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吳江日報│ 作者:吳江日報
│ 時間:2015/10/9 10:27:30]
乞靈土木亦何因,
偏有無窮求福人。 菩薩也遭墮溷劫, 誰從苦海渡迷津。 觀世音菩薩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摩”的簡稱,在梵文佛經(jīng)中稱為“阿縛盧枳帝濕伐邏”,中文佛經(jīng)譯為“觀世音”或“觀自在”,唐朝時,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稱“觀音”。 在佛教中,觀世音是慈悲與智慧的象征,是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最深刻詮釋,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疾苦,因此是中國老百姓最崇奉的菩薩,擁有的信徒最多,影響最大。 盛澤的佛教寺院中,觀音堂最多。清代,花園街南側(cè)的瀟湘弄口有觀音堂,此外,大適圩的萬福庵,俗稱靈觀音堂,帶福橋側(cè)的普濟庵,俗稱東觀音堂,其它各佛寺中也大多有觀音殿(堂)。 據(jù)說瀟湘弄口的觀音堂“向稱靈驗,香火頗盛”。某年,“市街失火,觀音墜入圊(茅廁)中,后經(jīng)修復,遂不復靈”?;馂闹?,連觀音也難以自保,又“誰從苦海渡迷津”? “溷”,指茅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