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會有個很有趣的心理現象。當他們向別人提出要求時,往往不會直截了當的說出來,而是選擇拐彎抹角的暗示對方。 但往往這種做法,不僅降低了溝通效率,還讓自己非常的不爽。究竟是什么樣的心理因素,讓我們無法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而這,又會對我們生活造成什么樣的危害? (1)越長大,越難以開口 小時候,我們無論有什么需求,往往都會直接對周圍的人說。但隨著一天天的長大,我們的心理發(fā)生了變化。我們不再敢直接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特別是需要對別人提出要求時,比如要別人還錢,我們會選擇比較間接的方式,而不是直截了當的提出要求。 我們總是希望對方能理解我們,絞盡腦汁給對方暗示。結果就是,你活的很累,還沒有效果。 (2)為什么不敢開口? 我們?yōu)槭裁床桓议_口,其背后,主要有下面這3種心理機制。 A.我們害怕被人拒絕。 有些人會把被拒絕的經歷和自己的身份認同聯系在一起,從而產生一種“我不受歡迎”的相反。心理學上把其成為“向內歸因” 而這類人往往還伴隨這明顯的低自尊傾向,他們特別需要別人的支持和認同。他人的拒絕會讓他們非常痛苦,所以會不自覺的來逃避這種情況的發(fā)生。 B.敏感與同理心過強。 同理心是我們對他人感同身受的一種能力,而有些人就是過于敏感,同理心太強。 當他直接給他人提要求時,會產生這樣的想法:“要是別人這么直接跟我提要求,那我會很難受,所以我不應該直接要求對方”。 C.恐懼 這源于成長期間發(fā)生的心理問題,有些孩子在成長時向父母提出要求,會遭到父母無情的拒絕,甚至冷酷的懲罰。 這種痛苦的經歷給其留下了嚴重的心理創(chuàng)傷。為了避免受傷,他們會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藏在心底。 (3)如何改變 事實上,有這種心理的人,往往都比較痛苦。不敢直接表達自己的看法,就意味著溝通中會產生很多誤解,矛盾,從而讓你感到不爽,難受。 而這種情況其實是可以改變的,對照上面的三個原因,先找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再去想辦法解決問題。 現在各種心理問題自我修復的書籍和知識很多,只要你真的想要去改變,終究是能做到的。 結語:上面這種心理,會給我們的生活造成很多的不愉快。在他人眼里,也是非常不成熟的一種表現。如果你有,請克服它,然后你會發(fā)現,世界可以不一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