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小學生李欣哲 2018-03-01 12:00:00 這是我的專題連載文章——《高效學習4大心法》,今天要分享的是第二大心法——以教為學,聯(lián)機性學習。 本文約2500字,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回顧前文內(nèi)容請戳以下鏈接。 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至少在某個領域有很高的水平和造詣,比大多數(shù)人都要強,才能給別人當老師。現(xiàn)學現(xiàn)賣,會被認為是個貶義詞。 但在這個時代,邊學邊教,現(xiàn)學現(xiàn)賣,其實是一個促使我們進行高效學習的好方法。 成甲老師在《好好學習》這本書里提到說,以教為學,就是把教別人的過程作為幫助自己學習的過程。 大家可能納悶了,教學是一個輸出的過程,而學習則是一個輸入的過程,為什么教別人可以促進我們的學習呢? 這就要提到一句話,叫做【輸出倒逼輸入】。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讀完了一本書、聽了一次培訓,或者學習了一門網(wǎng)上課程就能夠有很大的收獲了。 但往往想要去給身邊的朋友講一講自己到底學到了什么,卻一下子組織不了語言,怎么也說不清楚。 所以,為了給別人講清楚,我們就會逼著自己去主動探索,想明白這個知識到底是怎么樣的。這個就是輸出倒逼輸入。 就拿我現(xiàn)在分享的主題來說吧。當我去年年底第一次分享這個主題的時候,這并不是我特別擅長的領域,可能讓我來講魔術或者PPT,都會比講高效學習這個主題來得容易許多。 但我認為那一次分享就是倒逼我去學習的一個好機會,為了做好我的第一場分享,讓大家都聽得懂我在講什么,我就不得不去大量查閱資料、購買書籍,輸入關于這個主題的知識,然后再把這些知識整合成一個新的框架,最后分享出去。 在這個過程中,我的學習是很高效的,這其實也符合我們上一篇文章說過的任務驅動。 不僅僅是這次分享,我現(xiàn)在很多知識的學習和整理,都是通過【以教為學,輸出倒逼輸入】這樣的方法來完成的,這也是我為什么2017會申請成為公司的培訓師的原因。 為了讓同事們聽完我的課能夠理解并且運用,我就必須充分理解某個主題的知識,并且用大家能夠容易接受的邏輯框架、案例和表現(xiàn)方法呈現(xiàn)出來,這個過程是需要不斷思考的,當然最后自己也會收獲很多。 我目前在公司內(nèi)部講授的課程有【PPT、結構思考力、提高工作效率的神器】等等,2018年可能會加入【時間管理,DISC】等課程。 簡單來說,我想要學什么,我就去教什么,這就是我高效學習的秘訣之一。 有的人可能會說,我沒有成為公司內(nèi)訓講師的機會,也沒法在線上做分享,那要怎么實現(xiàn)【以教為學】呢? 其實吧,輸出不一定是要以課程的形式,也不需要一定要在特定的時間地點對著一群人講課,【以教為學】的機會有很多。 比如你聽完一場分享之后講給你身邊的朋友聽,或者看完一本書后寫出你的讀書筆記,甚至你在看完這一篇文章之后加上自己的評論轉發(fā)到朋友圈,都是【以教為學】的途徑。 只有經(jīng)過思考,通過語言或者文字表達出來的知識,才是你的。 說完了【以教為學】,接下來說說【聯(lián)機性學習】。 首先請大家思考一個情況,當你自己遇到問題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是怎么樣的? 是自己冥思苦想呢?還是通過網(wǎng)絡、書籍去查閱資料,尋找答案呢?還是會想誰最有可能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我需要準備一些什么問題去向他請教呢? 如果你想到的是前面兩種,那你可能就是個單機學習者。如果你想的是第三種,那你就是古典老師所說的聯(lián)機學習者了。 以前的我就是一個單機的學習者,我認為我自己學習,自己思考,自己領悟,最后有所成績,這才叫牛掰。 但是古典老師告訴我們,在信息爆炸時代,善于調(diào)用和整合其他人的資源和答案,才是更加重要的。 如何進行聯(lián)機性學習呢? 以下介紹四種方法。 1、用答案換答案在學生時代,我們和其他人交換答案,那叫作弊。進入社會,我們和其他人交換答案,這叫學習策略。 只要我們對某個領域的知識有了一定基礎的了解,就可以開始和其他人進行聯(lián)機,通過拋出你的想法,去換取別人的想法,不斷重復,直到整合出自己對這個知識的體系。 我的這一場主題分享,其實也是一個聯(lián)機學習的過程。 對于高效學習的這個主題,我并不是一個專家,通過不斷做分享,我把我近期學習的一些收獲和想法分享給大家。大家聽完之后,可能會給我一些反饋,或者對于這個話題大家也會和我分享你們的想法和收獲,這樣我就可以積累更多關于這個主題的知識,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當我把這個過程重復更多次,相信我對這個主題就會有更深的認識和理解了,這就是聯(lián)機學習所帶來的高效。 2、跳出熟人圈聯(lián)機學習,本質上是我們自身與外界,特別是與其他人的連接,所以,要達到聯(lián)機學習的效果,我們需要跳出熟人圈,多和陌生人進行連接與協(xié)作。 大部分人的熟人圈都是自己的同學、同事還有同行等等,大家的認知水平和擅長領域基本相近,可能就無法為你提供更多不一樣的跨界的知識。 多去認識更多不同行業(yè)、不同興趣愛好的人,當你需要進行聯(lián)機學習的時候,他們就能為你帶來更多你可能自己想破腦袋都想不出來的答案。 3、和牛人在一起大家都喜歡和優(yōu)秀的人走在一起。我們都知道優(yōu)秀的人的腦袋里面有更多知識的模塊。當我們有問題的時候,能有機會直接請教牛人,往往效率更高,更省時間。 我2016年做過一段時間的魔方老師。當初我學會魔方是在高中的時候,跟同班一個理科尖子生學習的,花了三天時間勉強學會把魔方復原,那時候我覺得簡直就是個奇跡。 當然現(xiàn)在大家可以在網(wǎng)上找到很多魔方還原的視頻教程,用一兩天的時間學會也不是什么困難的事。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多和牛人走在一起,通過交流學習,你可以直接獲得他們經(jīng)過很長時間總結和積累的知識,這種獲取知識的方法更加高效。 去年我參加了DISC國際雙證班的培訓,在培訓班里認識了很多牛人,現(xiàn)在我有很多方面的疑問,都可以向他們請教,包括但不限于演講、寫作、PPT、會議策劃等等。 當然,也有的同學,有PPT方面的問題也會來咨詢我,我們就形成了一個非常正向的學習圈子。 4、追隨大師如果我們能找到某個領域的大師,跟隨他們學習,那就更好了,因為大師所擁有的往往是接近源頭,甚至就是源頭的知識,只要能得大師親傳,那學習效率怎么能不快。 不過要和大師產(chǎn)生連接,可能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這邊提供兩種方法和思路。
以上就是今天所要分享的第二大心法——【以教為學,聯(lián)機性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 |
|
來自: 易良義 > 《網(wǎng)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