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茶之人,對于茶具總少不了癡迷。從古至今,我國的茶具層出不群,材料也五花八門。每種茶具都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韻致,讓人迷戀欲罷不能。 瓷器茶具可分為青瓷茶具、白瓷茶具和黑瓷茶具,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黑瓷茶具。 黑瓷茶具是一項古老的制瓷工藝,是在瓷胎上施以氧化鐵等物質(zhì)的釉以高溫?zé)贫傻?。黑瓷中最有名的是建窯黑瓷,它是宋代時期民間常用的瓷器之一。 黑瓷茶具始于晚唐,鼎盛于宋,延續(xù)于元,衰微于明、清,這是因為自宋代開始,飲茶方法已由唐時煎茶法逐漸改變?yōu)辄c茶法,而宋代流行的斗茶,又為黑瓷茶具的崛起創(chuàng)造了條件。 宋人衡量斗茶的效果,一看茶面湯花色澤和均勻度,以“鮮白”為先;二看湯花與茶盞相接處水痕的有無和出現(xiàn)的遲早,以“盞無水痕”為上。時任三司使給事中的蔡襄,在他的《茶錄》中就說的很明白:“視其面色鮮白,著盞無水痕為絕佳”; 一旦茶湯入盞,能放射出五彩紛呈的點點光輝,增加了斗茶的情趣。明代開始,由于“烹點”之法與宋代不同,黑瓷建盞“似不宜用”,僅作為“以備一種”而已。 宋代斗茶之風(fēng)盛行,斗茶者們認(rèn)為福建建窯所產(chǎn)的黑瓷茶盞用來評茶最為適宜,漸漸建盞馳名天下。這種黑瓷茶盞風(fēng)格獨特,顏色青黑,青黑中隱有條、點紋理,古樸雅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