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好! 今天節(jié)后上班第一天,給各位拜個晚年啦! 我們一起來看看歷朝歷代的皇帝過年期間喝什么茶? 西 周 西 漢 不知名茶,沒地方買額 皇上喝的茶,都是各地進(jìn)貢而來,名曰貢茶。 貢茶的歷史,源于西周建國之初,話說已有3100多年歷史。 第一位接受貢茶的帝王,是誅伐商紂、建立八百年周朝的周武王姬發(fā)。 周武王姬發(fā) 公元前11世紀(jì),周朝初定天下。 周武王的一位親戚,被分封在巴蜀之地的巴國。巴王作為諸侯,當(dāng)然要向周天子進(jìn)貢各種好東西。 那時候的茶葉,十分稀有,周朝人視茶為寶物,吃瓜群眾連看一眼的資格都木有。 巴王很有心機(jī),上貢的禮品中除了金銀珠寶,還加了一樣更加珍貴的東西——茶。 史官在《巴志》中記了一筆:“其果實之珍者,樹有荔支,蔓有辛蒟,園有芳蒻香茗?!?/span> 大 唐 盛 世 蒙頂貢茶、顧渚紫筍,錢多快買 大唐,流光溢彩,萬國來朝。 唐朝的皇帝 最愛喝的茶有兩種,一種是四川蒙山的蒙頂貢茶,另一種是浙江湖州的顧渚紫筍(都是綠茶額)。 這兩種茶,是如今歷史最悠久的宮廷貢茶。 蒙頂貢茶,只生長于四川蒙山山頂,故得此名。 有個傳說。唐朝時,蒙山上有一位老和尚,身患重病,久治無效。一日忽有一老翁來訪,謂之曰:“春分時節(jié)采得蒙山玉葉,用山泉煎服,可治宿疾”。 老和尚按照方法采茶,喝了以后,果然好了。喝了多次,更是健步如飛。 后來,有人上貢給皇帝,皇帝一喝就上癮了。從此,蒙山年年歲歲采制貢茶。 采制流程有點兒神秘——每逢初春,茶樹發(fā)芽,縣官即擇吉日,穿上朝服,率領(lǐng)僚屬并蒙山寺僧,敲鑼打鼓,上山朝拜“仙茶”。 朝拜之后,開始采摘茶芽,每年只能采三百六十葉,由山上茶僧負(fù)責(zé)炒制,炒制時,僧人要一邊盤坐誦經(jīng),一邊在釜中翻炒,然后用炭火焙干,貯入銀盒,快馬送京,以供皇室享用。 《名山縣志》載:蒙山貢茶園,全由山上寺僧掌管,分工精細(xì),各司其職,負(fù)責(zé)到底。山上還專門筑有“石屋”,供采制貢茶之用。 一千多年來,蒙山貢茶一直為皇室專屬。 宋 朝 貢 茶 龍團(tuán)鳳餅,絕跡的奢侈品 到了宋朝,喝茶這件事達(dá)到了登峰造極。 就像現(xiàn)在人有錢買個幾萬元的包包,宋朝人有錢會有事沒事喝一餅龍團(tuán)茶。 那時,有位皇帝叫趙佶,他不好好當(dāng)皇帝,天天琢磨怎么喝茶,還寫了本專業(yè)論文集——《大觀茶論》。 徽宗趙佶,堪稱史上最負(fù)盛名的“茶玩家”。 徽宗趙佶 每逢年節(jié),他老人家時常親手烹茶,舉辦茶會party,宴請百官。 蔡京《廷福宮曲宴記》里曾有記述:“注湯擊拂,少頃白乳浮盞面,如疏星淡月。” 趙佶最愛喝的茶,當(dāng)屬他親自督造的茶中的藝術(shù)品——“北苑龍焙”龍團(tuán)鳳餅。 龍團(tuán)鳳餅,茶餅上印著凸凹的龍鳳紋飾。是用福建鳳凰山北苑御茶園的茶芽壓印而成。 趙汝礪在《北苑別錄》中記載:“建安之東三十里,有山曰鳳凰。其下直北苑,帝聯(lián)諸焙。厥土赤壤,厥茶惟上上。太平興國中,初為御焙,歲模龍鳳,以羞貢篚,蓋表珍異。” 北宋王朝的160多年間,北苑貢茶的制造技術(shù)越來越奢靡。造出的貢茶,有四、五十種之多,制作工藝精益求精、繁不勝繁。 元 明 時 期 武夷山御茶 隆重登場 元朝,仍舊延續(xù)了宋朝皇帝的貢茶制度。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武夷山御茶園建立。 這個茶園,在今天都風(fēng)景優(yōu)美、游人如織的武夷山九曲溪的四曲溪畔。 據(jù)說,御茶園剛剛建立,園內(nèi)還搞了一個“喊山臺”。每年驚蟄時節(jié),縣太爺都親自上陣,拈香磕頭,讀一番祭文,然后高喊:“茶發(fā)芽了!” 這個儀式搞完,茶農(nóng)才能開山采茶。 武夷茶好,皇帝家人口又多,元末時,武夷御茶園的貢茶量從每年的360斤,增加到每年990斤。 茶農(nóng)交不出這么多的好茶葉,只好拖家?guī)Э谔拥酵忄l(xiāng)。 明朝嘉靖36年(公元1557年),官府下令停辦了武夷御茶園。 在貢茶這件事情上,明朝的皇帝還算不那么講究。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于貧下中農(nóng)。 朱元璋 窮苦人家的孩子,看不慣奢靡鋪張。 朱元璋覺得,前朝的吃茶方式完全就是對人力物力的浪費(fèi)。 公元1391年,他下旨“罷造龍團(tuán),惟采芽茶以進(jìn)”,開啟了中國茶的新篇章。 就這樣,茶壺、蓋碗沖泡的飲茶方式,一直延續(xù)到今天。 洪武年間,朱元璋頒布《茶馬法》(用中原地區(qū)的茶,換邊疆地區(qū)的馬匹)加強(qiáng)茶業(yè)專營。 這時,仍然有人為了暴利鋌而走險。其中,有個特殊人物,朱元璋的女婿、安慶公主的丈夫歐陽倫。 歐陽倫仗著皇親國戚的身份,將大量茶葉從商洛古道運(yùn)至關(guān)中藍(lán)田縣,結(jié)果被一個收稅的小吏告御狀揭發(fā)。 朱元璋大怒,大義滅親,將駙馬歐陽倫賜死。 清 朝 貢 茶 碧螺春、龍井、普洱茶,各領(lǐng)風(fēng)騷 清朝的皇帝都愛喝茶,每個皇帝幾乎喝的都不一樣。 于是。貢茶的產(chǎn)地已不局限于某一地區(qū)。凡是好喝的茶,皇上都會說:都給朕端上來! 洞庭名茶碧螺春,原名“嚇煞人香”。康熙爺一喝,感覺清香襲人,鮮爽生津,遂賜名為“碧螺春”,列為貢茶。 康熙在位期間,策劃舉辦了兩次國家級的大型茶會——千叟宴。 赴宴的,都是顫顫巍巍的老同志??滴鯛敽艽蠓?,給每位老同志都賞賜了貢茶碧螺春。 康熙的孫子乾隆帝,更是會吃會玩。 乾隆爺 他七下江南,在西湖之畔,邂逅了如今貴為十大名茶之首的西湖龍井。 如今,杭州西湖龍井村還保存著乾隆皇帝游江南時封為御茶的18棵茶樹。 乾隆巡游江南時,不僅親臨茶園、認(rèn)真觀看生產(chǎn)、加工過程,還親自為龍井作了一首詩《觀采茶作歌》: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騎火品最好。西湖龍井舊擅名,適來試一觀其道。 在六大茶類中,除了龍井、碧螺春,云南普洱茶也是清宮皇族的最愛。 愛新覺羅皇族本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喜歡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清朝立國后,皇親貴族們?nèi)粘o嬍掣怯湍伈灰?,普洱茶化油解膩,宮內(nèi)自然少不了。 每到春節(jié)、端午、中秋這三大節(jié)慶,普洱貢茶便是帝后桌上的必備之物。 愛寫詩的乾隆皇帝,曾稱贊:“獨(dú)有普洱號剛堅”,贊揚(yáng)普洱茶的品質(zhì),視之為宮廷珍品。 清乾隆六十年(1795),定普洱府上貢茶千種:團(tuán)茶(分5斤、3斤、1斤、千兩、1.5兩)、芽茶、茶膏和茶餅。直到光緒三十年(公元1908年)因地方混亂,盜匪蜂起,才停止了進(jìn)貢普洱茶。 彼時,普洱茶的貢茶身份已持續(xù)將近200年。 末代皇帝溥儀曾回憶:“普洱茶是皇室成員的寵物,擁有普洱茶是皇室成員的顯貴標(biāo)志。” 回過頭來說說,過年的這幾天,你都喝了哪些茶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