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一詩多評:(10)評張晶的詩歌《美麗呀》

 江山攜手 2018-06-11

 一詩多評:(10)評張晶的詩歌《美麗呀》


美麗呀

作者:張晶 

 

今天。第一次午后不想讀詩

于我而言是件難能可貴的事

睡午覺也好,賞花也好,品酒也好,聊天也好

這些無異于是件快樂的事

都是一種精神的愉悅,一種升華

 

我為午睡擊掌

通過午睡,解除緊張、壓力給我?guī)淼你紤?,淡化睡眠為我雕刻的花痕,加深一朵花的明亮與歡唱

 

我被春情絕唱點燃

誰沒有流金歲月的笑魘

誰沒有皚皚白霧的繚繞

誰沒有蹉跎香茗的清廖

歲月已然點破現實的陰冷與刁酸的額頭

不是看不清尸體上的銹漬與木乃伊上的跋扈

不是不懂冷風卷起的事物,水下深埋的誘餌

有害于雪花咬破的傷口

時光熨燙的生命容的了這些定語存在

沒有一個象形文字說出,我胸口的澎湃

我的意思是:再惡臭的事物也一樣自己滾出手掌

嫩綠一樣發(fā)出新芽

 

我被濃濃的圣迷夕吸引

潤滑的口感死死地拴住我的雙唇,它的智慧在我的血管里回蕩,告訴我一個是容顏,一個是暮晚;一個是風暴,一個是裊裊晨曦。像一位喜水的老者,光是永恒的

 

聊天自然也是茶余飯后的甜點

它洋洋灑灑的傾斜,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女,還有為人的自己

這一一話題,像是無邊的天

深陷迷糊和憔悴的燭光暗影之中

生疼的詞匯無一不戳穿自我的慘白

憂傷時而出入眼簾

潮紅時而襲上臉頰

心跳時而無處躲藏

這平仄起伏的春天,就是易安君活在今日也難敵這月中的斷腸

我懷疑春的隱秘性,和諧了掌聲的圈套和煙圈的詭異

山南海北的話題,像聊天凸起的棋子

開放著,顫栗著

 

暈暗的燈光下,我常常迷失在詩行里

不說孤獨,不問希拉娜清單、色彩和桃花的心事

詩歌是我的情人嗎?

有時有些憎惡有些恨

詩歌為我做了些什么?

寂寞的深夜,多情的眼淚,見行見瘦的倒影

我憎惡它踩著喉嚨的裝腔作勢

它有時又像我的愛人

它占有我的生命,我的肉身,我的血液,我的疼痛

它用柔情明亮我的潮水,此起彼伏

在月亮柔和的光線中

清冷描述了兩座大山的守望

我坐在地平線中央

一只耳朵被光暈咬住,一只耳朵被鼾聲拉響

 

有人說,一粒沙的重量大過一片海

Ok,ok!新綠頂開了花瓣

也就征服了世界。我是與黑夜同行的人

我袒露胸脯,我開滿善果,我用盡排比句為你歌唱

仿佛赤身裸體的小草

瘋狂又平心靜氣

 

坐在春天的午后

美利堅西部午后的腳下

一個湛藍碧綠,氣息清爽,一段向上的花影里

欣賞春風從晨曦吹到夕陽西落

欣賞霧氣從山巔覆蓋至峽谷

阿爾卑斯山掩映的光照和塵埃的撲朔迷離

為了我而更加明澈的信仰

它們保持沉默、深綠、蕩動

甚至坐在浪花上熠熠發(fā)光

 

啊,美麗呀!

這包含一不小心就生銹的身體

這種滿垂柳,種滿花間詞的湖水

讓你撫摸,給你愛情

——這難以言表熾熱的愛情

還有什么比這奇跡更為現實的?

我居住在唯物主義的鏡像里

顛覆人妖重疊的假象

展開那件濕漉漉的外衣

我不再揭曉陰暗深處的模糊不清

不再看重山石隱退的輪廓和夕霞與暗夜赤條條的勾肩虛偽

一滴水總要滴落

總要傾聽花……開……花……落……

 

我站在傾聽者的一邊

聆聽科羅拉多講述的深度與寬度

講述的裂變與猙獰岬角

聆聽影子的叫喊,煙霧的黃昏和勁風的肆虐

我有條不紊的梳理午后的思緒

我十分清楚自省和知覺的內涵

清楚靈魂的秀色,肉體羽化后的裂縫

我久久凝望它明亮的悲傷,充滿野心的背影

不可抗拒的光輪透過窗臺靠近自己

是那么的安詳,如同一個神祗的降臨

 

啊,美麗呀!

在陣雨般飄散的美麗里我無法解救自己

無法闡述這美麗的完整性、細小的愿望和持久的島嶼

在寫滿神秘,長滿荊棘的詩行中,詞匯鳴囀著

像飛翔著的小鳥,又像好奇的幼童,卑微著

漂泊的那朵酡紅

在溪流和山脈,在春天畫卷中飛來飛去

美麗的身影,碧綠有聲

 

原作鏈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a4956f0102e885.html

張晶博客:http://blog.sina.com.cn/redsunny

 

===================================================

盧輝點評:


“我胸口的澎湃”是張晶《美麗呀》的一句詩,較好呈現了這首詩的“情感具形”。我一直在想,這么長的一首詩從頭至尾沒有“物象”的導入或牽引,單靠“美麗”的自明與朗照來推進情感的精進,這需要多么強的“情感內力”呀!偏偏張晶在一次“消費午睡”的精神戰(zhàn)役中拉響了生命“影子的叫喊”。的確,我曾寫過《四個時辰以及寧靜》組詩,也對午后這個時辰給予“神啟般”的打量,可以說與張晶有著同樣的感悟:即宗教上的罪感,對現實的惆悵,遁世的態(tài)度,沉醉般的意志享受,而這一切“共享”在張晶的《美麗呀》表現得十分搶眼:“我被春情絕唱點燃/誰沒有流金歲月的笑魘/誰沒有皚皚白霧的繚繞/誰沒有蹉跎香茗的清廖/歲月已然點破現實的陰冷與刁酸的額頭/不是看不清尸體上的銹漬與木乃伊上的跋扈/不是不懂冷風卷起的事物,水下深埋的誘餌/有害于雪花咬破的傷口/時光熨燙的生命容的了這些定語存在/沒有一個象形文字說出,我胸口的澎湃/我的意思是:再惡臭的事物也一樣自己滾出手掌/嫩綠一樣發(fā)出新芽”。是呀,在張晶看來,意志生命本體自身就是詩一般地沉醉、升騰、勃發(fā)。她的詩有一種超個人、超主體的原始般的充滿激情的“精神實體”,這個實體是永動和矛盾、苦惱和極樂的“交織物”,只有它能使感性個體深摯和堅強。其實,一位詩人的使命就是把自身中蟄伏著的生命力發(fā)揮出來,從而與超個體的生命本體合歡,這本身就是澎湃的詩,張晶的《美麗呀》正是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并以富于弘大、沉醉、華美的生命為追索的境界:“啊,美麗呀!/在陣雨般飄散的美麗里我無法解救自己/無法闡述這美麗的完整性、細小的愿望和持久的島嶼/在寫滿神秘,長滿荊棘的詩行中,詞匯鳴囀著/像飛翔著的小鳥,又像好奇的幼童,卑微著/漂泊的那朵酡紅/在溪流和山脈,在春天畫卷中飛來飛去/美麗的身影,碧綠有聲”。不錯,詩人因天稟生命力而具有無限開發(fā)的可能性:我,永遠在創(chuàng)造,在促進生存;我,萬物之母,隨時用這形象的變化來滿足自己。正如尼采所言:生命力本體本身就是詩,就是美。

 

原文鏈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76280102ecft.html

盧輝博客:http://blog.sina.com.cn/luluhui2003

 

===================================================

精神的放逐與詩意“烏托邦”的尋求

——讀張晶《美麗呀》

趙目珍(北殘)

 

《美麗呀》一連讀了三遍,昨日讀,未曾下手梳理。今日讀,正應著明媚的春光,“美麗呀”恰合時宜。

《美麗呀》一詩,在我看來,乃是作者在大洋彼岸的一次精神放逐,其間洋溢的情感、詩思無不耀示著“快意”與“哀愁”。從整體看,詩歌的基調略帶哀傷,因為自始至終,詩人都沒有從“美麗呀”的“哀傷”中走出。其實,這“詞匯鳴囀的”詩篇,乃是詩人將精神放逐到“理性追求”之中,在這里“放逐”并不意味著解放,相反卻成為一種對自我靈魂的大營救。盡管詩人自己說是在“有條不紊地梳理午后的思緒”,其實這“有條不紊地梳理”恰似一次理性化的精神“遠游”。

當下詩歌的寫作,常有一種返回內心、返回生存現場的潮流。此詩雖然是對“美麗的完整性、細小的愿望和持久的島嶼”的向往,然而卻并非形而上的抽象體驗。相反,詩歌的寫作正是從當下出發(fā)的。盡管詩人自己開篇便說:“今天。第一次午后不想讀詩/于我而言是件難能可貴的事/睡午覺也好,賞花也好,品酒也好,聊天也好/這些無異于是件快樂的事/都是一種精神的愉悅,一種升華”,然而詩人終究還是盤桓在對這首詩的營造之中。

就整體構劃而言,我以為詩歌可以分為三大部分。第1-5節(jié)為第一部分,而第1節(jié)起總領第一部分的作用。因為第2-5節(jié),大抵正是圍繞“睡午覺”、“賞花”、“品酒”、“聊天”展開的。第6節(jié),詩人轉入對“詩”的迷失的書寫。就詩的整體而言,這一節(jié)與其他部分似乎分離了。其實詩人正是想接著第2-5節(jié)的展開,從反面來申述“不想讀詩”這樣“難能可貴的事”其實是很難存在的。由此,我們可以反觀詩人對詩恰恰是深陷其中的。如果要找一個術語來解釋這種現象,我想到了米蘭·昆德拉小說理論中的一個詞:“離題”。根據米蘭·昆德拉的闡釋,“離題”并非真正離開本體,相反,其意恰是離開對外圍“故事”的敘述而直達作家要闡釋的內在的深層的東西。我覺得,第6節(jié)正是詩人脫離了對詩的外在的書寫,而直接進入了對詩本身的探尋,表達了作者對詩本身的看法。從第7節(jié)開始至結尾為第二部分,而第7節(jié)是一個過渡,第8-11節(jié),為“美麗呀”的主體。盡管第8-11節(jié)之中還處處滲透著詩人的理性思考,但正如“美麗呀”三字所耀示的,這4小節(jié)的文字充滿著唯美色彩,讀來確實“都是一種精神的愉悅,一種升華”。

作者在詩中曾言自己“深陷迷糊和憔悴的燭光暗影之中”,但《美麗呀》一詩無疑表達出詩人——尤其是一位女性詩人對“美麗的完整性”的熱切追求。這“美”既有著“靈魂的秀色”,同時也帶著“肉體羽化后的裂縫”,詩人“久久凝望它明亮的悲傷,充滿野心的背影”。就詩人本身言,詩人無疑是要彌合這靈魂與肉體的裂縫的,這是出于人之自然本性的理性思索;然而就詩本身言,卻正是這“裂縫”造就了詩的“美麗”,這似乎又是“詩”的悖逆人性處。就此矛盾而言,詩本身的“烏托邦”與人本性的“烏托邦”好像是分離的。

                                  

原文鏈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661ee0102e6wg.html

趙目珍博客:http://blog.sina.com.cn/zmzlong


=====================================================

讀張晶老師《美麗啊》的感想

岸芷汀蘭戀歌

 

女性的特征敏感,細膩,而有思想的女詩人觸感與痛感尤甚。從張晶老師的詩中我強烈地感受到了這一點,除此之外,張晶老師的思想開闊,大氣,獨到。而這些游若絲絮的感觸要以詩歌的形式精準地表達出來,無異于沙里淘金。這既需要生活經驗,善于領悟,又需要詩寫功底。

我記得讀過席慕容的一段文字:“我一直相信,生命的本相,不在表層,而是在極深極深的內里。 它不常顯露,是很難用語言文字去清楚形容的質素,我們只能偶爾透過直覺去感知它的存在,像是從靈魂深處隱約傳來的呼喚。 ”可見這感知的“直覺”,也是種很難去界定的東西。

      當我讀到張晶老師的《美麗啊》被深深地吸引了,欣喜地發(fā)現張晶老師做到了用詩歌來試著為那些已然消逝了的光影造像。開闊浩大的精神和細膩自然的生活場景描述隨意轉換,當下享受和靈魂遨游。

      詩歌的開篇是下午休閑時光,作者第一次不想讀詩,想卸下壓力徹底放松一次?;蛟S是因為這種清空,才裝的更滿吧。思緒如潮涌來,像是午后的低吟。

     “我被春情絕唱點燃/誰沒有流金歲月的笑靨/誰沒有皚皚白霧的繚繞/誰沒有蹉跎香茗的清廖”排比式的比喻,情感如海潮涌來。這樣的詩歌語言魅力深深地感染了我,我甚至發(fā)自內心的想要感謝張晶老師,這不僅僅是作者個人的感受,也撩起了我在塵世沙海里沉浮的酸甜苦辣,不可名狀的滋味。個體經驗得到共鳴,這是詩寫的魅力。

      歲月的磨礪,飽經世故的滄桑,這樣的傷痛何以言表?“歲月已然點破現實的陰冷與刁酸的額頭”點破這個詞語用得巧妙,新意,勘破了現實的真相——無奈與人事炎涼。語言獨到,富有張力,余味?!安皇遣欢滹L卷起的事物,水下深埋的誘餌/有害于雪花咬破的傷口/時光熨燙的生命容的了這些定語存在/沒有一個象形文字說出,我胸口的澎湃”這里用隱喻的手法的營造意象,表達主觀的情緒,闡述勘破世情的冷暖?!拔业囊馑际牵涸賽撼舻氖挛镆惨粯幼约簼L出手掌/嫩綠一樣發(fā)出新芽”筆鋒一轉,作者幡然有悟,思想有了進一步提升。這是人生歷練的感悟,生命摒棄陳腐再現生機。

      像這樣意象獨特,語言新意的詩句俯拾即是?!拔冶粷鉂獾氖ッ韵ξ?/span>/潤滑的口感死死地拴住我的雙唇,它的智慧在我的血管里回蕩,告訴我一個是容顏,一個是暮晚,一個是風暴,一個是裊裊晨曦。像一位喜水的老者,光是永恒的”多么奇妙而靈性的感悟啊。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詩意而智慧的靈魂。“一個容顏”——人生由明媚的青春過渡到滄桑的面容?!耙粋€暮晚”——過盡千帆,斜暉脈脈皆不是。“一個風暴”——人世里沉浮。“一個是裊裊晨曦”——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跋褚晃幌菜睦险撸馐怯篮愕摹薄钦邩飞?,仁者樂水。這是人生的智慧,境界升華的過程。詩寫的成功之處在于:作者個體的感受,給予群體的經驗視角,去發(fā)現真理,找到事物一般意義上的特殊意義,并將之上升到較高的境界。

      這首長詩較于短詩最大的特點是隨心所欲,而又思維縝密,層層推進,展開,情感起伏跌宕。表達了作者人生歷程中種種感悟與思想,它像海邊拾貝,串起生命中美麗而傷感的花紋。

     “聊天自然也是茶余飯后的甜點”作者的話題洋洋灑灑。身為女人的各種身份、標簽,像各式鎖鏈牢牢束縛女人,作者在掙扎著找尋自我?!熬褪且装簿钤诮袢找搽y敵這月中的斷腸”寫出了女人種種艱辛,還有自己隱藏的酸楚與隱忍,這一切的一切,要哪里去躲藏,哪里是靈魂的棲息地,心靈的安居之所。作者迷失在詩行里,在詩歌里泅渡,試圖尋找一個出口。既愛又恨的詩歌,就像這美麗詩意而憂傷的人生,左突右突掙扎,囚禁,釋放,描繪一幅五彩斑斕的生命畫卷。

      這首詩意象豐富,想象獨特,開闊,張弛有度。詩歌布局隨性,不拘一格,形成獨有的特色。

語言靈活多變,新穎,細膩,獨到,富有張力,余味空間,敏銳的捕捉靈魂深處的顫栗,物象與心象如流水般切換,流暢,讓讀者不由自主地隨著作者的思緒起伏跌宕。采用隱喻、象征、悖論、等多種手法構成形象活力,構建詩歌空間,從而完成思想的提升。

邏輯的悖論,現實的反諷,角色的矛盾,形與意交融,重疊,轉換自如,引發(fā)讀者的審美情趣、哲學思考、現實反思。

      詩歌技巧方面不太懂得,我只以我的觸角去感觸作者發(fā)出的頻率振動,就像大海波浪的起伏,陷進去的不僅僅是作者的情緒,還有思想與語言帶來的思考與美麗的憂傷!

 

岸芷汀蘭戀歌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99465963

 

=================================================

有多少澎湃可以燦爛

 ——從張晶《美麗呀》說起

 馬啟代

 

 從一定意義上說,寫作是一項撿拾精神碎片的勞動,詩人則是用這些碎片進行精神敘事的人。張晶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詩歌圣徒,對于她所負責的“詩網絡”平臺和自己的寫作,她有一種幾乎于宗教情懷的狂熱。生活中的張晶是個什么樣子我一無所知,但她篇末所標注的地址信息表明,她是一個一會在國內、一會在國外的忙人。她忙里偷閑,勤奮地寫下這么多詩篇,那種執(zhí)著、那種澎湃,著實令人尊重。她說:一個人“行走的曲線,無論精彩與否,都將是你今日翻過去的歷史。把你美好的歲月,哪怕就是隨意的涂鴉,也要盡可能發(fā)光,照射給你身邊的人?!边@種詩寫追求,無疑是一種讓心靈發(fā)光的努力。及至讀到她的新作——九十六行的《美麗呀》,我暗自揣度,一個在地球上空飛來飛去的女子,體內究竟有多少澎湃的激情可以賦予文字以燦爛的光芒呢。

 對于《美麗呀》我并不想說太多的話。在我的印象中,張晶的書寫明麗、舒暢,偶爾有直抵人心的句子刺疼你,既有青春的浪漫和抒情,又潛隱著自己仿佛老道成熟的人生經驗。我想,這可能與她忙碌但有堅守的生活有關。我曾說詩人至少有三種生命,肉體的、精神的、超驗的。我能理解一個為完善世俗生命而被世間的事業(yè)追逐的像陀螺一樣旋轉的人的甘苦,假如這個人不甘于被世塵所淹沒,那么就如張晶,秉承內心的方向、追求詩意的表達便是應有之意?!睹利愌健费笱鬄⒔傩校磸鸵髟伒氖且粋€人精神的憂傷,是一曲靈魂復調的呈現。詩友楊林說,好詩要有呈現,更要有發(fā)現。張晶的詩采用普希金式的鋪陳和排比,用主觀性為主的語調強化“我”的主體感受,造成不容置疑、讓人目不暇接的情緒感染,從而營造出一定的審美氛圍,且從中發(fā)射出情感和思想的閃電。試看張晶的這些詩句:“我為午睡擊掌”、“我被春情絕唱點燃”、“我被濃濃的圣迷夕吸引”……,故此,詩人把我們拉進詩中所構建的時空世界,進一步圍繞“我”對生命和社會的認知展開反復的透視和摹寫:“我懷疑春的隱秘性,和諧了掌聲的圈套和煙圈的詭異”、“我憎惡它踩著喉嚨的裝腔作勢”、“我坐在地平線中央/一只耳朵被光暈咬住,一只耳朵被鼾聲拉響”、“我是與黑夜同行的人/我袒露胸脯,我開滿善果,我用盡排比句為你歌唱”……,顯然,張晶是清醒的,她說:“我居住在唯物主義的鏡像里/顛覆人妖重疊的假象/展開那件濕漉漉的外衣/我不再揭曉陰暗深處的模糊不清”,“我不再揭曉陰暗深處的模糊不清”作為《美麗呀》的反證,極度凸顯出詩人精神的蒼涼和高度的批判性。因此,《美麗呀》是一首充滿了隱喻、象征和質疑性的詩篇,是對被扭曲和遮蔽的真相的追尋。從這個意義上看,它所采用的抒情手段便具有了一定的積極作用。而從審美范疇看來,充斥詩行中的那些悖論性的詩意表述拉大著整首詩的情感和思想張力。如:“我坐在地平線中央/一只耳朵被光暈咬住,一只耳朵被鼾聲拉響”、“我一個是容顏,一個是暮晚;一個是風暴,一個是裊裊晨曦。”……這些句子,顯然不再滿足于外在的狀寫,而是揭示著“我”的內在真實,從而由“個我”躍升到了“大我”。是的,詩歌需要“揭示”,只有“揭示”的詩歌才可能是具有“見證”作用的文本。高行健曾說,文學的作用只能是“見證”作用,而不是“建設”作用。這自然包含著“審美”上的制約性,而“揭示”是實現“見證”作用的關鍵。如果從另一個層面來審讀《美麗呀》,我們會發(fā)現,其實,詩中“我”的視角是多位置變化的,它不是那種單一視角的作品,而是更多地站在了“俯視”的高處、“站在傾聽者的一邊”,她說:“再惡臭的事物也一樣自己滾出手掌/嫩綠一樣發(fā)出新芽”、“山南海北的話題,像聊天凸起的棋子/開放著,顫栗著”,故“暈暗的燈光下,我常常迷失在詩行里”。至此,《美麗呀》讓我更多地想到那些具有濃重象征主義色彩的“惡之花”系列,這道“審丑”的視線一直像地脈一樣延展在喧嘩外表的深層,“啊,美麗呀!”的嘆息成為送給一個時代的標題。盡管詩人匆忙的抒情中感到“沒有一個象形文字說出,我胸口的澎湃”,但她通過對“今天”“一次午后”的特殊強調,給這首詩賦予了明顯的精神指向。

當然,這首詩存在著一些天然的不足,我個人不欣賞太鋪陳的寫法,也許是個人的趣味使然,其實詩歌說到底是個無法向外宣講的話題,更不要說藝術趣味的統(tǒng)一。詩人谷禾說:“詩,一說就錯”,我個人也是感覺如此。詩的寫作是最“個人化”的(不是一些人理解的“個人”化)行為。張晶的一些較短的詩如《生日快樂》、《墓志銘》、《碎河中的夢幻》、《梅花》等中,可明顯看出張晶是位把抒情性試圖上升到象征高度的詩人。她說自己“不要什么高度/我只要虔誠于寒風之上”(《梅花》),又說:“我想刪除昨日/留下今天/制作翅膀,礁石的不朽”。目前,張晶正處于藝術經驗的特殊積淀期,她把生命主體性體現為自由的藝術精神,有望在不久的將來,張晶會有新的突破。

 關于詩,張晶自己曾說:“一切皆來自于簡單,簡單的做人,簡單的為詩。當詩歌發(fā)聲的時候,我選擇靜心聆聽?!币苍S,此刻的張晶正躲在地球的另一邊,放下案頭的工作,靜靜地閱讀這些不算解讀的文字。

 

原文鏈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a4956f0102e8ej.html

馬啟代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007954985

 

----------------------------------------------------

歡迎愛好詩歌及詩歌評論的朋友們踴躍投稿、薦稿!

歡迎有相同愛好、自愿無償付出時間、精力的朋友們加盟編輯!

 

歡迎鏈接本刊、轉載本刊文章!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