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形成原因補救辦法(1) 鍍層容易燒焦。a) 鍍液溫度低于20℃。 b) 銅含量低(低于50克/升,比重低于20。波美)。 c) A過量。 a) 升高液溫至24~28℃。b) 添加硫酸銅(加入15克/升硫酸銅可提高1波美或3.7克/升金屬銅)。 c) 電解消耗過量的A,或加入30%的雙氧水(0.1~0.2毫升/升)或置少量活性碳于濾泵中。 d) 加0.2毫升/升B。 (2)高區(qū)有條紋。a) 缺少開缸劑。b) 缺少氯離子。 a) 加5毫升/升開缸劑。b) 經(jīng)化學分析后調(diào)整氯離子至80毫克/升。 (3)低區(qū)暗啞。a) 鍍液溫度超過30℃。b) B過量。 c) 缺少開缸劑。 d) 有機物污染。 a) 加5毫升/升開缸劑。b) 電解消耗過多的B。 c) 加2~3毫升/升開缸劑。 d) 加50~100毫克/升過硫酸鉀(或鈉)。 (4)低區(qū)漏鍍。a) A過量。b) A不足。 c) 硫酸低。 a) 電解消耗。加0.1~0.2毫升/升的雙氧水處理,用0.2克/升活性碳處理b) 補加A光亮劑0.02毫升/升。 c) 按分析補充分析后的硫酸。 (5)填平能力差。a) 添加劑水平低。b) 氯離子過量(高于140毫克/升) a) 補加0.1毫升/升的A填平劑及0.05毫升的B光亮劑。b) 加入1克/升鋅粉電解處理,加1%碳酸銀或硫酸銀溶液(每4毫升/升可減少10毫升/升氯離子)。 (6)加入光劑后,無相應效果。有機物污染。a) 加入50~100毫克/升過硫酸鉀(或鈉)。b) 加入5~10克/升的活性碳處理之后添加劑會失去平衡,需利用霍爾槽測試調(diào)整。 (7)添加劑消耗量高。a) 鍍液溫度大于28℃。b) A與B之添加比例不恰當。 c) 助濾劑不合適或用量過多。 d) 陽極表面污垢太多。 a) 冷卻鍍液并保持至22~26℃。b) 調(diào)整A與B之添加量比例成2:1。 c) 使用300~500克/平方米過濾面積。 d) 使用的陽極不合適或陽極電流密度過高(不可超過2.5安培/平方分米)。 (8)鎳層不能結(jié)合在銅層。A過量(超過1毫升)。用3~5%稀硫酸加2~3克/升過硫酸鈉活化15~20秒。(9)銅層不能結(jié)合在預鍍鎳。鎳層含硫化物。用不含硫之半光亮鎳鍍液。(10)鍍層有微細針孔/麻點。a) 氣泵堵塞。b) 空氣攪拌系統(tǒng)不正確。 c) C開缸劑不足。 a) 檢查氣泵。b) 氣管的孔太小,最少應為直徑3mm。 c) 補加2~3毫升。 (11)鍍層粗糙。a) 鍍層含懸浮物。b) 空氣被油污染。 c) 掛具鉤頭燒彎。 d) 陽極不合適。 a) 使用合適的助濾粉過濾。b) 檢查油污過濾器。使用低壓鼓風機。 c) 保護掛具鉤頭。 d) 使用磷銅,可由黑膜確認是否含磷。 (12)陽極鈍化。a) 陽極不合適(如不含磷)。b) 硫酸太高。 c) 銅太高。 d) 氯離子太高或太低。 e) 陽極袋閉塞。 a) 使用磷銅。b) 按分析稀釋。 c) 按分析稀釋。 d) 按分析稀釋。 e) 清洗或更換陽極袋。 |
|