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飲早茶的前生今世 說起廣式早茶的來源歷史悠久,要追溯到咸豐同治年間。當(dāng)時廣州有一種名為“一厘館” 的館子,門口掛著寫有“茶話”二字的木牌,供應(yīng)茶水糕點,設(shè)施簡陋,僅以幾把木桌木凳迎客,供路人歇腳談話。 那時早茶鋪類似于街邊支攤,以茶為主點為輔。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愛到茶樓消費。 后來飲早茶文化逐漸流行出現(xiàn)了茶居,規(guī)模漸大,又變成茶樓,進而演變到今天的各大酒家。直到今天,茶水漸漸淪為配角,逐漸演變成廣東人以茶為名去品吃各種精美點心。 喝早茶是老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又叫“嘆早茶”,“嘆”在廣州方言里,含有“品味”和“享受”之意。一家老小相聚而坐,一盅熟普洱,幾件點心,裊裊茶煙,縷縷清香下,談?wù)勅昧沤鼪r,拉拉家常,享受天倫之樂。 “嘆早茶”講究的是悠閑和散漫,體現(xiàn)的是別致悠然的生活態(tài)度。飲茶飲茶,飲的不單是茶,還有更多的人情味。 當(dāng)然,茶樓除了宴請飲食的功能之外,還是許多生意人交流信息的地方,這也同時體現(xiàn)了廣東“重商”價值取向。 “為名忙,為利忙,忙里偷閑,飲杯茶去”最能體現(xiàn)廣式早茶文化精髓。 飲“早”茶的時間一般是從酒家開門營業(yè)直至中午,有些酒家的“早”茶會持續(xù)到下午兩點。長者習(xí)慣在早上六、七點就出門飲早茶,日日如是。年輕人則一般是周末睡到自然醒后,才慢悠悠地去飲“早”茶。 去喝早茶時,入座后服務(wù)員會問你:“喝什么茶?”茶樓里常見的茶有菊花、紅茶、烏龍、普洱、鐵觀音等。 2 飲早茶,難道真的是早起飲茶? 飲早茶,其實是重“點”輕“茶”。 傳統(tǒng)茶樓的早茶,會有服務(wù)員推來放滿蒸籠的推車邊走邊叫賣“蝦餃、燒賣、糯米雞……”,你只要拿著你的點心卡,去拿自己想吃的東西,服務(wù)員就會給你在卡上蓋章。 粵式茶點數(shù)量之多,已經(jīng)達到了數(shù)千品種。不管你是初來乍到的朋友還是本地街坊,來飲早茶一定會點被稱為粵式早茶“四大天王”的蝦餃、燒賣、腸粉、叉燒包。 蝦餃 蝦餃色澤潔白晶瑩,餃子形態(tài)美觀,胚皮口感柔韌,餡心鮮美可口。蒸得剛剛好的蝦餃咬起來蝦肉彈牙汁水足,混合著鮮肉、鮮筍或者荸薺的清脆口感,鮮甜無比。 燒麥 燒賣的內(nèi)陷有糯米、馬蹄粒、蝦肉、冬菇等,有時上端還會放一撮蟹子提升鮮味。 腸粉 傳統(tǒng)布拉腸餡料豐富,Q彈肉滑。餡料的千變?nèi)f化,腸粉也有很多不同的品種。牛肉腸粉和蝦腸是最最令人難忘的。只需淋上醬油就可開吃,簡單的佐料是腸粉的最佳拍檔。 叉燒包 叉燒包高身雀籠型,大肚收篤,爆口而僅微微露陷,餡料隱約可現(xiàn)優(yōu)質(zhì)的叉燒包面皮松軟,叉燒餡流質(zhì)均勻,不過甜不過咸,肥瘦適當(dāng),能咬到瘦肉。 除了這些之外,去喝早茶還能吃到很多很多好吃的點心。 馬拉糕 西式餐包 干蒸 鼓汁鳳爪 流沙包 蛋撻 牛百葉 炒牛河 糯米雞 春卷 馬蹄糕 3 傳統(tǒng)的“一盅兩件’漸漸變成“一盅多件” 早期廣州人飲茶多是“一盅兩件” “一盅”是指盅,又稱“蓋碗”,意為用蓋碗泡茶?!皟杉笔侵更c心,如傳統(tǒng)的蝦餃、“油炸鬼”等。但隨著消費等級的提高,點心越發(fā)精致美味。 一頓早茶,把人聚在了一起,一盅茶,功不可沒。茶樓里熱氣騰升,一張張方桌、圓桌邊,最常見的就是是一個長嘴茶壺配一個瓦茶盅,一壺泡好的茶水,得先幫鄰坐的人滿上。 接著你說今日天下大事,他憶當(dāng)年逝水年華,時間沉淀著彼此間的情分,讓人好生羨慕。所謂的人生,于老一輩的廣東人來說,不過是一盅茶,兩件點心,談笑風(fēng)生過生活。 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到廣東去,找一個你喜歡的茶樓,去品味一回最正宗廣式早茶。在嘴里咀嚼的不僅僅是美味,更是一種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