他已在此居住了半年,聽力卻沒有絲毫恢復(fù),萬念俱灰的作曲家給弟弟寫下了交待后事的遺囑,字里行間充滿了痛苦和絕望,甚至表達了輕生的念頭。然而遺囑后來卻被束之高閣長達25年,直到1827年他去世后才被人們發(fā)現(xiàn)。在我看來,海利根施塔特遺囑成為了貝多芬人生中的一個轉(zhuǎn)折點,它激發(fā)出了貝多芬的潛能,使他最終沖破了內(nèi)心的牢籠,重新審視生命的意義。此后貝多芬的創(chuàng)作進入了真正的成熟期,1803~1804年,他寫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第三號交響曲——“英雄”交響曲。之后的二十幾年,是他創(chuàng)作的全盛時期。雖然聽力的喪失使他幾乎無法演奏鋼琴,但作曲能力卻日趨成熟。也許上帝在為你關(guān)上一扇門的時候,總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第一樂章 ![]() ![]() 普魯布斯巷6號的貝多芬博物館和遺囑小屋 海利根施塔特的田園風(fēng)光極為迷人,一條淙淙小溪邊上就是著名的貝多芬小徑,據(jù)說貝多芬就是在這里獲得了創(chuàng)作“田園”交響曲的靈感,而這條小徑至今保持著貝多芬時代的模樣。小路盡頭是一座150多年歷史的貝多芬青銅胸像,想必這些年里有無數(shù)的樂迷曾經(jīng)來過這里緬懷樂圣!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第四樂章“歡樂頌” ![]() 早春的下午,陽光透過樹枝灑下稀疏的樹影,伴著琤琮的流水聲,在這條僻靜的小徑上散步真是美妙極了。我想起了羅曼·羅蘭所言:“貝多芬自己并沒有享受過歡樂,但是他把偉大的歡樂奉獻給所有的人?!痹诤@┧?,我深深地感到了貝多芬的偉大和他帶給我們的光明,這份光明將會照亮一代又一代愛樂人的心靈。 維也納音樂之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